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英
【摘 要】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效果。方法:將近期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據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服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與觀察組(采用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尿激酶進行治療)。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心功能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上述數據行組間比對結果提示具備統(tǒng)計學價值(P<0.05)。結論: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尿激酶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同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值得推廣。
【關鍵詞】低分子肝素鈣;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急性心肌梗死屬于多發(fā)心血管疾病,是因冠脈閉塞導致心肌缺氧缺血性壞死誘發(fā)的,患者臨床表現則主要為胸骨后劇烈疼痛、心功能衰竭等[1],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當下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與藥物治療兩種,其中手術治療創(chuàng)傷較大,不易為患者接受;藥物治療的目的在于溶解血栓,使心肌缺血缺氧癥狀得到改善,但如何提高藥物療效一直是臨床醫(yī)師關注的重點話題。本文為了深入探究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尿激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效果,選取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治療,納入時間由2018年6月開始,到2019年5月結束,均分成兩組,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45-68歲,均值(53.8±5.7)歲。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4-67歲,均值(55.2±5.8)歲。研究已將參與研究患者病歷資料送入倫理委員會,并獲得同意,患者及其家屬也支持研究;對比兩組各項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P>0.05),符合對比需要。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都經過臨床癥狀觀察等聯(lián)合診斷而確診;(2)2組患者及其家屬對此研究一律知情且同意;(3)2組患者的意識都正常。
剔除標準:(1)剔除合并有重度的精神疾病、傳染疾病的患者;(2)剔除合并有嚴重的肝臟疾病、腎臟疾病、腦部疾病、肺部疾病的患者;(3)剔除對本次治療存在過敏的患者;(4)剔除在中途退出此研究的患者;(5)剔除合并有嚴重的血液疾病、惡性腫瘤的患者;(6)剔除尚處于哺乳期與妊娠期中的女性患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先接受常規(guī)治療,即采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硝酸脂類、強心劑和利尿劑等藥物。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服用阿司匹林進行治療:給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首次劑量為0.3g/d,第二日將劑量改為0.1g/d,持續(xù)至治療結束。觀察組患者則采用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尿激酶的治療方法,尿激酶進行靜脈滴注,每次劑量為150萬U,30min/次。間隔6小時后,使用注射器為患者注射0.5ml的低分子肝素鈣,每日注射2次。兩組患者均持續(xù)治療7天。
1.3 評價標準(1)評價指標:參考《急性心肌梗死診療指南》[2]中的診斷標準評估療效,臨床癥狀均消失,心功能提高≥2級提示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心功能提高1級提示有效;病情未見改善提示無效。(2)觀察指標:心功能指標:LVEF(左室射血分數)、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S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試驗借助了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過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數據進行分析,其中包括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各項心功能指標,上述數據統(tǒng)一由()的方式呈現,采用t檢驗,當最終結果顯示P值小于0.05時代表該項數據對比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0%(48/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35/50),詳見表1,數據行組間比對結果提示具備統(tǒng)計學價值(P<0.05)。
2.2 兩組心功能指標比對
治療后,觀察組心功能指標改善效果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脈急性與持續(xù)性缺氧缺血而導致的心肌壞死,患者可出現持久且劇烈的胸骨后疼痛癥狀,服用硝酸脂類藥物與休息后無法完全緩解[3],若治療不及時,將有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與休克,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學者指出,在冠脈粥樣硬化狹窄的前提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多與過勞、受寒冷刺激、激動、吸煙以及暴飲暴食有關。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具有突發(fā)性,因此患者需要及時接受規(guī)范的治療,以保障生命安全,早日康復出院。
阿司匹林是臨床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藥物,但該種藥物的起效效果較慢,作用靶點比較單一,臨床療效尚不夠理想。尿激酶能夠直接作用在內源性的纖維蛋白溶解系統(tǒng)當中,是一種絲氨酸蛋白酶,在制作成溶栓制劑后,能夠被作用到纖溶酶原,并轉化成纖溶酶,以水解凝血蛋白與纖維蛋白,在進行靜脈滴注后,深入至血栓中,讓其得到溶解,促進冠脈能夠再通。低分子肝素鈣屬于抗凝藥物的一種,通過蒸餾加工來發(fā)揮藥物作用,還能發(fā)揮纖溶作用,激活血管內皮當中的纖溶酶原[4]。
綜上所述,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尿激酶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同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霍影.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效果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7, 30(2):194-195.
馮定安, 戴立華, 江美芝.尿激酶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探討[J].哈爾濱醫(yī)藥, 2017, 37(1):38-40.
柏華英, 魏俊妮.低分子肝素鈣、尿激酶聯(lián)合使用治療38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療效和安全性判定[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7, 9(16):158-160.
張萍, 龔芳.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 5(26):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