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摘? 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一名學生都有受教育和健康發(fā)展的權(quán)力,作為教師,我們應當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自己退居其后,對學生多一點寬容和包容、對學生多一點理解和支持、對學生多一點欣賞和鼓勵,要充分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天性,切實為人師、做人表,去發(fā)現(xiàn)每一名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多引導、多鼓勵。
關(guān)鍵詞:學生;主體;關(guān)愛;教育
愛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教育人的“愛”既是欣賞、包容、忍耐,也是嚴格、敦促、懲處,我們所有人都是社會人,我們?nèi)魏稳硕疾豢赡茈x開社會而獨立存在,人的本質(zhì)就是各種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而“愛”是我們維護各種社會關(guān)系的主要途徑。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一書中從學生恩里科的視角出發(fā),談了愛國主義、師生之愛、親子之愛、朋友之愛、社會之愛,告誡和引導我們正確理解“愛”的涵義。當前,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許多老師所秉承的基本上就是一種簡單的、少“愛”的教育觀,一些老師眼里所關(guān)注的往往只是一個班級的兩頭——優(yōu)生(特別是學習成績好、聽話的學生)和差生(學習成績差、不服從管理的學生),對“優(yōu)生”往往傾注了毫無保留的愛,對“差生”給予的往往是徹徹底底的厭,對中間生更多的則是遺忘性的“忽視”。
我們是否真的“愛”我們的學生呢?許多老師也許總有這樣的感覺,我們覺得我們在教育學生上已經(jīng)是精疲力盡了,在課堂上已經(jīng)是聲嘶力竭了,但是學生、家長、社會卻總覺得我們做得還不夠,我們一直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難教、家長難搞、領(lǐng)導難滿意、社會難認可,其實,如果靜下心來反思我們的教育活動,我們是否真正對學生傾注了無私、無垠的愛了呢?我想大家的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我們現(xiàn)在的所作所為是關(guān)起門來辦教育,可是教育的本質(zhì)應該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應該是全方位的,而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的傳授。
我們常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可是在實際的教育工作中,學生往往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他們只能順著教師指定的方向、按照教師要求的方式走,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就是屢教不改、就是無可救藥。當下,我們應當靜下心來認真反思一下我們的學生觀。首先,我們應該對學生多一點寬容和包容。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學習過程中犯錯誤是正常的,只要我們多一些寬容和包容,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放下自己的師道尊嚴,多給他們一些改正錯誤和缺點的機會,多對他們施加一些正面的引導,學生必然會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
其次,我們要對學生多一點理解和支持。學生每做一件事情必然是有他的理由的,也許他的理由存在偏差或者錯誤,我們也要換位思考,要設(shè)身處地地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和看待問題,對的地方予以表揚和支持,錯的地方及時指出并給出意見建議而不是一味地否定,有偏差的要及時糾偏,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看待世界,多角度地分析問題,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
再次,我們要對學生多一點欣賞和鼓勵。多給學生一些欣賞的目光,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zhì),有利于融洽師生關(guān)系,即使是我們平時所認為的“差生”,他也有自己的閃光點,學生懂得的不一定比我們少,我們要充分尊重每一名學生的天性,切實為人師、做人表,發(fā)現(xiàn)每一名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多引導、多鼓勵,任何一名學生必然都會一點點走向進步。
作為一名老師,我們一直以來都是在進行功利化的教育,我們的人才觀極度狹隘,很多老師和家長認為人才就是考了高分的孩子。從小就灌輸孩子要好好學習,報各種各樣的培訓班、補習班,對孩子的一切都要進行干預,重智育、輕德育,重成績、輕養(yǎng)成,重科學文化知識、輕藝術(shù)審美能力,我們認為這是對孩子好,但是,卻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個體差異和各自需求,這樣的教育無異于工廠車間的流水線生產(chǎn),扼殺了孩子的天性。我們當下唯分數(shù)化教育的結(jié)果是,我們的孩子心靈脆弱不堪、生存能力極端低下、道德觀念淡薄,高分低能兒比比皆是,許多獨生子女極端自私,這不得不說是我們當下教育的悲哀。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更有義務(wù)改變這種不良的人才觀和價值導向。首先,要從我們自己做起,并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一名學生、每一個孩子都有不足,但是它們也必然都有自己的長處。學校不是工廠,教育不是流水線,社會需要的也不是完全標準化的產(chǎn)品,我們應該充分挖掘和發(fā)揮學生的“長處”、補齊學生的“短板”,要讓他的“長處”更“長”、“短處”變長,而不是“長”“短”一樣。其次,對待不同的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如果我們能積極、主動地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就能夠給我們不一樣的思考,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當跳出學??唇逃⑻鼋逃唇逃?,轉(zhuǎn)變觀念、更新思想,使自己成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而不只是一名“教書匠”。
參考文獻:
[1]張軍鳳.愛的教育:一種大德育觀.中國德育[J],2007,2(11):14-16.
[2]王中.教師比教法重要——談葉圣陶“愛的教育”理念.課程.教材.教法,2014,34(9):21-24.
[3]魯潔.教育的原點:育人.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J],2008,(4):15-22.
[4]金生鈜.教育的終極價值與教師的良知.教師教育研究[J],2012,24(4):1-6.
[5]吳康寧.為什么學校會對學生的發(fā)展不負責.教育研究[J],2007,28(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