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王燕
【摘?要】《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教學理念指出,在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應該對孩子進行積極研究,體驗研究過程,并且發(fā)展學生的自學能力。但是,我們的教學經歷了長期的“教學接受”教學模式,教師期望學生能夠快速、輕松地獲得知識,許多學生的自學能力差,自學動機低。
【關鍵詞】小學科學;獨立學習;教學方法
小學科學是一門綜合性課程,以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為研究對象,并為學生開發(fā)了嚴格的科學方法。但是,由于入學考試的因素,許多學生不愿學習基礎科學,他們認為高中需要學習自然知識和原理比較無聊,學習興趣低,學習成果差。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和進行科學實驗的積極性,并指導學生積極學習。
1.以學生為主體,提高課堂效率
過去,我們的教學模式是在師資培訓的基礎上開發(fā)的。但是,這種純粹的教師教學模式不能使學生充分理解該學科的內容。相反,由于舞臺上老師的不懈教學,會導致學生學習疲勞。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的最佳方法是能夠專注于學習過程。因此,我們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堅持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并將學生視為學習的關鍵要素,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將自己的身心完全投入學習過程中。
2.鼓勵學生自我導向的學習意識和想獨立學習的能力
自主性是驅動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動力,但是對自主學習的理解不會自發(fā)地出現(xiàn)。它需要在長期教師和周圍人的影響下逐步形成。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認真創(chuàng)造各種教學環(huán)境。情境教學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方法。它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好奇心,調動學生對知識和學習的渴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另一方面,鼓勵學生體驗成功的獨立研究并增強自信心。經過許多成功的經驗,學生將學習“我能做到”并減少對困難的恐懼。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自主學習經歷,教師需要在不同層次上設定學習目標,為學習困難的學生設定低學習目標,并積極鼓勵他們探索優(yōu)秀學生的更高領域目標。
3.培養(yǎng)學生以各種方式獨立學習的能力
小學科學學習是直接實驗和研究的學習過程,也是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研究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應根據課程內容精心組織教學過程和實驗過程,使學生更積極地學習。
例如,在“植物葉片教學”中,可能會要求學生根據課程收集熟悉的植物,觀察植物的結構和顏色,以便學生可以組織和理解不同的植物類型。長期觀察葉片,觀察葉片如何發(fā)芽、生長、褪色和脫葉。通過觀察和試驗以了解葉片生長的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討論植物葉片的變化過程,并讓學生了解植物葉片是植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植物生長的關鍵原料的來源。學會同一植物的葉子有嫩葉和老葉,葉子是從新葉到老葉再到衰老的生長過程。
4.在獨立練習中獲得學習技能
任何科學知識都離不開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相的唯一標準?;诖?,學生可以真正理解科學知識的作用,并對科學知識非常感興趣。教師不僅應該傳授知識,還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實用的實踐平臺,并給實驗帶來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例如,通過學習植物生活,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植物是什么以及它們的特征是什么。然后介紹教學內容的敘述,老師可以準備一個裝有土壤和幾粒種子的花盆,并與學生一起感受播種的過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播種,例如如何播種油菜籽,如何將油菜籽埋在土壤中,是否需要施肥和澆水,學生可以根據他們的理解和感受播種油菜籽。這時,一些不熟悉植物播種的學生不僅可以學習播種知識,了解植物的生長特性,還可以在課后收集播種方法,并了解不同植物的生存能力。最后,要理解,需要澆注油菜籽才能在土壤中播種,而油菜籽則需要掩埋在土壤中。與大蒜(也是植物)不同,大蒜可以在水或土壤中生長。上課后,學生可以自己完成種植任務,然后將種植的植物放在教室中以監(jiān)控生長過程。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體驗動手和收獲的喜悅,了解不同植物的習慣,然后感受科學知識的樂趣。上述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獨立研究能力和課余學習,而且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大的學習成就感。
5.豐富家庭作業(yè)形式,放學后教學生
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發(fā)展中,最重要的階段是課后階段。由于課后的整個過程中都沒有老師的觀察和指導,因此學生的學習過程完全取決于自己的能力,這個過程是自主學習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自然科學的初級階段是自然研究的重要階段,也是發(fā)展小學生認知能力的重要階段。我們知道小學生對探索很感興趣。在小學科學計劃中,我們可以做一些家庭作業(yè),例如讓學生觀察毛毛蟲的覓食或觀察其他昆蟲的工作和休息,等等。這樣的課外探索過程使學生可以在課后階段親身體驗自然,在這一探索自然的過程中,他們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社交和自然實踐中,這種形式的家庭作業(yè)比其他形式的家庭作業(yè)更適合學生的需求。它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并通過課外作業(yè)來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能力是在不斷積累和練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因此,我們應該從課后豐富家庭作業(yè)的形式開始,以多種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然后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為了真正實施新的課程改革并在科學教學中教學生自學,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實驗,以充分擴大學生的研究空間,確保足夠的研究時間,并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力,使學生能夠獨立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意識、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條件,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最后,豐富的家庭作業(yè)形式可以為小學生帶來豐富的認知,從而促進學生自主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李志瑜.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06):191.
[2]孫林濤.從“學會”到“會學”——培養(yǎng)小學生信息技術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2):16.
(作者單位:新疆和田地區(qū)墨玉縣薩依巴格鄉(xiāng)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