摘?要:研學旅行已經成為當代教育中的一項熱門環(huán)節(jié),研學旅行是打開學生課外學習課堂的有效方式。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而言,在實際場景中以自身體驗的方式參與語文教學活動,能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吸取語文學習知識,因此,研學旅行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已經成為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
關鍵詞:研學旅行;語文教學;有機結合
研學旅行是打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教學形式,可以讓學生以一種直接的方式與社會基礎,對于日后踏入社會有初步的了解。小學語文學習階段是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的基礎性階段,讓學生自主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準確的自我認知,對于日后的個性化思想的發(fā)展也有促進作用。在當今教育中,提倡素質教育已經成為教育中的主流,而研學旅行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引發(fā)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更是可以將素質教育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一味構建理論知識體系,忽視實踐教學的缺點。
一、 開展研學旅行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研學旅行主要通過以新穎的旅行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到不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環(huán)境,以集體活動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很好地適應當代社會生活,在實踐中將課堂中的知識得到應用。本文經過查看與研學旅行和小學語文教學相關的資料,加以整合,梳理出研學旅行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的重要意義。
(一)以開放的環(huán)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
通過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淺層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而若要學生更深層地挖掘作者字字句句表達的細膩的情感,要以真實的環(huán)境輔助教學,在合適的環(huán)境烘托下,最大限度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研修旅行的優(yōu)勢是通過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進而打破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限制,讓學生在研學旅途中不斷增強對學習的感悟。而且當今教育認為,僅僅通過語言這一種教學形式不能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教師所傳達的思想內涵,雖然小學語文課堂中有了多媒體設備的融入,有效改善這一現(xiàn)象,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語文學習體系,但是對于每個知識點的理解都要通過學習者自身的知識以及積累的學習經驗才能達到對知識的最大吸收。在研學旅行這一開放的環(huán)境下展開學習,正是幫助學生理解經驗背景的過程。
(二)多角度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通過多步的教學鋪墊僅僅達到為了某一種教學目的,通過研學旅行在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學生可以在研學旅行的途中,形成智力、體能和道德的多種進步。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通過設計與小學生體能緊密相關的旅行活動,在保證活動趣味性的前提下,讓學生與大自然親密的接觸,激發(fā)學生的活躍性。從實際的角度考慮,研學旅行中的食宿和出行方式都是高度統(tǒng)一的,可以改善部分學生受家庭驕縱而造成小學生鋪張浪費的行為,通過實際的教學方式可以創(chuàng)新道德教育,這也是研學旅行帶來的優(yōu)勢之一。有部分教育學者認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學沒有培養(yǎng)學生實用的學習方法,過于注重講解理論知識,然而通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研學旅行,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并且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可以在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關系。
(三)提高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在傳統(tǒng)教學中,以枯燥無味的方式重復教導學生重視自身品德往往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通過研學旅行可以幫助學生培養(yǎng)文明出行的好習慣,而且通過豐富的旅行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身興趣,幫助學生清楚認識到一些職業(yè)的社會價值與高貴精神,對于學生日后踏入工作崗位埋下一粒種子。研學旅行與課堂教學的區(qū)別還在于,通過實踐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社會生活經驗,旅行過程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協(xié)作交流能力,并體驗合作共贏得樂趣。通過與自然的近距離接觸,讓學生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并增強其社會責任意識。研學旅行具有社會性和情境性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以更有效的學習方式完成學習目標,而且在旅行途中教師可以為學生頒布真實性的任務,在完成任務這一目標的驅使下,小學生會賦予自身責任感,這種方式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
(四)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
要使研學旅行可以更好地發(fā)揮出應有的教學效果,應當首先明確研學旅行和語文教學之間的關系。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由于學生受到家庭教育熏陶的不同以及自身語言造詣的差異,會造成學生不同的語文素養(yǎng)。而僅僅通過課堂教學,以分數(shù)判定學生的能力難免有些武斷,而在此過程中融入了研學旅行,在旅行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細致的觀察,了解學生之間的語文學習能力差異。研學旅行中有了生活元素的融入,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文學素養(yǎng)以及對語文課堂所學內容的把握程度,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為學生指定合適的學習方案是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有效教學策略,而且呼應當代教育提出的突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地位的號召。研學旅行的活動是富有特色的,學校方面可以通過和校外教育商討指定出適合本?;蛘弑灸昙墝W生的特色研學旅行課程。研學旅行課程要結合本地實際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課堂才能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可以構建更科學的評價體系。
