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師空中課堂復習課的設計和拍攝,要將目標定位在知識的集成、認識的加深、方法的內(nèi)化、素養(yǎng)的提升上,要通過架構的精心搭建、主線的精心構思、問題的精心設置等途徑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此外,還要注意教學語言、教學課件等教學細節(jié)的不斷完善。
【關鍵詞】空中課堂;教學目標;知識架構;教學主線;典型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6009(2020)11-0028-03
【作者簡介】繆徐,江蘇省蘇州高新區(qū)實驗初級中學教育集團(江蘇蘇州,215011)師訓中心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教學名師,江蘇省教科研先進教師。
鼠年春節(jié)剛過,筆者就接到了江蘇省“抗疫助學”名師空中課堂的拍攝任務。經(jīng)過3天半的緊張準備,3個復習專題(全省共有6個初三化學復習專題)、150多分鐘的視頻拍攝任務終于完成?;仡欉@些專題的構思、素材的選取、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及拍攝的過程,筆者感悟良多,現(xiàn)擇其要點和大家分享。
此次參拍的3個專題的復習課,內(nèi)容分別是“構成物質的微?!薄敖饘俚男再|及冶煉”“溶液及其組成”。基于復習課“溫故知新”的要求,鑒于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的“導航定向”作用,備課之初,筆者對三個專題的教學目標做了如下設定。
“構成物質的微?!睆土暷繕耍褐販匚镔|構成微粒的性質及其表示符號;理清分子、原子、離子三者之間的關系;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物質的性質、變化、分類以及元素化學性質等具體問題;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微粒觀。
“金屬的性質及冶煉”復習目標:學會構建本單元的知識架構;能從原理、裝置、操作等角度認識鐵的模擬冶煉;能總結有鐵單質參與的化學反應的規(guī)律以及變化中質量差值的分析方法;通過鐵生銹探究實驗到銅銹蝕探究實驗的延伸,深刻理會對比探究的思想方法;學會用類比的方式去認識問題。
“溶液及其組成”復習目標:搭建溶液及其組成相關知識之間的架構;深刻理解溶解度的內(nèi)涵,理清溶解度與溶液濃度、溶液轉化,溶質結晶之間的聯(lián)系;會獲取、提取溶解度曲線中的信息,進一步理會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空中課堂和常態(tài)課堂最大的不同點在于,空中課堂的拍攝現(xiàn)場沒有學生參與,缺少師生互動,缺少教學氛圍。正因為如此,空中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更要精心設計,否則教學會陷入“真空”的境地。
1.精心搭建知識架構。
知識架構是一個復習專題的知識網(wǎng)絡圖,這張圖既要能歸納和理順本專題的主要核心知識,又要能為后來復習內(nèi)容的“分割”解讀和有序深化提供線索,因此,知識架構必須精心設計,力爭做到脈絡清晰、創(chuàng)意新穎。
圖1是“構成物質的微?!睆土晫n}的知識架構,和常見的架構相比,至少顯現(xiàn)出了兩處不同:一是揭示了新課學習時沒有涉及的分子和離子之間的轉化關系;二是顯現(xiàn)出了原子結構中兩個重要的決定關系———原子核內(nèi)的質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種類;原子最外層的電子數(shù)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圖2是“金屬的性質及冶煉”專題復習的知識架構。該架構在呈現(xiàn)整個專題主要知識的同時,還突出了金屬礦物和金屬材料、純金屬和合金兩對轉化關系,從而使整個專題中各個知識塊之間的關系變得更為緊密,有利于學生對專題知識的檢索和儲存。
圖3是“溶液及其組成”專題復習的知識架構。該架構呈現(xiàn)了認識溶液組成的三個視角(宏觀定性;宏觀定量;微觀);呈現(xiàn)了固態(tài)溶質溶解和結晶的對立關系;呈現(xiàn)了溶質溶解能力(溶解度)與溶質質量分數(shù)、溶液配制之間的線性關系。
2.精心構思復習主線。
復習的過程,可以圍繞著知識架構展開(對知識架構進行分割解讀),也可以通過問題鏈展開。上述3個專題復習主線的構思,都注意到了這兩個方面的結合。
