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樺
摘 要 在小學的英語課堂上,有部分學生不能做到積極舉手,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經常用沉默來應對。長此以往,會導致這些學生的學習焦慮。本文從小學英語課堂消極沉默現(xiàn)象的內外因進行分析入手,并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三階段的藝術應對方式,旨在打破課堂上出現(xiàn)的消極沉默現(xiàn)象。
關鍵詞 小學英語課堂 消極沉默 成因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2.076
Passive Silence Breaks the Ice Skillfully, "Blocking the Heart Wall"
Becomes "Connecting the Heart Corridor"
——On the causes of passive silence in primary English class and its artistic response
XU Yuhua
(Xinghui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25)
Abstract In the English class of primary school, some students can't raise their hands actively, take part in the class activities actively, and often respond with silence. In the long run, it will lead to these students' learning anxiety.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the passive silence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and aims to break the negative silence in the classroom through the three stages of artistic respons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las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lass; passive silence; cause; effective strategy
消極沉默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較為常見,不少師生把它看成課堂知識學習的攔路虎。但筆者認為消極沉默并不是一直只表現(xiàn)為問題,如果我們能藝術性的應對,將師生關系破冰重建,雙方都能從中受益,得到身心成長,真正做到“堵心墻”變?yōu)椤斑B心廊”。筆者對小學英語課堂沉默現(xiàn)象的成因進行分析,并為解決該問題提供相應的藝術應對策略。
1 小學英語課堂消極沉默現(xiàn)象的成因分析
1.1 內因
1.1.1 缺乏自信,害怕錯誤
由于部分學生本身對自己不夠自信,更側重于死記硬背的習得技巧,但一旦遇見需要創(chuàng)新思維回答的問題,大家更愿意選擇沉默來逃避問題。
而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一則他們害怕回答錯誤,被同伴們嘲笑和師長訓斥,二則他們感覺沒有百分百的把握,因此寧可悶聲不語。長此以往,學生的英語學習原動力不斷下降,上課時常常發(fā)呆,走神,用無聲的對抗來面對英語學習。
1.1.2 從眾心理,交際焦慮
從眾是指個人的觀念與行為由于群體的引導或壓力,而向與多數(shù)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xiàn)象,有些同學本來很想回答老師的問題,當看到其他同學都沒有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便選擇跟其他同學一樣“沉默是金”。
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交際焦慮而不敢交流。英語學習中的焦慮是在即將或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對英語產生的強烈感受和內心體驗。此時的學生不再保持正常的學習狀態(tài),焦慮程度越高,越不敢開口,不愿開口。
1.2 外因
1.2.1 提問技巧單一,操練形式枯燥
教師的提問非常重要,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習慣的影響,多數(shù)表現(xiàn)為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例如在上海版牛津英語5BM4U2的story time “The giants garden”學習中,如果教師一開始就讓學生回答:Whats the character of the giant?
這樣的提問與實際生活脫節(jié),學生乍一看到這樣的提問,會很茫然。當他們在課文文本中仔細尋找時,由于沒有教師前期問題的鋪墊描述,很難深入找到文本的核心思想,碰見這樣的提問,學生脫離了文本,無法深入思考,只能選擇停止思考,做課堂中的“透明人”。
再比如,筆者在執(zhí)教一節(jié)繪本課時,也曾遇到相應的困惑,筆者一開始直接呈現(xiàn)了一幅兩個小朋友趴在墻頭的照片,讓學生馬上回答:What do they want?幾乎整個班級都是沉默的,因為教師提問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對問題的考慮不夠成熟,而當學生沒有很好的預習該文本的時候,幾乎很難猜出后續(xù)的發(fā)展情節(jié),實際上這個問題超出了學生的實際能力范圍,學生答不上來,所以無一例外選擇沉默。
1.2.2 文化觀念影響,課堂環(huán)境感染
我國自古崇尚“以和為貴”,中國學生更傾向于聆聽教師的解讀,而很少像西方學生那樣和教師進行平等的討論與交流。在中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文化里,對沉默是一直是持有肯定態(tài)度,認為沉默便代表了尊重,理解,謙虛等。
課堂中的消極沉默現(xiàn)象也往往受到課堂環(huán)境的影響,整體的氛圍往往能影響到課堂上的每一個人。如今,我國的教學組織形式還是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制,公辦學校每個班級的人數(shù)基本保持在五十人左右,師生很難做到真正能夠的大面積大規(guī)模地有效溝通,互動交流,尤其是后排的學生,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無法面面俱到的顧及到,這部分學生由一開始的走神,到后面的越來越跟不上節(jié)奏。這種授課方式、班級數(shù)額限制了部分學生有效表達的機會和空間,這部分同學也就慢慢地變成了課堂中的“沉默者”。
