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知識在沒有被掌握與運用之前,充其量只是一種潛在能量,而如何將這些潛在能量內化,這就需要閱讀能力。也正是以這種能力為標準,將如今的小學生乃至中學生分成了優(yōu)等生與后進生。
關鍵詞:閱讀,習作,重要性,教學彈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課程內容的綜合性不斷加大,學生在教學任務中的彈性也不斷加大。過去的三尺講臺與一支粉筆外加教師的精彩講解已遠遠不能滿足當今學生對知識的渴求,亦不能使教學彈性繃緊。而在小學的教學任務中,閱讀能力成為教學彈性中最活躍的因素,也是小學教學任務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一、 在寫作上的重要性
有學子曾笑稱:作文占考試的半壁江山,得作文者得天下。雖言過其實,但細想之下,也不無道理。在小學百分制的測評中,作文占35%,就這樣一個“半壁江山”卻是小學教學任務中的重難點,多少學生為它愁眉苦臉,多少學生為它滿面歡顏。
專家提到過:作文既不是講出來的,也不是老師修改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悟出來的。怎么悟?靠著短短三行、不足50字的習作要求悟。但作為一名小學老師,我們又不得不直面學生作文展示時的尷尬成果:文不對題、結構散亂、中心不明……總之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常常歸咎于學生的閱讀量少,視野狹窄,試問:在教材容量不斷更新、加大,電視、手機與網絡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學生的視野能狹窄到哪里去?或許有人會說:作文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于一個隨意的人來說,貌似有點道理。但這種說法,在命題作文中,未免太過牽強。眾所周知,文不對題是寫作文常犯的錯誤,就是你寫的東西跟它要求你寫的東西的主題不一樣。如果文不對題,作文是很難及格的,所以要特別注意看清楚題目的要求,寫每段話的時候都要想下這跟主題有關系嗎,因為有些人是剛開始是要寫那個主題的,后來寫著寫著就不知不覺的偏離了。
會讀是會寫的前提,“寫”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讀”的能力的轉換。習作要求,看似短少,不足50字,但學生讀完,苦思冥想之后,還是下不了筆。簡短精練的一段話,根本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有效的作文綱要,學生不理解,選不了利于自身的角度,自然寫不出。另外,小學的習作類型可謂是百花競放,再加,命題作文的大量涌現(xiàn),學生只有將短短幾行習作要求理解透徹,明確主題,選定角度,才能將平時積累的素材、語言、結構、情感整合在一起,從而使筆下云飛鳥語、花開有聲。而這,便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去完成,否則,再華麗的辭藻,多嚴謹?shù)男形慕Y構也無濟于事。
二、 在閱讀題上的重要性
從低年級開始,閱讀題便是測評卷中必備的考題,從短小精悍到冗長復雜,內容包羅萬象,題型豐富全面,我們在感嘆命題人的智慧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學生捏了一把汗。從“原文尋找答案”一類的題目,學生可以做到快速提取,也樂此不疲,但對于“整體感知”“理解話題”等問題卻不能進行有效的整理、歸納、分析和判斷。學生就算再細讀慢品,往往也是理解不透徹,不是難以下筆,就是觀點偏頗。究其原因,一則是學生對篇幅長的文章心存芥蒂,看到冗長的文章就頭疼,二則便是閱讀能力低下,老虎吃天,沒處下手,讀上半天,讀不出個所以然來。
我們時常告訴學生,要認真讀,一邊讀一邊畫……有些閱讀題,甚至做了好幾遍,但每次換個方法提問時,學生總是緘默。為此,各位老師絞盡腦汁,將做題技巧總結的不計其數(shù),但在學生身上展示出來時,卻收效甚微。學生不能將閱讀到的知識內化,不能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導致對閱讀題越來越頭疼,甚至厭倦、排斥。
三、 在數(shù)學教學上的重要性
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單單體現(xiàn)在語文中,在其他科目也不可或缺。
眾所周知,數(shù)學應用題便是生活常識的書面版,看似短短幾行,卻是失分最嚴重的題型。針對這一題型,不少老師頭疼過。一位資深的教師便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將一個計算房屋表面積的題,用繪圖的方式表達出來,學生結合自身的知識,很快便計算了出來。但當老師用文字敘述出來時,多數(shù)同學不會做,經過老師的引導,學生苦思冥想之后,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這種現(xiàn)象難道不是閱讀能力低下造成的嗎?
培養(yǎng)閱讀能力,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專注力,專注做一件事的能力,提高學習力,通過提高閱讀習慣和理解能力,以后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夠較輕松地自己解決。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單單體現(xiàn)在學業(yè)上,在生活與自身發(fā)展中也很重要。學生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要生存要長大,要適應環(huán)境,要與人交流,方方面面都需要閱讀能力。他們要閱讀社會,尋求自身的責任感,要閱讀生活,定位自己的幸福感,要閱讀自己,實現(xiàn)遠大的人生理想……由此種種,對于閱讀能力,怎能不重視?
輸出倒逼輸入,自己沒有東西可以多輸出的,就是因為沒有輸入呀,閱讀就是一個非常棒的、必不可少的一個“輸入”。未來的教育之路,我們要教會學生自主閱讀,因為想要快速成長,學生的自學能力一定要提升起來,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閱讀力,培養(yǎng)閱讀習慣。成就映射著歷史的變遷,閱讀體現(xiàn)著話語的更新。愿我們的學生早日具備與眼光相匹配的閱讀能力,不斷擴大自身的生命格局,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遠。
參考文獻:
[1]唐平.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2.
作者簡介:
白會周,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米橋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