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嬌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燒鍋鎮(zhèn)初級中學 吉林 長春 130200)
小組討論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克服傳統課堂學習存在的弊端,它將社會心理學的合作原理納入教學之中,強調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fā)展的促進功能?;咀龇ㄊ菍⑷鄬W生依其學業(yè)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小組學習對于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尤其針對于初中學習,學生們需要接收的知識量突然增加,沒有充足的適應過程,而小組合作則可以通過與同學的溝通交流共同得到學習的成果,這一方法適用于初中學習的每一個階段,尤其是當學生們步入初三學習量突然增加時。
在當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相較于其他學習方式的應用頻率會相對高一些。對合作學習在教學中使用的策略,每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心中都有獨屬于自己的法寶,但在談及科學建組,如何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時,他們的看法竟然是驚人的一致,全部都認為必須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我們根據學生的組內差異情況把它稱作“異質型合作小組”。即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及課堂表現,將相對優(yōu)秀和相對落后的孩子按照2:3的比例組建成同一個小組,綜合組內每個人的學習情況考慮,選擇出支持率最高的那個人作為小組的領導者,負責傳達教師發(fā)布的任務以及督促自己和組員討論學習,小組長會在每個月末根據每個學生的進步程度做出調整,保證對每個人公平。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又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有利與增強了小組優(yōu)勝的信心,又有利于學生主體能動性的發(fā)展。教師會更傾向于異同組合型,保證每個組內都有高、中、低三中水平的學生,每次課上會給這些小組布置學習任務,等到學期末,班級內每個學生的成績都有了不同幅度的提升。
由于學生多年來都處于傳統的教學環(huán)境下,受傳統教育的影響,獨立思考、一問一答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突然之間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接受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去解決課堂甚至是課后的問題,學生百分之百會產生問題。所以,想要有效地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堂學習模式,教師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的合作意識。建立長期合作小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每節(jié)課或者每一單元具體的教學任務、班級內所有學生特點及狀態(tài)、教師授課計劃或者班級內的學習環(huán)境等各種因素對分組做出科學的研究和分析,然后以4-6人為宜劃分小組,組內要分工明確,學生們要懂得與組內成員溝通合作。教師可以選擇固定分組的方式,即根據學生座位較為固定的特點,前后鄰座的幾個學生組成一組,如同桌或前后四人為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因為在朝夕相中彼此之間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默契,所以合作起來更加方便,也更加有利于教師對其進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這種分組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優(yōu)點是隨機進行,操作方便。為盡快的使學生適應合作的狀態(tài),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進行學習方式的專題講座,為學生們科普合作技巧,向學生宣傳各種先進的學習方式,介紹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優(yōu)點、一般的操作步驟等,使學生產生合作、探究的欲望。開展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競賽活動,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評優(yōu),調動學生的合作積極性,逐步將合作學習內化為學生的學習品質。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時,告訴學生要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的意見,有不同意見,也要等對方說完,自己再提出;遇到困難,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地解決問題。比如在講解《陳太丘與友期》時,在正式授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根課文內容在小組沒開展角色扮演,一個學生飾演陳太丘之友,另一個學生扮演陳太丘之子,其余的學生負責觀察二者的語言態(tài)度,動作神態(tài)并從二者的對話中提取重點,然后將每個人獲取到的消息進行整理討論,取得關于文章中心思想的具體答案寫在紙上交給老師,等待老師評價。在這一過程中,為避免學生因意見不合而產生沖突,教師必須時刻進行觀察。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要科學合理的進行分組,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并保證課堂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