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紅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第二小學 內蒙古 赤峰 025450)
因為課改之風的刮起,讓我們有幸結識了“主題閱讀”這位朋友。從主題閱讀走進課堂那一刻,我們就認定了這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福音,在這一教學實驗研究的道路上我們一路勇敢前行著。從摸著石頭過河到現(xiàn)在的有章可循,經歷了幾多彷徨,幾多迷茫。今天,當我們在收獲著主題閱讀帶給我們喜悅的同時,也收獲著一些經驗和思索。
在教材單元主題的指導下閱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以抵達“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這樣的閱讀境界。
值得一提的是“主題閱讀”課,這里的每一節(jié)課都是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的,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重在讓學生一課一得,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學生學得輕松自然,簡單而扎實。
說到這種課型的好處,是因為它能把大量的課外閱讀帶進課內,每學習完一篇一主教材中的課文,會在同主題下閱讀一篇或兩篇“主題讀寫”或“經典誦讀”中的文章,簡稱“以文帶文”教學。在學習略讀課文時我們可以在學習交流的基礎之上再補充3到4篇課外閱讀,我們把這稱作“自主閱讀課”。在這兩種課型有效的學習之下,學生的閱讀量大大增強了,閱讀能力提高了。
教學中,可以讓每位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精彩語句,或者可以引起自己共鳴,亦或不同見解時,運用畫、注、批等形式,做上記號,注上自己想法,體會等。真正走進文本,與作者進行深層次的對話。
我校一直都比較推崇“批注式閱讀”教學模式,在“批注式閱讀”中我們經常看到,我們的學生普遍在批注時對文本的挖掘還不夠深入,只是停留在膚淺的表層。在課堂上,我們常常感嘆精彩發(fā)言的學生太少了,其原因是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考慮,或者是查看一些課外輔助資料,沒有自己個性化的理解,答案大同小異,從眾現(xiàn)象非常突出。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展運用批注式閱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批注。教師巡視,進行指導,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只要學生真正的對文本開始思考,開始有自己的見解,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是成功的。
閱讀教學中的寫,是以教材為依據的小練筆。主題閱讀教學,倡導讀寫同步,堂堂練筆,我覺得以下方法我們可以嘗試。
3.1 寫批注。這可以是在課文學習時的批注,也可以是所讀的課外書和自己摘抄精彩的讀書筆記上寫批注。我覺得作為中高年級的學生我們應該鼓勵他們嘗試,這不僅僅加強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理解,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寫作訓練方式。
3.2 補寫。作為教師,要學會適當運用教材。如巧妙的運用教材,空出文中比較精彩或者有情感轉折的句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想法,進行補習。最后和原文對比。教師再指出這樣寫的優(yōu)點。不僅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也鍛煉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或者像霍老師執(zhí)教的《和田的維吾爾》一課時讓學生用文章的重點詞語補充小詩等。
3.3 仿寫。稱之為經典的文章,必然有經典之處需要我們學習。在為學生講解完并掌握了經典文章的寫作方法后,要求學生通過寫作,來模仿、運用這些經典的表達形式寫作方法,從而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
3.4 續(xù)寫。教師針對部分文章的結尾,要求學生嘗試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續(xù)寫,使故事更加生動,具體,充滿不同的想象力,不同的情感。例如:在《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中針對最后一句話老師設計的續(xù)寫。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檢驗了每位學生對文章的閱讀理解是否準確和深刻。
3.5 特別創(chuàng)編。經常在班級搞一些大膽創(chuàng)編活動,如:穿越時空,給文中的主人公發(fā)個手機短信;給學校的不同景區(qū)寫段溫馨的警示文;引導學生寫班規(guī),制定小組奮斗口號;引導學生自創(chuàng)格言。同時,把對聯(lián)引入課堂,對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合,不要要求學生寫的過長。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寫一個片段、幾個句子都行,而且可以在幾分鐘內完成。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其寫作表達能力也就自然得到提升了。
《語文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語言文字的運用。這既是語文課程的獨當重任,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主題閱讀就是想讓學生獲得更多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理解中運用、在運用中理解。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適應課改,并且在引導和督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簡約、扎實、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