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飛
摘? 要:本文中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注重從本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著手,注重從學生的個人價值觀、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個人自控力三個角度進行闡釋,并分別運用角色扮演法、多媒體教學以及分組合作法進行教學實踐性的授課,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真正發(fā)揮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教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
在現(xiàn)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常常將課本作為教學根本,采用標準式、流程化的內容授課,不注重構建知識與學生認知的連接,與學生生活的連接,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差。針對這種教學現(xiàn)狀,教師可以以道德與法治的核心素養(yǎng)為標準,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讓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中,獲得精神的成長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一、運用角色扮演法,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
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法,開展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讓學生走入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并在此情景中,感受規(guī)則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行為約束能力,為促進和諧社會的形成,添磚加瓦,提升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遵守規(guī)則》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扮演法,開展此部分內容授課,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感受不遵守規(guī)則的危害,培養(yǎng)他們的規(guī)則意識,增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點,劃分角色。在開課后,教師創(chuàng)設如下五種角色,讓學生扮演包括行人、老奶奶、老爺爺、騎自行車的學生以及騎電車的阿姨。第二點,詢問激趣。教師詢問學生:“假如你在十字路口,你所過方向的路上沒有人,但是顯示的是紅燈,你是過,還是不過?”有的學生主張過,有的學生主張不過,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瞬間被調動起來。第三點,開展角色扮演。教師運用文字的形式,介紹角色扮演的情景。教師開著一輛轎車緩緩地向右變到,但是由于操作不熟練,將油門擋車剎車了。結果整個汽車向“人群”中駛去。老爺爺、騎自行車的學生迅速地逃離……第四點,分享成果。在角色扮演結束后,教師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角色扮演體驗。小陳說:“雖然我們遵守交通規(guī)則,但是我們并不能左右別人,只有大家共同遵守交通規(guī)則,整個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二、使用多媒體教學,喚醒生命意識,培養(yǎng)奉獻創(chuàng)造的精神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講授道德與法治內容,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讓學生深入思考相關的內容,真正讓學生對人生、生命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感悟,真正讓學生了解人生的意義,讓他們積極地完善自我,創(chuàng)造價值,奉獻社會。
例如,在講授《感受生命之花》這部分內容時,具體教師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點,播放視頻。教師播放俞敏洪的勵志演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奮斗的力量。第二點,交流思想。教師邀請學生分享他們的觀影感受。小于說:“我感受到的是俞敏洪不愿向天低頭的精神,以及艱苦奮斗的品質,這些品質讓他實現(xiàn)人生的轉折,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教師適時地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應珍惜自己在世的時光,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學校應努力讀書,在社會上努力工作。‘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我們應真正地在積極角色扮演上,努力完善自己,更好地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點點光!”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欣賞俞敏洪的勵志演講,讓學生在此過程中,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激發(fā)他們的斗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真正讓學生加深對奉獻的認知。
三、巧用小組合作法,開展情緒管理,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教師可以運用合作教學法,開展情緒管理的教學,讓學生從多角度探究情緒管理的策略,真正完善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與此同時,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平臺,讓他們交流所思所想,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講授《情緒的管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引入一位學生因為情緒問題,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討論如何更好地調控自身情緒的方法。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在和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認識到控制情緒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懂得了如下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方法一,注意力轉移法。將關注點移向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方法二,傾訴法??梢詫⑿闹械目鄲炏蚺笥褍A訴。方法三,自我消化法??梢詮母鼮殚L遠的角度,看待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問題,從而不去如此在乎此種事情,進而可以更為理性地分析此事情,制定相應的解決策略。教師運用合作教學法,讓學生獲得情緒控制的方式,促進學生的人格完善。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yǎng)下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教師應更為注重教學生什么,如何讓學生更好地吸收相關的內容。與此同時,教師也應深入研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融合點,并通過不斷地反思、總結和歸納,真正找到屬于教師獨有的教學模式,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燕華.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實踐與探索[J].文學教育(下).2016(03)
[2]范榮勝.核心素養(yǎng)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有效教學探究[J].科普童話.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