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艾寧
摘? ?要:小學語言文字訓練的內(nèi)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漢語拼音、識字、寫字、聽寫、口語、閱讀以及作文等,因此教師需注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基于此,教師可從重視學生的識字寫字教學、提高學生對字詞的理解以及提升學生運用字句的能力這幾個方面進行探究,分析如何加強語言文字教學,從而為學生的語文奠定基礎(chǔ)。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語言文字;教學訓練
正所謂,“文不離段,段不離句,句不離詞,詞不離字”。學生要想學好語文,就要用心在語言和文字上下功夫。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主要是識字、寫字、理解字句以及寫作方面的學習和文學知識的積累,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語言文字訓練的效率,鞏固學生的基本語文功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文字的魅力,提高學習興趣,可從以下三點進行闡釋。
一、重視學生的識字寫字教學
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diào):一二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的識字和寫字,這是語文閱讀和寫作的前提。因此,教師需重視學生的識字、寫字的能力,加強訓練,為語言文字的教學奠基[1]。
例如:要想學生積極識字寫字,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guān)鍵。觀察傳統(tǒng)教學,教師通常都進行刻板的教學形式,對學生的要求屬于強制的命令,學生在教師的嚴格要求下一直抄寫拼音和漢字。但是,在新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性進行針對性地教學,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教師可利用看圖識字、猜字和寫字游戲等形式進行教學,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和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教師教學生認知漢字,并非只是讓學生認識這個字,而是要讓學生從這個字向外延伸拓展,進而學習寫字的方法和漢字的運用。教師在訓練學生查字典的同時,可引導學生歸納漢字的規(guī)律和特點。教師提示學生將同一類型的偏旁部首進行總結(jié),將偏旁部首用其他顏色的比標記出來,這樣就能直觀掌握,在今后的學習和練習中也更加容易。教師需讓學生進行朗讀練習,只有多讀多寫,才能形成記憶。
二、提高學生對字詞的理解
倘若學生只會講漢字讀出和寫下,而不明白其內(nèi)在的意思,那么語文的語言文字學習是沒有靈魂的。因此,語言文字的學習目的在于學生對漢字背后含義的理解[2]。然而理解漢字最重要的方式就是查字典,學生通過查閱字典,就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不僅如此,字典不僅能查閱字詞的意思,還有解釋字詞的結(jié)構(gòu)、近義詞、反義詞、多音字等不同的內(nèi)容。例如:表達“沮喪”的詞,字典中就會羅列出許多,像“悲痛、消沉、喪氣、黯然、悲哀”等,其反義詞則有:“歡樂、高興、歡喜、振奮”等。這樣學生就可從掌握近義詞和反義詞著手,對字詞的理解也更加得容易。再舉例:“行走”的近義詞“散步、踱步、溜達、閑逛”等,雖然這些詞的意思相似,但是和實際的用法不同。這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將詞放入具體語境進行理解。在區(qū)分“閑逛”和“徘徊”這兩個詞時,教師可通過兩個句子,進行講解,“小明在街上閑逛”和“小明一直在十字路口徘徊”,前者的“閑逛”強調(diào)的是動作,后者的“徘徊”更側(cè)重人物心理的描述。由上述講解可得,字詞的了解需將其放在特定的語句中,并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才能體會其深層含義。不僅如此,教師可對字詞進行組合,拓展學生對該字詞的理解,全方面掌握字詞的意思??偠灾?,語言文字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具體如何選擇,則需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決定。積極進行課外拓展,幫助學生拓寬閱讀面,提高字詞地掌握積累水平。
三、提升學生運用字句的能力
要想學生能熟練掌握字詞的意思,造句的教學手段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掌握字詞的水平,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要求用“蹣跚”和“跋涉”進行造句,學生可以這樣寫:“一位老爺爺在街邊蹣跚地走著?!焙汀靶∶鹘?jīng)過長途跋涉,終于到家了?!眱蓚€句子都十分清晰地表達了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并且對“蹣跚”和“跋涉”的運用都十分正確。在造句的訓練下,學生對近義詞的理解和區(qū)分能力得到了加強,如,“觀察”和“觀看”這兩個詞雖然都有看的意思,但是在實際運用中卻大不相同?!坝^看”可以是“觀看一場演出”,而“觀察”卻不能替換本句中的“觀看”。在多次的造句訓練下,學生對字詞的理解及運用更加明了。仿寫,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學生通過仿寫句子,能訓練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和寫作水平。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進行仿寫。例如:課文《找春天》中對春天是這么描寫的:“小草從地下探出頭術(shù)樹太葉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教師可提示學生尋找秋天的特點,可從秋天樹木的顏色,動物的行為等方面進行描寫,還可運用杜牧的詩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進行點綴。學生在仿寫的練習中,語文想象力和觀察力得到了鍛煉,并能熟練運用修辭手法和句型結(jié)構(gòu),凸顯教學目的。
學生識字、閱讀、聽寫、口語、寫作的培養(yǎng)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作為基礎(chǔ)。教師需對學生用心教學,悉心教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華麗的語文,有皮無骨,教師需重視學生的語言知識的積累,注重教學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邱蘭玉. 淺談小學語文語言文字的訓練[J]. 當代教研論叢, 2016(11).
[2]李恒安. 淺談小學語文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性[J]. 中外交流, 2018, 000(038):74-75.
[3]駱美玲. 讓語言散發(fā)文字的芳香---談小學語文中“語言文字”訓練[J]. 成功(教育版), 2012(05).
[4]盛雪華. 借助范文引領(lǐng),優(yōu)化習作教學[J]. 小學教學研究(教學版),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