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愛
摘? ?要:幼兒園教學活動應在符合幼兒年齡階段的情況開展,對于語言、數(shù)學、行為習慣等方面,需要結合幼兒學習興趣,設計巧妙的情境以提高教學活動質量。幼兒的思維意識、認知水平較低,要通過教師不斷的引導、教育,樹立正確的兒童觀,以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的方式提高幼兒的興趣,并積極參與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為幼兒的良好發(fā)展做好鋪墊。本文就以情境創(chuàng)設作為出發(fā)點,簡要分析如何通過豐富的情境提升幼兒園教學活動質量,以促進幼兒向上向善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情境教學;教學質量
幼兒時期是幼兒成長的關鍵階段,此時的幼兒思維、心智等尚未成熟,需要教師通過教學行為進行引導,以發(fā)散式教學的形式,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在當下的幼兒園教學中,以游戲活動和基礎教學活動為主,盡管使學生在幼兒園中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卻限制了幼兒的發(fā)展廣度。在該階段的幼兒擁有豐富的想象力,且行動能力較強,能夠適應教師開展多層次、各方面的教學活動,通過多種多樣教學活動的開展也有助于幼兒的多方位成長。通過豐富的情境設計,讓幼兒有更加具象化的教育體驗,能夠提高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在促進幼兒鍛煉和成長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幼兒園教學活動質量。
一、結合幼兒條件,合理設計語言情境
在學前教育中,無時無刻不用到各類教學情境。當幼兒踏進幼兒園時,教學活動便已經開展,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實際條件,豐富幼兒的語言運用情況,合理設計具有新意、有感染力的語言情境。例如,從幼兒園的整體布置上著手,幼兒園的環(huán)境布置是五彩繽紛的,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及園內的位置分布,設計明顯的常用語言標語,讓幼兒理解到在不同的環(huán)境和時間下,運用不同的語言。如,在幼兒園進口的墻壁上貼上“你好”、“早上好”等字樣,讓幼兒進入幼兒園內便知道應當和同學、老師打招呼;在園區(qū)內的墻壁和教室內的墻壁上以描繪故事情境展開,分別對應“對不起”、“沒關系”、“謝謝你”、“不用謝”、“請”等常用禮貌用語,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加明確不同的情況下應當運用合適的語言。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逐漸將語言與生活情境相結合,加快對語言的理解,提高語言教學活動的質量。語言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語言教學時,適當進行提出,能夠起到有效的強化作用。同時,還可以在情境設計中添加“感恩”等情境,讓幼兒懂得感恩父母,回饋師恩,以培養(yǎng)學生知恩圖報的優(yōu)秀品質,加深幼兒與父母、老師和朋友間的情誼,將語言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結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情境貼近生活,體驗各類行為情感
生活化情境是十分常見的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幼兒的年齡尚小,基本上是處于家庭—幼兒園“來回跑”的狀態(tài),除了幼兒園教育教學外,家庭便相當于是幼兒的第二課堂。但在家庭中的第二課堂往往缺乏引導,讓幼兒只專注于自己當時感興趣的事情,而忽視了生活中的學習。教師則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模擬出幼兒在家時的感受,能夠有助于幼兒認知水平的提升,鍛煉幼兒的實踐能力。如,情境模擬,以過年為例,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先回憶過年時父母是怎么做的,出去走親訪戚的過程又是怎樣的,再讓兩個或多個小朋友分別扮演下“我”去親戚家拜年是怎樣的。以這樣的一個情境和幼兒扮演,可以增加幼兒的興趣,激發(fā)幼兒對生活中各類情境的觀察和認識。在情境進行的期間,教師在一旁進行引導和補充,讓幼兒參與的同時,又能了解到相關節(jié)日的寓意,使幼兒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幼兒園也可以說是幼兒的第二個家,在這個家中,幼兒可以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和自己的參與,獲得知識與技能,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鍛煉個人能力。而教師也可以從這一點作為豐富情境的重點,將個人生活中的真切體驗,通過生活化的情境設計出來,以多樣的形式結合教學主題展開。如在元宵節(jié)時,創(chuàng)設猜燈謎、做剪紙、吃元宵等情境,將自己所聽到的有趣的燈謎回去講給爸爸媽媽聽,做好的手工藝品贈送給家人、老師或朋友,讓學生懂得“分享”,并在這一個過程中得到來自父母、老師或朋友的鼓勵與感謝,從而深化幼兒的行為和情感體驗。由此,借助生活化情境的開展,加深幼兒行為感受和情感體驗,實現(xiàn)教學目的,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開展親子活動,促進幼兒愉快成長
當下幼兒園多會開展親子活動,讓幼兒和家長之間協(xié)同合作完成目標,以增加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聯(lián)系與默契。這種活動方式,也屬于幼兒園教學活動。幼兒園的教學不能僅著眼于幼兒的語言和行為能力的提升,更應當注重幼兒情感的回歸,培養(yǎng)幼兒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增進與父母間的感情。親子活動的開展,實際上是團結合作教學活動,家長騰出時間參與親子活動中,與幼兒一起完成活動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不僅獲得的家長的陪伴,收獲了快樂,還能夠明白在團結協(xié)作的情況更容易完成既定目標。例如,幼兒園開展親子運動會活動,“兩人三足”、“隔空運球”等項目看似簡單,但放置于幼兒時,身體的嬌小和認識水平較低,參與的過程有一定的困難,可卻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思考嘗試,讓結果最大化。整個過程都在不知不覺中得以完成,幼兒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身體的協(xié)調能力也增加,讓幼兒感受愉悅的同時增進了和家長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提升幼兒園教學活動質量是十分可行的方式,在豐富的各類情境中,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條件和幼兒園情況,進行合理的環(huán)境情境設計,并能夠利用幼兒當前階段特點,設計生活化情境,提高幼兒的行為能力和認知水平。適宜的開展親子活動,設置親子項目,讓幼兒在愉快中成長,還能夠促進幼兒的身體協(xié)調性。因此,幼兒園教學活動質量的提升,需要從多方面考慮,合理的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做好對幼兒的引導教學,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認識與建構幼兒園區(qū)域活動[J]. 廖曉萍.? 學前教育研究. 2010(04)
[2]科學組織區(qū)域活動,促進幼兒個性和諧健康發(fā)展[J]. 肖菊紅.? 學前教育研究. 2009(08)
[3]幼兒園集體科學教學活動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田宇,亢云潔.?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