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秋
摘 ?要: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fā)表的意見、建議、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錯誤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學生的思維水平和知識的生成階段就決定了學生容易犯錯誤,沒有錯誤的課堂是不真實的課堂,因此,教師應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錯誤,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領悟方法,對比加深,發(fā)展思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課堂教學;錯誤資源;創(chuàng)新
教師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課堂上學生的錯誤資源,使學生在老師的有效引導下,從錯誤走向正確,從困惑走向明朗,教學效果會很理想的。將學生的錯誤當成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針對學生在數(shù)學學科的學習,對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不同錯誤,進行研究和利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自我思辯的能力,最終使學生在錯誤中學會成長,課堂因差錯而精彩!
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分析原因使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變化發(fā)展的,在師生、生生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可能發(fā)生錯誤。在新課程的課程資源觀中,學生的經驗、感受、見解、智慧、問題、困惑、錯誤等都是重要的課程資。讓學生在錯誤中失去信心?!缎抡n程準標》指出:“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良好的數(shù)學情感與態(tài)度是學生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也是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克服困難和探索創(chuàng)新的動力。面對學生已出現(xiàn)的錯誤。作為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原因,幫助學生靈活糾正錯誤,帶領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在教師的正確引導、鼓勵下,學生敢于正視錯誤,自我反省,增強戰(zhàn)勝困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逐漸形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和敢于克服困難的性格及良好的學習品質,并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作為學生學習引導者的教師,不同的“錯誤”觀將成就不同的課堂,教師對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的態(tài)度,對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探究問題的熱情都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如,在學生在解方程2X-6=24時,做成了2X=18,我就問,方程的性質是什么,學生很快就答對了,我說你是這樣做的嗎?學生馬上就改對了,我夸獎了他,他笑了,他在錯誤中獲得了信心,取得了成功。這樣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及時糾正錯誤,帶領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使數(shù)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更有利于有效的課堂教學。
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采取合理的方法利用錯誤。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出錯的過程就是學生學習中的一種思維過程的體現(xiàn),是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必然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中學生錯誤有效教學資源,讓學生的思維在矛盾中碰撞,并閃出智慧的火花,成為知識的生成點。學生出了“錯誤”沒關系,關鍵是教師要把“錯誤”變成課堂教學的亮點,采取合理的方法利用錯誤。生成的錯誤資源根據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老師,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樣,當然收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在錯誤中理性地成長。
首先,讓學生在錯誤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學生的“錯誤”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較好地促進學生情感和思維的發(fā)展。因為學生受認知水平的限制,出錯是不可避免的,但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尊重、理解、正確對待出錯的學生。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沒有心理負擔,思維才更活躍,探索和實踐勁頭就更足。反之,由于學生怕說錯,怕老師批評總是有一種壓力感,就不可能很好地去探索和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對待學生的錯誤,現(xiàn)在教育理念下課堂教學提倡幾個允許: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實的保護,人格得到了真正而充分的尊重。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學生沒有憂慮,更沒有被同學恥笑的顧慮,在民主的氣氛中學習,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躍,敢說、敢做,敢問,勇于大膽創(chuàng)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態(tài)度投入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應該有“容錯”的氣度,對學生的“錯誤”不能淡然處之,哪怕是“低級錯誤”也不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甚至冷眼責怪,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他們的錯誤,甚至是去欣賞他們的錯誤。
其次,讓學生在糾錯教訓中成長。學生有了錯誤,教師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認真的回顧和分析,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如此才能使學生避免重蹈覆轍。教師應把它作為教學的真正起點,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順應”他們的認知,掌握其錯誤思想運行的軌跡,摸清其錯誤源頭,然后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學生出現(xiàn)失誤好像是壞事,但師生通過努力,對癥下藥,完全可以將它變?yōu)楹檬隆R驗橥ㄟ^對錯解的辨析與反思,學生能充分嘗到“吃一塹,長一智”的滋味,他們的思維就會日臻完善,逐漸成熟。
最后,讓學生在評錯中對學習體驗進行升華。評錯是學生對自己錯誤的一種反思,同時也是教師對自己教學的一種反思。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反思是一種主動“再認識”的過程,是思維的高級形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習慣,讓學生在議錯賞錯的過程中放松思維,體驗成功。頻繁的考試和高強度的解題訓練,造成了很多學生遇到錯誤有“失敗者”的心態(tài)。因此,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課堂教學出發(fā),正確引導對錯誤的分析評價,從錯誤中領略成功,使學生由“失敗者”向“成功者”轉變。讓學生學會從錯題中找到知識漏洞,避免下次再犯,使學生在評析錯誤的過程中,總結經驗,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以人的發(fā)展為本的課堂教學,學生的“錯誤”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學生的錯誤是有價值的。只有善于“找錯”、“改錯”,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并及時進行探究,就會為課堂教學服好務,使課堂更生動,教學就會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