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花
【摘要】語文課堂小練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項有效練習活動,是基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為基礎的。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中安排小練筆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因為,好的小練筆既充實了課文內(nèi)容,釋放了學生的表達潛能,又促進了學生對文本情感的升華體驗,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讀寫結合最有效的載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及時進行有效小練筆,通過仿寫、擴寫、續(xù)寫、創(chuàng)編等各種方式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練出寫作“大手筆”。
【關鍵詞】仿寫;擴寫;續(xù)寫;創(chuàng)編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9-0135-02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憋@然這里的“舉一”就是憑“例子”示范;“反三”就是讓學生仿照“例子”練習,形成靈活運用的技能。語文教材是學生語言學習的“范例”,部編版2016年語文教材圖文并茂,語句優(yōu)美,每篇課文還為學生留有語言學習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的空間。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了解學生語言的不足之處,善于從教科書中尋找適當?shù)摹袄印保谡n堂教學中充分進行練筆,幫助學生認識自身在語言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訓練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谏鲜龅恼J識,我對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堂小練筆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找“遷移處”仿寫
人無模仿,無以立世,作文沒有模仿,會感到筆滯。在某種意義上模仿是一種創(chuàng)造。仿寫是學生從閱讀到能夠獨立寫作的橋梁,因此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導學生進行仿寫,降低習作的難度,激發(fā)他們習作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習作能力。
人們有著天然的模仿能力,學生正處于模仿力最強的時期。當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精妙之后,教師抓住課文中的“遷移處”進行練筆,既能引起學生的習作興趣,又能鞏固閱讀的效果。教學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自然段中有這么一段文字。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啪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墻,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課后習題中就有這樣一個練習題,要求仿照這段文字,描寫一處景物,用上“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個句式。有學生這樣寫:
到了爺爺家,不必說高峻的青山,滿載果實的樹木,金色的稻田,黃澄澄的橘子;也不必說青蛙在水渠中游動,無名的鳥兒在樹枝上鳴叫,美麗的蜻蜓在空中翩翩飛舞。單是那清明的小溪,就給我?guī)砹藷o限樂趣。簸箕的水草在這里盡情搖擺,婆婆的魚兒在這里盡情玩耍。把水里的大石翻開,常有一兩只螃蟹在這里慢慢爬行,用手猛地一撈,就可以抓到;有時還能遇到泥鰍,滑溜溜的,捉也捉不到,只能眼饞了;最少見的就是牛蛙,只能碰運氣了,聽說捉蛙的能手一整晚也只能抓幾只而已。而且這種牛蛙的腿很有力氣,可以把小蛇弄死,真想看看??!
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兒童模仿前人,獲得最初的知識。模仿就是學習。”學生在課文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吸收、消化”,把領悟到的課文的寫作方法,語句的表達方法,通過仿寫運用到另一結構相似的詞句或片段中去。在仿寫中,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感悟人文內(nèi)涵。
二、尋“拓展處”續(xù)寫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故事結尾處戛然而止,余味無窮,有的作者還有意在結尾設下伏筆,給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讀者在讀到這樣的故事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象故事會怎樣發(fā)展,主人公應該有怎樣的經(jīng)歷。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想象寫下來,就成了續(xù)編故事,也就是續(xù)寫。續(xù)寫是基于對原文有關情節(jié)進行合理推測的想象,從而創(chuàng)造性地續(xù)補有關內(nèi)容的小練筆。續(xù)寫時要選擇好拓展點,這有利于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進行合理的創(chuàng)新。
如學習了《木蘭詩》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續(xù)編這則故事的結尾。一位學生這樣寫道:
堂屋而砂時傳來大伙開懷暢飲的笑談聲。我來到了少女時代的閨房。屋里的擺設一切如往昔,角落里那臺織布機仿佛在述說以往的故事。我趕緊脫下戰(zhàn)袍,換上了美麗的紅裝,細心地梳妝打扮起來,十多年了,還沒穿過我的紅裝呢……
梳理完畢,輕移蓮步,來到堂屋。一剎那,大伙兒都驚呆了。一位舊時的伙伴驚喜地對木蘭的父親說:“老爹,沒想到您還有一位如此俊俏的閨女!”阿爺爽朗地笑了,對眾人道:“你們好好看看,她就是木蘭呀!”“什么?”大伙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與他們同甘共苦十余年的花木蘭竟是一個妙齡女郎!我拿起寶劍,自如地舞起來。他們才認出我, 哈哈!
