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面向所有學生,應該讓每個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都得以提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學生卻是名副其實的“學困生”,而且還備受學生的歧視,老師的冷落,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更不利于數學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本文通過對學困生成因分析,切實找到導致學生成為學困生的深層次原因,從而為學困生的轉化找到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成因分析;對策研究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是培養(yǎng)公民的基礎課程,必須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的特征。初中數學較小學數學來說,由于學科難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再加上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致使學生中很大一部分學生成為學困生,學困生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對此,教師必須要從根源上去找導致學生成為學困生的原因,為學困生轉化工作找到突破口。
一、 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追蹤
(一)家是孩子的生所,也是孩子的死所
魯迅先生曾說過“家是孩子的生所,也是孩子的死所”,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就是孩子的原件,而孩子就是父母的復印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身心能否健康成長,與家庭環(huán)境是分不開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家庭因素是造成學困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孩子心理壓力過大
在這個獨生子女為主的家庭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往往很高,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造成孩子們心理壓力很大,負擔很重。因為家長的期望值很高,一旦孩子沒有達到期望值,家長就不問青紅皂白進行訓斥,用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體罰。這必然會引起他們的抵觸情緒和反感心理,進而就會對學習產生排斥心理。
2. 家長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對孩子進行放縱
還有家長認為自己那時候過得非???,這種苦難再也不能落到孩子的身上,不能讓孩子也跟著手受罪,所有對于孩子是寵愛有加,認為只要孩子能健康,能快樂成長就行,至于讀書能讀多少算多少,因為家長不端正的態(tài)度,造成孩子對學習有了錯誤的認識,以至于出現不良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學習上出現“懶”“散”“慢”“混”等問題。
3. 家長不知道怎么樣進行家庭教育,把孩子教育全部甩給學校
在西部農村地區(qū),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qū),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甚至有部分家長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家長對于教育一無所知,根本不知道去進行教育。其實,在訪談過程中,這些家長都表示“愿意讓孩子多讀書,再也不要像自己一樣受罪了,要是不讀書真的是寸步難行,說難聽點,出門連廁所都找不到。另外,現在干什么都要簽字,而自己又不識字,不會寫,真的是吃力死了”這類家長迫于無奈,就把孩子扔給學校。其實,學校教育僅僅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無法替代家庭教育這一部分的。
4. 原生態(tài)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家庭的完整性,是不是原生態(tài)家庭對于孩子的整個成長也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觀察研究以及調查,我們會發(fā)現,在原生態(tài)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要比離異、再次組合、單親或者孤兒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各方面習慣都好一點,心理會更加陽光,更加自信。而在離異家庭、孤兒家庭里面長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比較陰暗、自卑,缺乏自信。這種孩子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就會進行錯誤歸因,認為自己不適合學習,久而久之就淪為學困生。
(二)不當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方法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個好老師能夠成就一批學生,他就是孩子數學素養(yǎng)提升,興趣建立的關鍵所在。而一個教育理念落后,只會填鴨式灌輸,機械式教學的老師往往會抹殺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認為數學學習沒有任何樂趣,最終會導致學生放棄數學的學習,從而淪為名副其實的學困生。還有一部分老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然堅信只要死記硬背,只要搞好題海戰(zhàn)術就完全可以把小學數學成績搞上去,于是就讓學生們死記硬背課本上的共識,然后做題做題再做題,導致學生在題海中精疲力竭。其實這些老師忽略了數學學習并不是靠死記硬背和題海戰(zhàn)術搞上去的,數學學習關鍵在于要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形成數學學習思維,要活學活用。另外,在數學學習中有些老師眼中只看重學習成績好學生,對于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往往進行忽略,其實這種做法嚴重傷害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有的學生智力發(fā)展有點慢,只要等一等,這類學生還是可以的。就如我經常所說的一樣“老師就是園丁,而學生就是花園里面的花,這花不可能同時開放的,有遲有早,但是最終都會開放的”。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只管早點開放的“花”,把遲點開放的“花”就扔掉,也許遲點開放的花更加鮮艷。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成為數學學困生;有的教師只是一味地進行課堂講解,不考慮不同學生不同的數學基礎,使數學基礎差的學生在學習數學中困難重重。基于上述種種原因,很多數學基礎差的學生就成為數學學困生。
