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鳳 戚海亮
摘 要:黨的力量來自組織。調查表明部分高校基層黨組織存在政治功能弱化、思想建設薄弱、制度建設不健全、機構設置不合理、支部書記選配不強、服務意識不夠、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等狀況,提出通過突出政治功能,強化政治引領力、構建組織文化,煥發(fā)組織凝聚力、嚴格組織制度,提高組織發(fā)展力、優(yōu)化支部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力、優(yōu)選支部書記,增強組織戰(zhàn)斗力、提高服務意識,發(fā)揮組織號召力、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升組織創(chuàng)造力等路徑提升高?;鶎狱h組織的組織力。
關鍵詞: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zhàn)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zhàn)斗力的基礎。[1]作為黨與社會聯結的關鍵點,黨的基層組織能否充分發(fā)揮組織力,決定了黨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fā)展的效果。[2]從《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對黨的基層組織的要求,我們認為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主要包括政治領導力、組織覆蓋力、群眾凝聚力、社會號召力、發(fā)展推動力、自我革新力。
為了更好地了解高職院?;鶎狱h組織建設的情況,課題組以組織力為切入點設計調查問卷,采用問卷星的形式隨機對廣東舞蹈戲劇職業(yè)學院、廣東文藝職業(yè)學院、廣東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廣東行政職業(yè)學院、廣東南華工商職業(yè)學院、廣東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建設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松山職業(yè)技術學院等八所職業(yè)院校的黨員干部和群眾共480人就各院?;鶎狱h組織的政治功能發(fā)揮、組織活動開展、組織機構設置、管理制度建設、組織服務意識、組織經費保障、考核評價機制、作風廉潔自律和工作情況落實等方面進行抽樣調查,并對部分支部書記、黨員干部、學生黨員和群眾就所處黨支部組織建設情況進行深度訪談。
一、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現狀分析
在關于“您對所在單位黨組織的組織力發(fā)揮作用的總體評價”中,有35.51%的師生選擇“組織力強,很好地發(fā)揮了戰(zhàn)斗堡壘作用,群眾信任”,有37.82%的師生選擇“組織力強,較好地發(fā)揮了作用,能夠維護群眾利益”;對“您所在單位組織黨員隊伍作用發(fā)揮的總體評價”調查,選“滿意”的占40.26%,選“較滿意”的占36.28%。這說明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下,基層黨組織的建設得到了黨委的高度重視,學校辦學質量及事業(yè)發(fā)展在基層黨組織團結凝聚廣大師生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以及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師生的思想意識、行為方式、組織模式和利益訴求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給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調查顯示,有部分高?;鶎狱h組織在政治功能、組織活動、機構設置、管理制度、服務意識、工作落實等方面還存在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發(fā)揮以及黨的建設總要求不相符合,與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形勢不適應的狀況。具體表現為:
1.政治功能弱化
調查顯示,一些高校沒有把政治建設作為基層黨建的重要任務來抓。在關于“您對所在單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和十九大精神學習貫徹落實總體情況”的調查中,選擇“滿意”和“較滿意”的分別是37.05%和41.41%;選擇“一般”和“不滿意”的分別是20.26%和1.28%??梢?,部分基層黨組織在宣傳黨的主張、執(zhí)行黨組織的決定方面還存在短板,黨支部發(fā)揮政治引領的主體作用不夠,政治意識不強,政治責任淡薄,政治領導力不足,甚至有弱化的傾向。調研中還發(fā)現一些師生黨員政治理論素質較低,片面性、碎片化地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不能適應新形勢發(fā)展的要求,大大影響了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發(fā)揮。
2.思想建設薄弱
黨員教師是高校黨組織體系中一個多種利益并存的特殊職業(yè)群體。調查表明,有部分黨員教師對自身的黨員身份缺乏認同感,不能以組織紀律嚴格要求自己。在對“您所在單位或本人所在黨組織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的情況”調查中,有44.1%的人認為“按時組織開展,內容豐富,效果很好”,有52.05%的人認為“按時組織開展,但流于形式,效果一般”,有4.84%的人認為“未按組織開展,效果較差”。由于部分基層黨組織對抓黨員教師思想建設不重視,不及時、不規(guī)范開展黨內學習教育活動,不能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教師頭腦,導致一些黨員教師認為基層黨建工作和自己的主業(yè)關系不大,學習黨的文件和會議精神會沖擊教學科研任務的完成,形成了“教學科研爭上游,思想工作隨大流”的錯誤思想。[3]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
3.制度建設不健全
制度建設能為基層黨組織發(fā)揮效能提供支撐和保障,是高?;鶎狱h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調查顯示,部分高?;鶎狱h組織在制度建設方面表現落后、執(zhí)行力不強,與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不相符的狀況。在關于“您所在的黨組織制度建設情況如何”的調查中,只有48.74%的人認為“制度健全,得到了嚴格的貫徹執(zhí)行”;有20.5%的人認為“雖然制定了制度,制度也上了墻,但是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貫徹執(zhí)行”,有20.5%的人認為雖然“建立了一些制度,但具體的規(guī)定大家不甚清楚”,甚至有10.26%的人認為“沒有制定相關制度”。由于基層黨組織制度建設不健全,導致部分黨支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能常態(tài)化、制度化,“三課一會”、民主生活會不能堅持開展,支部建設的長效機制不能有效構建。在回答“您所在單位黨組織平均多長時間開展一次組織生活”時,一個月開展的占57.05%,二個月開展的占13.46%;三個月到六個月開展的占29.49%。這些問題日益影響著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