續(xù)寫原文合乎情理的延伸和發(fā)展,是一種培養(yǎng)想象力的好方法。課堂教學實踐中如果能夠喚起學生頭腦中表象儲備,引導他們或者延伸故事情節(jié),或者補充課文內(nèi)容,就可加速他們的再造想象向創(chuàng)造想象轉化。韓愈能讓蠟燭之光裝滿整個房間,學生能讓創(chuàng)作之花折射整個課堂。
三、簽“精彩處”創(chuàng)編
部編版2016年語文教材薈萃了許多名家名篇,這些課文體現(xiàn)了作家多樣的觀察方式、思維方式和表達風格。如果教師能合理地對其進行遷移利用,準確講解,并在此基礎上有意識地強化片段教學,將有助于學生掌握寫作方法。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為讀者介紹了作者眼中的春。由于作者用詞準確,表達生動形象,文章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所以可讀性強,在感悟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之后,筆者讓學生以“秋”為題創(chuàng)編作文。一位學生這樣寫道:
盼望著,盼望著,樹葉落了,秋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參加過一場盛大的派對似的,有些倦怠地收拾起華麗麗的行頭。水涼下來了,太陽的臉越來越紅了,可是溫度卻越來越低了。倒是一座座山巒,一片片熱鬧地紅了起來。
草兒揉一揉困倦的眼睛,打了個哈欠,伸個懶腰,脫下一身惹眼的綠色,舒舒服服地躺了下來。向上瞧去,那一棵棵高大的樹啊,像是溫柔的母親,抖落下一大片一大片金黃金黃的葉子,蓋在草兒的身上,同時還不忘留下一些來遮蔽枝干上鳥兒們的巢。
此時的鳥兒已打理好自己的行裝,呼朋喚友的商量著南去的計劃。最后,待它們商量好,便將巢托付給大樹,唱著憂傷的小調(diào)遠去了。而它們那動聽的歌聲,伴隨著秋風,傳遞得好遠好遠。
秋天的風不同于“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溫婉,我更情愿將它看做一個高大魁梧的將軍,他跨著戰(zhàn)馬,奔馳在廣袤的大地上,卷起一陣陣的涼意,涼得蟲兒們爭先恐后地鉆入地下,涼得人們趕緊裹上厚厚的毛圍巾??吹竭@些,他便得意地吹響了勝利的集結號。
天漸漸沉悶了下來,地上再沒有人們熱鬧的身影,一個個都形色匆匆?,F(xiàn)在,人們都乖乖地躺在床上,抱著一大杯熱熱的茶,為明年的勞作而養(yǎng)精蓄銳呢。
這篇短文借鑒了原文中的表達方式,將文中的一些詞、句融合在自己的語言中。學生在讀中理解吸收,又在寫中練習運用,既有效鞏固了這一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又促進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四、總結
教學實踐證明,以教材為依托的多種小練筆有效地開辟了一片讀寫結合的“芳草地”,不僅為學生提供了現(xiàn)成的“下鍋之米”,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材料可寫,更重要的是,小練筆大大提高了閱讀教學中寫的密度,從而也極大地提高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強度。
參考文獻
[1]王友香.隨文練筆,提高習作能力的好方式[J].四川教育,2008(6).
[2]洪志靖,薛胡玲.續(xù)寫結合三“入手”——高段散文閱讀教學中的小練筆設計[J].小學教學研究,2009(12).
[3]李暉.巧用文本 添枝加葉——讓隨文練筆為小學語文課堂增添亮色[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