(三)不良的社會風氣的影響
現如今,隨著經濟的高度發(fā)展,很多人的價值觀已經出現了偏差,認為只要有錢就無所不能,書讀得多不如錢掙得多,“讀書無用論”已經充斥整個社會,再加上現如今大學畢業(yè)之后找不到工作崗位的學生越來越多,為此,更加加劇了人們對于“讀書無用論”的認可,久而久之,小學生受到這種負面思想的影響,也就會在心里面對學習產生一種抵觸情緒。
二、 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一)努力營造一個溫馨、適合孩子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其實很多學生淪為學困生最重要的因素還在于家庭,家庭環(huán)境對于整個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在孩子學習、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多陪陪孩子,陪伴就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愛。在家的時候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和行為變化,如果有什么異常應該及時深入了解并進行解決。另外如果學校開展重大活動,家長應該踴躍參加,孩子就會感受到來自家長的關愛,心中就會充滿陽光,這樣可以增加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而且還有利于父母與孩子之間感情的培養(yǎng)。只有讓心里面充滿陽光,切實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學生就會從根本上改變對學習的態(tài)度。另外,家長在家里一定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做好言傳身教的表率帶頭作用,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二)老師一定要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痹诔踔袛祵W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把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的初中數學教學才有意義可言。對此,我們就要對每個學生都要進行深入的研究,要研究清楚學生的個性特點,作為老師一定要認真研究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一定要遵從孩子的天性,愛玩、好動、對什么都好奇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共性,也是孩子的天性,為此在教學中想辦法把孩子的這種天性與學習高度融合在一起。另外要分層備課,分層教學,分層布置作業(yè),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于一些學習習慣不好的數學學困生一定要有耐心,改變他們還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個腳印來。
首先,教師要不斷要求這些學困生進行課前預習,在預習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開動腦筋,多思考,把不懂的地方圈出來,以便在上課的時候重點去學習。教師還要對學生預習完成情況進行落實,對于沒有完成的學生進行調查,搞清楚他們不預習的原因所在,然后適時調整對策。
其次,在上課過程中有意識提問這些學困生,鼓勵他們舉手回答問題,哪怕這些學困生起初回答錯誤,老師也一定要從這孩子身上找出一個閃光點進行表揚,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覺得他們也有存在的價值,讓他們覺得老師和同學們都是很在乎他們的。
最后,在課后,老師還要給這些學困生布置相應的數學作業(y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一定要分層布置,千萬不能一刀切,給這些孩子布置最基本的作業(yè)就可以了,難度不宜太高。鼓勵學生通過復習或者看書弄清楚當天的知識點,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獨立完成作業(yè),不湊合、不抄襲,認認真真、規(guī)規(guī)范范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yè)。老師次日要對這些學困生的作業(yè)進行檢查,同時對不會做空下來的學生進行談心交流,找到學生不會做的根源,然后對癥下藥,在學習方法上給予必要的指導。
(三)社會方面要進行正向價值導向
現如今,隨著經濟的高度發(fā)展,很多人的價值觀已經出現了偏差,認為只要有錢有權就無所不能,對于讀書,對于文化人持一種瞧不起的態(tài)度,有錢人可以花天酒地,可以耀武揚威。但是高學歷的老師、普通公務員、企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因為薪水低,勉強能夠養(yǎng)家糊口,談不上大手花錢、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更談不上歡天酒地。這二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無形中就會給正在讀書的孩子們一種價值觀的負向引導,這種情況非常不利孩子的成長,更不利孩子的學習,因為他們慢慢就會形成扭曲的價值觀。
總之,在西部少數民族農村地區(qū),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這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挖掘他們鮮為人知的更深層次的因素,只有我們搞清楚了根源,我們才能夠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學困生轉化策略。相信只要有教師用耐心、愛心、信心,抱著“決不放棄一個孩子的信念”,學困生轉化工作定能取得很大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朱晨菲.初中生高層次數學思維的界定研究:基于《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的分析與思考[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2]黃昌虎.農村留守小學生數學學困生的研究:以欽南區(qū)那彭鎮(zhèn)小學為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6.
[3]楊紅紅.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J].商,2013(17):329.
[4]李斌.特殊學生理應特殊教育[J].文學教育,2016(3).
作者簡介:李寶林,甘肅省臨夏市,甘肅省臨夏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