二、 研學旅行與小學語文教學融合的策略
(一)與小學語文教材巧妙結合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小學教材都是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而經過反復推敲編制的,將教材作為主體,將研學旅行作為輔助,可以用最高效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研學旅行與一般的旅行方式有所區(qū)別,不是僅僅讓學生瀏覽景點,以此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小學語文教材為輔助,幫助學生探索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更重要的目的。隨著大眾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增加,教育設備的不斷完善,再沒有研學旅行之前,教師選擇以多媒體設備放映相關圖片或視頻,進而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研學旅行雖然可以帶給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社會輿論認為研學旅行只是教育部門和學校聯(lián)合做出的無用之舉,并不能實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打破這種輿論現(xiàn)象,教育部門和學校選擇旅行的目的地應當與小學語文教材緊密結合,以此證明研學旅行是貼合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的。這種舉措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語文教材,還可以提高研學旅行的有效性。
(二)研學旅行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
研學旅行與單純的旅行存在很大的不同,部分人認為,雖然學校和教育部門舉辦研學旅行的初衷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但是卻并未考慮學生家庭的經濟狀況,甚至認為學校舉辦研學旅行存在從中獲利的現(xiàn)象。其實研學旅行的目的地不一定要選擇名勝古跡,也并不是要組織學生去外國的景點,感受一波他鄉(xiāng)的精神風貌,研學旅行只是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相輔相成,讓學生學習到在校園內無法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幫助學生打破校園以及課堂的束縛,讓小學生與社會現(xiàn)實直接接觸,在面對問題時,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幫助學生有正確的認知觀和價值觀。因此,研學旅行要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教室可以以班級或年級為單位大學學生參加小型的志愿者活動,可以去當?shù)氐纳鐓^(qū)進行公益服務,讓學生自行討論分配任務,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交流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在有足夠的人手,可以保證小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安排學生實習一天,通過實習工作,讓學生明白踏入社會之后工作的不易,并理解父母養(yǎng)家之艱辛。
(三)將自身經歷書寫研學日志
研學旅行應當具有目的性和組織性,研學旅行與語文教學有很多相通之處,因為小學生的心理層面還不健全,無法自己安排旅行中的諸多事宜,都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某項能力,因此將小學語文教學和研學旅行進行有機結合可以豐富學生的涵養(yǎng),也避免出現(xiàn)“無學之旅”的現(xiàn)象。研學旅行是將課堂教學的地點遷徙至自然社會中,學生可以從旅行中的點點滴滴發(fā)現(xiàn)新奇之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其發(fā)現(xiàn)書寫成研學日志,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在沒有研學旅行融入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寫作時,總有學生無從下手,而且有部分學生將參考作文生搬硬套變成自己的作品,卻缺乏了真實經歷的自身情感。學生看到栩栩如生的自然環(huán)境,情感受到觸發(fā),將此作用到小學寫作過程中,以真情實感灌注寫作,也不再依靠想象展開對環(huán)境的描寫。在研學旅行的加持下,學生有了親身經歷,教師鼓勵學生將自身經歷融入寫作中,不僅可以讓學生記錄下研學旅行中發(fā)生的有意義的事情,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實現(xiàn)語文教學和生活的溝通
一直有言論認為學校教育過于重視理論層面教學,生活素質教育沒有得到切實提高,實踐教學部分薄弱是阻礙小學生語文學習綜合素質難以提高的關鍵性因素。研學旅行之所以在提出后不久就受到教育部門和學校的高度重視,是因為研學旅行剛好可以彌補當今教育中的一些不足,可以使較弱的實踐教學得到提高,進而可以加強小學語文教學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讓教學不再停留在課堂的理論層面。校園文化以及學校方面舉行的才藝大賽雖然也能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但是并不屬于研學旅行的范疇,研學旅行是基于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可以對學生的身心活動可有一定的改變,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同學與教師之間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研討。作為生活性較強的研學旅行活動在安全問題中受到外界的質疑,責任機制不健全和學生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是研學旅行受到的較大困擾,研學旅行的本質是將“行”和“學”結合的學習方式,需要教師設計完美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要對學生的學習計劃做一個準確的定位,而前提是有完善的保證學生安全的萬全策略。
三、 結語
研學旅行是將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目標都做出改變的一次嘗試,雖然該教學活動沒有太多前人積累的經驗,在實行過程中也受到眾多質疑,但是將研學旅行與小學語文教學進行結合是一次敢于突破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活動。立足于課堂的教學可以完成大多數(shù)的教學目標,而通過研學旅行這種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豐富學生閱歷經驗的活動,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打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巧萍.研學旅行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分析[J].新課程,2017(34):86-88.
[2]郭愛軍.研學旅行對語文教學的作用[J].探究西部素質教育,2017(38):15-16.
[3]高娟.如何在小學高年級開展研學旅行[J].課外語文,2018(72):9-11.
作者簡介:張明花,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qū)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