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度語文教學有助于提升對教材內容的利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閱讀學習習慣。本文以深度閱讀教學為基礎,分析了深度學習對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并探究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深度學習的教學策略,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fā)展,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6-0114-02
【本文著錄格式】孫莉.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外語文,2020,19(06):114-115.
將深度學習理念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學習體系,小學語文教師采用深度學習的教學模式,可以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將新知識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中,用來豐富并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在深度教學模式下,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大幅度提升語文課堂的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
一、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
將深度學習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能夠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閱讀課堂中,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語文閱讀學習的時效性與價值性。
(一)擴大文本載體的效應
教材中的文本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實施載體,從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狀況來看,很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少深度挖掘教材的意識,盲目地開展課外拓展訓練,忽視了語文教材中文本資源的教學價值,舍本逐末。深度閱讀以教材文本為教學基礎,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教材的教學價值,擴大教學效應,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的架構,讓教材中的課文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出發(fā)點。
(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教學大綱為基礎,在課堂中單方面向學生輸出教學內容,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被逐漸弱化,逐漸喪失自主學習的機會與平臺。而深度學習背景下, 強調將課堂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教師起到有效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掌握語文閱讀學習的方法,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三)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
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長期以來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難以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感到吃力,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也不高。在深度學習背景下,教師將對教材進行深入的挖掘與探究,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掌握課文內容的內涵與價值,感受語文閱讀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質量與效率,為學生后續(xù)的語文閱讀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融合教學,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課文的內涵
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是建立在學生對課文理解之上的。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十分有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身的生活經驗與教材中的課文融合在一起,使得學生能夠充分體驗到課文中的情感與內涵,并對課文進行深入的解讀,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感,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在講授《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課時,教師通過題目,讓學生回想一下,生活中有慢性子的人也有急性子的人,那么如果一個性子很急的人與一個性子很慢的人遇到,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從而引入學習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以自然段為單位,將課文進行拆分,再對段落內容進行概括,理清課文的順序與結構。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將課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急性子顧客想在慢性子裁縫這里做一件冬裝,第二個部分是急性子顧客想把冬裝改為秋裝,第三個部分是急性子顧客要將秋裝改為夏裝,第四部分是急性子顧客想把夏裝改為春裝。裁縫告訴他不用改了,布料在柜子里面還沒動過呢。通過有效的引導,讓學生能夠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從對文章段落的分析中培養(yǎng)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并對課文的內涵產生深入的理解。通過對段落的總結,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入具體。
(二)將學生的思維深度縱向延展,讓學生體會深度學習帶來的樂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的思維,為有效實施教學目標奠定基礎。語文閱讀教學深度學習的實施,要以課程標準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升學生的實際引用能力。小學語文深度教學的發(fā)展,指出了要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展開教學,才能不偏離教學方向。在引導學生思維方式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提問的教學方式,提問的基礎要建立在教材中課文內容上,并在對課文內容深入理解并分析的基礎上設計問題,把握教學內容的方向與價值,與此同時,切實了解學生的需求與發(fā)展目標,以提問為載體推動學生思維的發(fā)展。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教師在講授《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課時,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閱讀,思考老屋說的話,并思考從中可以獲得哪些信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老屋在別人提出請求時,內心活動是怎樣的?通過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有哪些話想對老屋說?針對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帶著動力與興趣對課文進行學習,同時能夠讓學生對課文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讓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深入的融合,不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課文相關的知識點,還能培養(yǎng)學生樹立探究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探究的能力與意識,在無形中激活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xiàn)深度學習的目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三)將教學回歸簡約,讓學生感受到語文閱讀的魅力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尚小,理解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回歸簡約化,引導學生掌握并理解語文閱讀的相關知識。但是從當前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承載了很多不必要的包袱,常常使學生超負荷成長,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一味地尋求打造與眾不同的課堂教學,還有些教師強行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讓原本簡單的語文閱讀課堂承載了太多無關緊要的內容。對此,筆者認為,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排除一切與課文不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深入品味課文,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感受語文這門學科的獨特魅力。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在講授《搭船的鳥》一課時,教師在對課文的結構進行講解時,可以改變原有單一的表達方式,運用多媒體設備的視頻影音功能讓學生輕松地掌握課程結構。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文章的重點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在課前更好地體會課文的寫作方式與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大幅度提升語文閱讀的教學成效。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將課堂簡單化,讓學生能夠真真切切品味并感受課文相關的知識點,從中感受到語文這門學科的獨特魅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強調在深度學習的背景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重新審視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探究。在深度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打破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局限性,卸掉語文課堂承載的不必要包袱,深入探究語文知識的本質,將單純的語文課堂歸還給學生,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獨特魅力。
參考文獻
[1]武惠艷.淺談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閱讀深度學習的培養(yǎng)習慣[J].新課程(小學),2017(8).
[2]秦一銘,計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深度學習探索[J].吉林教育:綜合,2016(48).
[3]許紅琴.深度學習——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1).
[4]龔建新.基于深度學習的語文閱讀教學:內涵、特征及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6(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