4.機構設置不合理
任何系統都是結構和功能的有機統一,結構是影響系統功能彰顯的關鍵要素。所以,結構形式的不同會影響一定組織系統的功能發(fā)揮。[3]在高校,教師黨支部是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合理設置黨支部,有利于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發(fā)揮。調查顯示,對于當前高校基層黨組織機構設置,有30.64%的人認為“設置合理,與教學、科研、管理相適應”,有42.31%的認為“基本合理,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有27.05%的人認為“不合理,不利于發(fā)揮作用和開展活動”。訪談中了解到部分教師黨支部不能根據高校教學、科研和師生特點來設置黨支部,導致部分教師黨支部設置模式單一,組建方式不科學,黨員人數規(guī)模不合理,基層黨組織覆蓋面不廣,黨支部開展組織活動時的協調工作受到制約,團結凝聚廣大教師的效能得不到很好發(fā)揮,影響了組織力的提升。
5.支部書記選配不強
調查顯示,對所在單位黨支部書記的評價“滿意”和“較滿意”的百分比分別是36.67和23.08;“一般”和“不滿意”的分別占28.33和11.92??梢姡兴膶拥狞h支部書記不能很好地勝任本職工作。訪談了解到,高職院校大部分黨支部書記都是兼職,沒有行政級別和經濟待遇。由于沒有相應的激勵機制,一些黨支部書記自身黨建工作經驗欠缺、理論修養(yǎng)不高、領導組織力不強,加之自身專業(yè)和科研任務重,抓黨建工作的積極性不高。有些高校未能把增強黨務工作能力作為重點對黨支部書記進行常態(tài)化培訓,導致一些黨支部書記不會用黨建引領指導業(yè)務工作,僅僅為了黨建而抓黨建,基層黨組織的威信不夠、活力不強,師生的凝聚力受到制約。部分支部書記開展活動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支部工作的精神、制度、活動等缺乏長遠規(guī)劃。這些都影響到了組織力的發(fā)揮。
6.服務意識不夠
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是高?;鶎狱h組織的重要任務。高校要切實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須要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促進師生更好地參與學校管理。[4]調查顯示,高職院校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意識不夠,在“您對所在單位黨組織和黨員聯系群眾、服務群眾、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的總體效果評價”中,只有33.3%的人認為“效果理想,受基層歡迎,群眾真正得到實惠”;有37.6%的人認為“效果一般,基層、群眾得到一定幫助,但非常有限”;28.98%的人認為“沒有效果,未解決問題,基層、群眾沒有得到真正的幫助和實惠”。
7.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
調查表明,部分高?;鶎狱h組織不能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提出新要求,對學校存在的種種問題的解決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對“您所在單位基層黨組織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評價”調查中,選擇“滿意”和“較滿意”的比占分別是33.59%和28.85%,選擇“一般”和“不滿意”的分別是25%和12.56%。關于“您所在基層黨組織開展組織生活的主要形式”的調查,有86.54%的人認為是“讀報紙、念文件和領導講話”,有67.31%的人選擇“討論業(yè)務知識或培訓”,有60.26%的人選擇“外出參觀”??梢?,超過三成以上的基層黨組織創(chuàng)新能力明顯不足,開展活動的形式單一,主要為傳達上級的精神,對黨的主張是否落地生根、是否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沒有很好地跟進。
二、高?;鶎狱h組織組織力有效提升的路徑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在管黨治黨、領導學校治理、動員組織師生、推動改革發(fā)展方面的作用,針對上述高職院?;鶎狱h組織在組織力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進對策。
1.突出政治功能,強化政治引領力
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要強化黨對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全面領導,把政治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堅決執(zhí)行黨的政治路線,始終維護黨中央的權威。要根據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對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的新要求引領辦學的政治方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高校基層黨組織的建設,通過嚴格執(zhí)行“三會一課”,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來強化黨性教育,提高全體黨員師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理論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確保新時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高職院校得到貫徹落實,確保高職院校始終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落實育人的政治責任。
2.構建組織文化,煥發(fā)組織凝聚力
