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在實際中,為了促進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同時也增強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初中歷史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手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歷史課堂上。對此,下面就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學習興趣
一、 前言
在以往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會按照教材內容,單純地向學生傳遞、灌輸,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不利于學生良好發(fā)展。所以在新時期下,初中歷史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需要積極地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習熱情,讓學生對歷史學科產生濃厚興趣,進而更加主動地融入歷史課堂上,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感知。
二、 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分析
歷史學科是初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其對于學生良好思想品質培養(yǎng)有極大幫助。從當前初中歷史教學實際看,還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1. 學生對歷史學科認識片面,新時期下,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對于當代中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學生可以利用手機、平板電腦來獲取相應的歷史信息,同時學生還可以在影視節(jié)目、電視節(jié)目中獲得一定的歷史知識,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雖然對于學生獲取歷史知識有一定幫助,但是其展現(xiàn)出來的歷史內容往往是經過了特殊的加工處理,趨于娛樂化,這也使得初中生容易被這些娛樂化歷史信息所影響,對歷史學科認知比較片面,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難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得學生對歷史有一定誤解。
2. 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不深入,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初中生在學習歷史知識中不僅要掌握相應的基礎概念、時間、事件等歷史內容,還需要將學到的歷史知識轉變成自身的知識體系內容,變成自己思想。在實際中,很多初中生學習歷史知識是為了應對考試,即便是學生背誦記憶歷史知識,也是為了考得好的成績,對歷史本身缺乏良好興趣,學生會感覺歷史學習枯燥、乏味。同時在中考的影響下,教師會將更多精力放在歷史知識講解上,課堂上教師以自身為主體,不斷地為學生灌輸知識,沒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沒有圍繞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使得學生無法積極地參與到歷史課堂上。
3. 學生對歷史學科不重視,由于中考中歷史學科的占分相對比較少,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重視力度比較低,同時在初中教育中,歷史課程課時安排相對比較少,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覺得歷史學科不重要。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會表現(xiàn)得不認真聽講、不主動思考,有的學生還會在歷史課堂上完成語文、數學等科目作業(yè),嚴重地降低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三、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一)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氛圍
新課程標準提出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傳統(tǒng)的課堂氛圍過于嚴肅,學生很難放開自己,無法在課堂上表現(xiàn)自身,不利于學生積極學習。所以在今后的初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必須改變自身的教學思維,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改善學生緊張、焦慮的情緒,使得學生可以保持良好心態(tài)參與到課堂上。初中歷史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構建一個和諧、寬松、平等的環(huán)境,要做到以情激情、民主教學,初中歷史教師要意識到自身的情感對于學生會產生很大影響,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保持積極、熱情的態(tài)度,用自身情感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感,實現(xiàn)師生情感共鳴,為歷史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初中歷史教學的關鍵是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可以做到自我完善及發(fā)展。初中歷史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體驗,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習中挖掘素材,讓學生可以將生活與歷史學習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可以對歷史學科產生興趣。歷史教師要走進學生生活,了解學生真實情況,進而增強歷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同時歷史教師還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利用學生喜歡的現(xiàn)代網絡技術,挖掘各種新聞話題、社會熱點話題,讓學生可以接觸到新的歷史詞匯,豐富學生歷史學習感受,促使學生可以做到學以致用。
(二)借助小組合作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是近幾年興趣的一種教學模式,其提倡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小組相互討論、探究中掌握知識。初中歷史學科具有過去性、不可逆性,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會產生不同的感觸、想法,通過小組合作,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學生歷史學習視野開闊,能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太平天國運動》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本節(jié)課的知識。教師首先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然后為各個小組學生提出學習任務單,要求各組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單自主開展合作探究活動。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熱情,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太平天國運動的視頻,讓學生借助形象的視頻來調動自身學習興趣。同時初中歷史教師在制定小組學習任務單時,要結合教學重難點進行,如本節(jié)課中需要學生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巔峰、衰敗過程;并理解《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的內容,并對其做出評價;最后還需要學生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意義,找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各組學生在學習任務單的指引下,會有明確的合作探究方向,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明確分工,保持著高昂的學習興趣。而教師也需要積極地參與到學生合作中,針對學生探究中存在的疑問、困惑進行指引,幫助學生完成合作探究活動。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各種學生派出代表來匯報自己組的研究成果,而教師則需要對各組學生做出客觀評價,最后引導全體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有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歸納,促使學生可以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
(三)精心設置導入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興趣
課堂導入是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的關鍵,只有做好課堂導入活動,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調整學習狀態(tài),促使學生保持積極高昂的興趣學習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教學內容,科學、合理的設置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同時要保證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啟發(fā)性、趣味性,促使學生可以在課堂導入中對知識產生疑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得學生可以對課堂學習產生興趣。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準確定位自身與學生的課堂角色,要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淺到深,逐層次的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索,便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本質。
例如教師在指引學生學習《原始的農耕生活》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在進入課堂后,為學生設計出這樣的情節(jié):教師利用多媒體,將之前收集到的各種原始生產工具,如魚叉、魚鉤以及房屋形象等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對其觀察并思考這些奇怪的工具是什么時期的?有什么作用?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學生面對這些千奇百怪的工具,會產生濃厚興趣,積極地對其進行探討,同時在學生探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大膽地將自己想法表述出來,不管學生的想法是否有錯,教師都不需要立刻點評,而是留出懸念,讓學生自主對教材知識進行探索,讓學生在探索中解決自身的疑惑。
(四)創(chuàng)設形象情景激發(fā)學生興趣
對初中生而言,會感覺歷史知識抽象難懂,學習熱情不高。但是很多初中生對形象的視頻、圖片、動畫等內容比較感興趣,同時在新時期下,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越來越的信息化技術被應用到課堂上,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趣味性。在實際中,初中歷史教師要靈活的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將與歷史知識相關的視頻、聲音、動畫內容展示出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例如教師在指引學生學習《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這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進入課堂后,利用多媒體將日本侵華的路線圖展示出來,并在路線圖中標記處重要事件、發(fā)生時間,讓學生可以系統(tǒng)、全面的把握這部分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將日本簽訂投降書的相關視頻播放出來,讓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到抗戰(zhàn)勝利帶來的巨大喜悅,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學生興趣為切入點,融入家國情懷教育,引起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可以從厭學變成愛學,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此外,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指引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歷史知識,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觀當地的博物館、文化館、名人故居,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對歷史知識有深刻認知,促使學生可以在實踐中體會到歷史學科的樂趣,強化學生歷史學習熱情。
四、 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手法,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可以在主動探索中掌握歷史知識,以此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并引導學生以歷史反思現(xiàn)在,全面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曉青.創(chuàng)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J].新課程,2019(2):199.
[2]閆嚴嚴.創(chuàng)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8(13):86-87.
[3]屈楊楊.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yǎng)途徑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6(29):137.
[4]王曉薇.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中學,2017(3):86.
[5]柳玉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102.
[6]張旭東.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策略[J].考試周刊,2016(101):129.
[7]羅青.提高學生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性方法探討[J].中華少年,2019(3):166.
[8]唐秀麗.探究如何在農村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科學中國人,2017(8X):432.
作者簡介:
葛紅巖,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