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下,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非常關鍵,這不僅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突破,而且更加注重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6-0103-02
【本文著錄格式】馬柳容.有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課外語文,2020,19(06):103-104.
在新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下,各種信息和資源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為了更好地迎合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們必須要完善和追求新的教學模式和理念,根據(jù)相關資料顯示,社會中的各種信息大部分來自于圖書文獻之中,因此我們可以看出閱讀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能夠幫助學生探索更多的知識與奧秘。本文結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分析和研究,主要的研究內(nèi)容如下。
一、任務教學,提高自主能力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在新時代的教育理念下,雖然很多教師清楚認識到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但是就是為了節(jié)約教學時間,或者是避免教學的繁瑣性,教師可以采取任務教學法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對即將要閱讀的內(nèi)容進行提前預習,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任務為學生指引學習的方向和思路,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學習《桂花雨》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布置閱讀任務,任務一:了解作者,分析寫作背景;任務二:初步閱讀,研究“桂花雨”的含義;任務三:桂花雨的特點是什么?請找出描寫桂花雨神態(tài)的語句;任務四: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歡桂花雨呢?請在文中做出標記;任務五:通過閱讀,將你對這篇課文的體會與大家分享。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置閱讀教學任務,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可以清楚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對于無法理解的可以借助各種工具進行查詢,這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任務教學法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任務的驅動下能夠為學生尋找更多的閱讀思路,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閱讀進行檢查和抽查,還可以給予適當?shù)狞c評,激勵學生繼續(xù)努力前行。
二、小組交流,鍛煉合作互助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已經(jīng)成為一種高效的方式,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更加注重課堂教學氛圍,在小組交流中進行合作與互助,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利于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幫助學生調節(jié)情緒。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能夠感染學生,消除學生對閱讀的恐懼和障礙,在相互理解、激勵、幫助的氛圍中實現(xiàn)共同進步。
例如在學習《落花生》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模式展開閱讀。這篇散文屬于敘事散文,主要描寫的是作者通過家庭活動所感受到的教育,在合作前學生可以先進行自由閱讀,在充分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花生的“種、收、嘗、議”等過程,并列舉自己知道的像落花生一樣的人,小組中每個成員要有發(fā)言的機會,即便有的學生回答不準確或者是不正確,也要尊重他人,不能肆意嘲笑和指責,為了促進閱讀教學效率。小組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班級分享,共同探討問題,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都要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及時補充學生的問題和不足,為學生指引正確的學習方向。
教師要科學劃分閱讀小組,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習能力,而且還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健康發(fā)展,迸發(fā)出思想的火花,在合作中相互幫助,共同探索知識的奧秘。
三、設計活動,提高語言表達
語言表達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要能力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多種閱讀活動,增強教學的交互性,幫助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引導學生不僅會讀,而且要敢讀、善讀,讀出自己的特點和不同,在閱讀中真正吃透材料,理解材料,這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學習《少年中國說》時,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梁啟超先生的強國夢想,整篇文章激情滾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設計相應的閱讀活動,如朗讀比賽,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比賽獎品,全面調動學生對閱讀的動力和積極性。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shù)睦首x指導,在閱讀時要注意作者的情感變化,重點突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朗讀最后一段時,要富有激情和力量,突出作者的無限期望與情感等等,在朗讀過程中實現(xiàn)與歷史的交流,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朗讀,更是通過信息傳遞所體現(xiàn)的一門語言藝術,站在作者的角度,體會作者的真實情感,在不斷積累中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表達能力。
合適的閱讀方法對學生將會有很大的幫助,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展開閱讀,減少閱讀的盲目性,要成為一名閱讀者,還要做一名探索者,站在作者的角度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方法,總結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模式,在循序漸進中提高閱讀水平。
四、生活結合,提升閱讀素養(yǎng)