組織文化能夠以其特有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影響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發(fā)揮,對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維護組織關系的穩(wěn)定具有積極影響和重要意義。高?;鶎狱h組織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基因融入到組織建設中,注重人文關懷,發(fā)揮組織內領頭雁的表率作用,營造團結友愛、和諧奮進的組織氛圍,加強組織成員的交流與溝通,通過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組織文化和校園文化團結、凝聚黨員師生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實現黨的奮斗目標。
3.嚴格組織制度,提高組織發(fā)展力
完善的組織制度是高職院校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發(fā)揮和基層黨建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一要嚴格落實好《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鶎咏M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及各項黨的基層組織工作制度,保證各項制度能夠發(fā)揮實效,以制度來凝聚組織的各項資源,提升組織力。[5]二要加強黨支部建設。以“三會一課”為基礎,制定、完善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制度。各黨支部要把組織建設作為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主要內容來抓,組織建設要實現“三化”,即優(yōu)化年齡、優(yōu)化文化結構、優(yōu)化支部班子。三要堅持“三會一課”和民主生活會制度。實行黨支部定期向黨員大會和黨委報告工作制度,自覺接受黨員、群眾的監(jiān)督。各黨支部要設立意見箱或意見薄,廣泛征求教職員工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及時幫助、解決黨員群眾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4.優(yōu)化支部設置,擴大組織覆蓋力
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發(fā)揮離不開科學合理的黨支部設置。為此,一要嚴格按照基層黨組織工作相關規(guī)定設置黨支部,必須明確超過3人的教師黨員,必須成立黨支部,擴大組織的覆蓋力,同時也要合理控制黨支部的黨員數量。二要結合高校自身的辦學特點、專業(yè)設置、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設置黨支部。黨支部的建設要與教學科研工作有機結合,實現兩者協同推進、互動發(fā)展,從而提高黨支部設置的科學化水平。三要及時整頓組織軟弱渙散、政治領導力不強、業(yè)務能力缺失的黨支部,積極推進黨支部的改革創(chuàng)新。
5.優(yōu)選支部書記,增強組織戰(zhàn)斗力
政治素養(yǎng)過硬、黨務工作熟練、凝聚人心能力強的黨支部書記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關鍵要素。一要選拔業(yè)務能力強、黨建工作有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做黨支部書記,充分發(fā)揮其團結和服務教師的功用,提升黨支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二要重視和關心黨支部書記的職業(yè)發(fā)展,提供多樣化的黨務培訓學習,鍛煉黨支部書記在實踐中開展工作的能力。三要完善黨支部書記的激勵保障措施和工作考核機制,充分調動黨支部書記的工作積極性,以黨支部書記引領發(fā)揮組織力。
6.提高服務意識,發(fā)揮組織號召力
高?;鶎狱h組織應當圍繞服務師生、凝聚人心、推動發(fā)展,明確自身功能定位,教育引導黨員師生增強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推動高?;鶎狱h組織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同時,要深入了解黨員群眾在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把解開思想扣子與解決實際問題捆在一起抓,通過扎實務實、入理入心的服務,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基層黨組織要在擴大黨內民主、推進黨務公開、暢通黨內監(jiān)督渠道的同時,大力拓寬群眾利益訴求表達和信息反饋渠道,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
7.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升組織創(chuàng)造力
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要求,新時代高校基層黨組織就是要建設成為“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黨組織。為此,黨組織的一切活動方式都要圍繞這個目標開展。首先要創(chuàng)新黨員學習的教育方式,減少傳統開大會、念文件的組織生活方式,可根據黨組織的學習要求和黨員個體需求,以黨員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運用互聯網、手機客戶端等新媒體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提高黨員學習教育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網絡黨建工作的教育和引導作用。其次,充分發(fā)揮黨組織組織、協調、保障等優(yōu)勢,黨組織為黨員服務,黨員為群眾服務,黨組織和黨員為高校中心工作服務、為經濟建設與社會服務。最后,高?;鶎狱h組織要在黨組織的組織模式、活動方式、保障形式以及作風建設等方面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
[2]王雙.關于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問題的思考[J].世紀橋,2019(4):20
[3]肖光文、靳斯琪.新時代高校教師黨支部組織力提升的若干思考[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3卷第6期,2018(11):37-41
[4]曲一銘.抓住“服務”這個關鍵,提升高?;鶎狱h組織組織力[J].黨的生活,2018(5):0
[5]周振華、姬虹、余鐘平.新時代提升地方高?;鶎狱h組織組織力的思考[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9(2):28
作者簡介:
劉英鳳,廣西南寧人,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黨建、嶺南文化。
戚海亮,山東濟寧人,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