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小龍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教育系統(tǒng)加大了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guān)注程度,進而要求各個學科的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心理支持,確保其身心健康成長。因此,本文主要就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的策略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其涉及知識非常廣泛,凡是可以用文字表達的知識都是語文教學的范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也不例外,在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知識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做好心理健康的滲透工作,使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進而實現(xiàn)學生長遠發(fā)展。
一、從語言文字入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性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滲透。很多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感受不到美好,認為生活是灰暗的,生活毫無意義。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感。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準備一首優(yōu)美的現(xiàn)代詩“護城河畔,楊柳依依,碧綠的河面上,蕩漾起那層層的漣漪”。其描述的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景色,給人的感覺也是心曠神怡。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進行朗讀,并且讓學生閉上眼睛,感悟和想象這美好的景色,這樣一來,學生也理解了美好的事物,這對于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自己收集一些美麗的文字,一句話也行、一段話也行、一篇文章也行,甚至是一個字都可以,進而使學生充分地感受美好,從而使其更加積極地融入語文學習中,感受美好,最終實現(xiàn)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長遠發(fā)展。
二、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階段的孩子心理上比較脆弱,比較多愁善感,這也是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一個階段。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夠使學生快速地走出心理上的誤區(qū),確保學生的有效發(fā)展。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從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出發(fā),了解學生的學習感受,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吸收到更加積極向上的養(yǎng)分,實現(xiàn)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例如,在《最后一次講演》過程中,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堅持真理、追求正義的情感,其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學生通過學習此篇課文能夠堅定理想信念。并且要告訴學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在生活中明辨是非,不可走入思想的誤區(qū)、走入行為的誤區(qū),這樣才能夠更加積極向上,也能夠更好地推動自身的發(fā)展。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將一些具有積極向上的讀物推薦給學生,像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再塑生命的人》等這些具有心理支持力量的作品,能夠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向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寫作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寫作內(nèi)容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我快樂的周末”為主題進行寫作,學生能夠把自身對生活的美好描述出來,從而獲得更多的快樂的感受,使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進而獲得更積極的心理支持。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寫作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關(guān)鍵的。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寫周記,使學生將自己生活中的感悟都寫出來,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動學生更為長遠的發(fā)展,促進其健康地成長和發(fā)展。
四、采取多元化教學方式。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效果
縱觀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心理健康滲透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沿用單一的教學手段,導致教學氛圍枯燥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學習興趣,也就無法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于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改善這一教學弊端,就必須轉(zhuǎn)變教學思想,打開教學思路,深入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征,從初中生的興趣喜好為出發(fā)點,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根本上活躍語文課堂教學氣氛,引導學生深刻領(lǐng)悟語文教材中優(yōu)秀的思想內(nèi)涵,進而達到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學目標,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心理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學生在學習光未然的《黃河頌》一詩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通過播放黃河波濤洶涌的視頻畫面以及音樂《黃河大合唱》,為學生創(chuàng)設視聽情境。情境創(chuàng)設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有聲有色的視聽情境不僅能為學生打造生動形象的閱讀氛圍,也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在情境的指引下,使學生在歌曲充滿力量的旋律中,感受黃河的氣勢磅礴,體會中華兒女的堅強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涵產(chǎn)生深刻領(lǐng)悟的同時,也領(lǐng)會了中國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視聽情境放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開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了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效果。
除此之外,創(chuàng)新的語文教學方式還有很多,比如問題情境激趣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師生互動教學法等等,教師應該不斷深入研討,為學生開辟更多新型語文教學路徑,強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豐富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多元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探求文本深意,從而顯著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完美滲透于語文教學
教師要想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順利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還應該在教學計劃中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使教學計劃有始有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通常是以試卷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評價形式過于單一片面,是不科學的,也是和新課標教學指導思想相悖的,既無法檢測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無法在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教師應該摒棄陳舊的評價形式,在教學的同時還要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學生個體心理健康的差異性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對于綜合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也不要厲言厲色地加以訓斥,而是應該盡量采用鼓勵式評語,旨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面對語文教學,并樂于接受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堅持不懈、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身道德修養(yǎng),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準,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完美滲透于語文教學中。
六、結(jié)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能夠使學生利用語文知識獲得更多的心理感受,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從而在實際的學習中更加積極,有助于實現(xiàn)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長遠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