生活與教學兩者息息相關,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jīng)對生活與教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認為教育與生活是緊密相連的,沒有生活的教育就是死教育。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細心觀察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課本中的內(nèi)容都與生活有關。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閱讀與生活相互結合,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入手,在閱讀中重新審視生活、認識生活,并學會如何感悟生活,幫助學生有效提高閱讀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慈母情深》時,課文主要講述的是母親對子女的深切情誼,本篇文章的內(nèi)容細膩,將母親的一舉一動以及外貌特征描寫得非常具體和詳細,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背景資料,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很多學生對當時的背景資料并不是特別了解,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極易出現(xiàn)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展開深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將描寫母親外貌的句子標記出來,體會父母的心情和勞累,如“極其瘦弱”“脊背彎曲”“一對疲憊的眼睛”“龜裂的手指”等等。學生不僅要閱讀,還要將閱讀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互結合,文中主要描寫的是母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繼續(xù)閱讀作者梁曉聲的其他作品,也可以在閱讀后結合自己的母親或者是家人進行反思,想一想自己的母親或者是家人是怎樣愛護和保護自己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與思維品質,幫助學生從閱讀材料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提升閱讀素養(yǎng)。
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的真諦,從生活中提取教育素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記錄下來,如果學生存在疑問,可以在課堂上與大家共同分享,為學生打好堅實的閱讀基礎。
五、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閱讀理解
學生不僅僅是教學的對象和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共同創(chuàng)造者,為了創(chuàng)建有效的閱讀環(huán)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情景創(chuàng)設的作用,幫助學生走入文本之中,與文本內(nèi)容實現(xiàn)深度對話,幫助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感覺中體會文本內(nèi)容的核心思想,加深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領導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之中實現(xiàn)對文化的傳承與發(fā)揚。
例如在學習《將相和》時,文中一共講述了三個小故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展開閱讀,理清整篇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幫助下,為學生呈現(xiàn)當時的相關資料,學生能夠將“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這三個小故事的情節(jié)了解清楚。在理解的基礎上展開閱讀,并設計一個有趣的情境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化身為一個小記者,教師:“如果你是一名記者,并且有機會采訪到藺相如,你想要問他哪些問題呢?”“通過采訪,你覺得藺相如哪些精神值得你去學習呢?”等等,幫助學生學會提問,在問題的帶動下引導學生探究文本內(nèi)容是最好的方式,同時也會加深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挖掘其中的文化元素,幫助學生實現(xiàn)更大的進步。
情境是帶動學生學習的良好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讀,從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而且還能夠帶動學生閱讀興趣和熱情,并幫助學生逐漸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融入度,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情境導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和發(fā)展,幫助其逐步掌握閱讀技能。
六、讀寫結合,促進多元發(fā)展
讀與寫是兩個緊密聯(lián)系的過程,閱讀就像是植物吸收養(yǎng)分,寫則是植物的生長與成熟,兩者相輔相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展開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只有在閱讀中吸取精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核心思想,才能達到最佳的寫作水平和寫作效果,寫作就像是為閱讀插上了一對有力的翅膀,為學生指引閱讀的方向,實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獵人海力布》時,在這篇文章中海力布為了救更多的人而犧牲了自己,呈現(xiàn)出了高尚的品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閱讀課文,在閱讀的基礎上嘗試對文章進行復述,將這個故事傳遞給他人,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都要進行詳細的復述,學生只有在充分閱讀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并理解課文才能進行復述,復述不僅是寫作能力的提升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對文章進行續(xù)寫,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繼續(xù)將故事延伸下去,實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方向。
知識不僅需要教師的傳授以及文本知識的指引,更加需要自身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不要拘泥于形式,要充分運用圖畫、歌曲、動畫等多種方式增強感受,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啟發(fā)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力,幫助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審視課本資料。同時閱讀教學也不能僅僅局限于課本內(nèi)容之中,而是要將課內(nèi)與課外相互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閱讀機會,幫助學生成為一位積極的讀者,發(fā)揮學生的內(nèi)在潛力,全面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盧高.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環(huán)節(jié)的有效銜接[J].試題與研究,2019(31).
[2]陳慧.基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經(jīng)典誦讀整合的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9(29).
[3]趙海紅.“問”為上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問”設計的優(yōu)化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6).
[4]段佳妤.基于“語用取向”的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策略[J].漢字文化,2019(18).
[5]鄭永杰.“先學后教”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及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9.
[6]商小豐.小學高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有效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