2 藝術應對消極沉默現(xiàn)象的有效策略
2.1 課前:預習得當,增加師生情感連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學習的前奏,預習的有效性直接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掛鉤,要讓學生大膽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就要從預習的狀態(tài)切入,化“消極”為“積極”,促進英語學習的提質增效。
預習內容的設計需要教師花費心思去鋪墊,第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元認知水平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差異化;第二,教師要跟注重預習內容的量化標準和實效功能,要注意在設計過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
以筆者曾布置過的預習作業(yè)為例,教學內容是上海版牛津英語2B“Eating and drinking”一課,其中涉及到大量的關于飲食的形容詞和名詞,筆者利用了翻轉課堂的預習形式,事先讓學生觀看了一個關于蘇州美食的視頻,讓他們學習并跟讀其中出現(xiàn)的陌生詞匯。然后布置了一個調查任務,讓學生周末去蘇州老街山塘街設身處地走一遍,讓學生對這條古色古香的老街熟悉起來,感同身受才能更有表達的欲望,在身臨其境中知曉美食的做法、味道、顏色等,并做好相應記錄,使整個英語預習更加貼近生活,有利于充分的感知,增強記憶,等到了英語課堂上,學生爭相舉手,想表達分享自己在調查中得到的信息與觀點。
2.2 課中:小組合作,導入生活化學習情境
小組合作需要教師分工有序,將教學內容細化,提高組員的表達幾率。例如筆者曾執(zhí)教過一節(jié)三年級的繪本閱讀課“The odd pet”,教授的內容是關于一只奇特的寵物,最后要求用We have a pet.It is...(形容詞),It can...(能力表達),It has...(器官或物品)等句式進行小組表演,達到靈活運用句型、高效語用輸出的目的。
考慮到每位同學的閱讀能力有所不同,筆者事先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分為A,B,C三個層次,再將全班分為六人一組,共八組,在每組中按照“A+A+B+B+C+C”的方式排列組合。在小組競爭回答問題中,有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將人物與所擁有的的寵物進行配對,繪本中出現(xiàn)了三個人物,四種動物的表達方式,還有語法中較難的has三單問題,單復數(shù)問題,極容易弄錯,筆者讓A層學生率先做出示范,B層學生相互補充,最后由C層學生根據(jù)前者的示范模仿表達,C層的同學始終能在同伴的鼓勵下發(fā)言,而B層次的同學也可以在相互補充中提高表達的自信心,在合作交流中,每個同學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升,這樣的課堂表達,讓“消極沉默”無處可躲。
在最后的分享成果環(huán)節(jié)中,讓同學們分組展現(xiàn)自己組的“萌寵秀”,小組成員從逼真的道具,到生動的表演,大家進行頭腦風暴,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成長,發(fā)散性的思維品質得到有效提升,此時的英語課堂仿若注入了一泉良性的循環(huán)流動的活水。教師不再生拉硬拽帶著學生學,學生更樂意自主快樂探究,“消極沉默”的枷鎖慢慢被打開。
而生活化情境的導入,則能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實現(xiàn)語言生活化再擴展,將學習內容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真正做到人人有話題可講,個個有內容可說。筆者在執(zhí)教《江蘇牛津小學英語2A》 Unit 5 At a snack bar 這一課時,設計了一個楊玲過生日的情境,一開始通過一首喜聞樂見的兒歌來導入到新授,并導入游戲“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們進行快閃的詞匯操練游戲。筆者將教室掛滿了生日氣球與彩帶,創(chuàng)設了濃厚的生日氛圍,接著模擬超市購物的情境,將本節(jié)課所教授的單詞實物juice,yogurt,candwiches,tarts,cupcakes裝入四個食品袋中,學生通過”聞嘗摸聽”多種感官進行猜測,習得新知。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熟練操練了句型:Have? some? juice ,? please. Thank you.這種做法既活化了教材文本,也喚醒了學生生活經驗的舊知,為有效習得做好了認知鋪墊,教學因此富有了生命張力,原本的“消極沉默”課堂一去不復返。
2.3 課后:反饋溝通,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起到帶頭示范作用,課后也要與學生多反饋溝通,多多鼓勵學生表達。尤其是在和學生交流中,如果教師自己能用到一些新句型也不要回避,教師的展示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例如教者在與學生平常問好的時候,學生通常最普遍的反應是直接沉默回避掉或者匆匆回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于是教者想了一個辦法,平時打招呼就配合著手勢回答:“Pretty good.”“Not bad.”“Very well.”等,學生發(fā)現(xiàn)老師會很多新奇的詞語,而且聽上去相當酷,于是越來越多的學生留意了這些英文表達方法,教者大力表揚了那些能活學活用的學生,結果不出一周,幾乎全班學生都能在平常打招呼的時候,用四、五種不同的答案來回應“How are you?”這個問題了。
課堂中上要多使用鼓勵性評價,課后要多用真誠的語言,與學生溝通,聊聊上一堂課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習的困難在哪里,某些語法點的聯(lián)系是否能熟練掌握等等,通過良好的話語溝通,消除同學生之間的隔閡,進而拉近師生的距離。
課堂過度沉默會干擾小學生英語學習的輸入、輸出和學習過程,影響學習的效果,會動搖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和自信心。英語教師需要時刻關注課堂沉默現(xiàn)狀,降低學習焦慮非常重要。教師不僅要充分認識到打破這一沉默現(xiàn)象的重要性,找到內、外因,促進學生高質優(yōu)效地利用課堂時間,也要充分認識到調節(jié)自身教學方法、巧妙構思教學內容等對促進學生積極動腦、自主發(fā)展的重要意義,爭取早日將消極沉默從英語課堂的“堵心墻”變?yōu)閹熒餐砷L的“連心廊”。
參考文獻
[1] 劉向前.論課堂沉默[D].曲阜師范大學,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