“構成物質的微?!睆土晫n}的問題鏈:物質構成的基本情況寅微粒的符號表示寅微粒的基本性質寅微粒之間的關系寅用微粒觀點認識物質的性質寅用微粒觀點認識物質的變化寅用微粒的觀點認識物質的分類寅用微粒的觀點認識數(shù)據(jù)計算寅原子構成中的幾個決定關系寅典型例題。
“金屬的性質及冶煉”專題復習的問題鏈:由一氧化碳的性質去理解模擬煉鐵的原理、裝置及操作寅對鐵銹蝕探究實驗的認識延伸寅由純金屬和合金性能差異所展開的聯(lián)想寅對金屬與稀酸發(fā)生置換反應的歸納寅活潑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氫氣的多少比較寅金屬與氧氣、酸反應的綜合題分析寅金屬與酸、鹽反應的綜合題分析寅有金屬參加或有金屬生成的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差值分析。
“溶液及其組成”專題復習的問題鏈:溶液配制過程中肯定要用到的儀器寅對一塊缺角晶體的探究寅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深度理解寅固體物質溶解度的比較寅固體溶解度與溶液的轉化寅固體溶解度與飽和溶液濃度寅固體溶解度與溶質結晶寅典型例題。
3.精心設置典型問題。
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例題的呈現(xiàn)和解決),事關復習的深度和廣度,是達成空中課堂教學目標的著力點,因此,復習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要和例題(省廳的拍攝通知中有分析典型例題的要求,筆者在教學設計中秉持了“問題為主、例題為輔”的原則)有機融合,要有一定的思考性(加深認識)、穿越性(打通章節(jié))。
“構成物質的微?!睂n}復習中有兩個典型問題。一個問題與微粒的運動有關(出現(xiàn)在第3個復習環(huán)節(jié)):潮濕的衣服在空氣中晾干,該過程中水分子擴散了,構成衣服面料的分子為何沒有擴散到空氣中去呢?通過問題的分析讓學生明白:分子的運動狀態(tài)不僅與溫度有關,還與分子的大小、分子間的作用力等因素有關。另一個問題與微粒之間的個數(shù)關系、質量關系有關(出現(xiàn)在第8個復習環(huán)節(jié)):酒精溶液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2,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多少?這個問題的設置,實現(xiàn)了“構成物質的微?!迸c“溶液”單元的打通,讓復習擁有了廣度。
“金屬的性質及冶煉”專題復習中延伸型和歸納型的問題比較多。這里僅舉一例(出現(xiàn)在第 2個復習環(huán)節(jié)):探究鐵在空氣中生銹的實質,需要用三支試管完成對比實驗。如果探究銅在空氣中銹蝕的原因,至少需要幾支試管,試管內(nèi)各放哪些物質?有人用暖寶寶中的鐵粉、木炭粉、食鹽等做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果將該實驗中的鐵粉換成銅粉,行嗎,為什么?這些問題的設置和分析,加深了學生對金屬銹蝕探究實驗的認識,實現(xiàn)了“身邊的化學物質”單元和“金屬”單元的打通。
在“溶液及其組成”專題復習中,筆者設計了一個看似“超綱”的問題:一定溫度下,將一塊缺角的硫酸銅晶體放入硫酸銅飽和溶液中,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硫酸銅晶體的質量沒有改變,但缺角部分“補上”了,由此你能做出怎樣的猜想?設置這一問題的目的,不是隨意拔高,不是為難學生,而是為了實現(xiàn)初、高中化學在“變化觀念和平衡思想”這一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上的對接。
細節(jié)成就精致。因此,在空中課堂的拍攝過程中,主講老師對于服飾、語言、課件等細節(jié)問題也要留心留意,服裝要合身、得體,顏色和拍攝背景的顏色不要過于接近??罩姓n堂的教學語言既不能過于慷慨激昂,又不能過于舒緩平淡,應該是娓娓道來、引人入勝的那種風格;在富有思考性、挑戰(zhàn)性的問題提出之后,可稍做停頓,以便于學生做短暫思考??罩姓n堂的教學課件是聽課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要盡可能做到簡潔、優(yōu)美、無誤。此次空中課堂拍攝任務完成之后,筆者通過百度云盤下載了3個復習專題的6個教學視頻,觀看視頻過程中所發(fā)現(xiàn)的3處細節(jié)問題,通過和拍攝人員的及時溝通,都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事實表明,要把一節(jié)課拍得完美無缺,很難;要讓一節(jié)課沒有明顯的瑕疵,經(jīng)過努力,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