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課堂教學的開展旨在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教師的指導增強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德育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知識,為其整體發(fā)展奠定基礎。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對其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課堂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6-010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6.102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德育教育在各個教學階段都有一定程度的體現(xiàn),受到越來越多家長及教師的關注。小學生在學習課堂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做好德育建設,使其具備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使其在受到思想情感波動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更加積極的學習情緒。
一、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現(xiàn)代社會,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這種背景下,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受到影響,容易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很多家庭會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使其從小養(yǎng)成好的習慣,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所體現(xiàn)。但是還是有一些家長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導致其無法適應學校的管理。這些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缺乏社會責任感,沒有明顯的是非觀念,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小學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的重要時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需要貫徹德育教育理念,讓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學習理念。德育教育不僅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性格,還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科知識進行延伸,強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德育教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一)立足教學實際
在滲透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實際出發(fā),明確學生的合理需求,對其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教師要根據(jù)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精神,還需要在團隊活動中形成集體主義價值觀。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科中涉及的歷史名人故事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相關的事跡。特別是在語文及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滲透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及民族精神。這樣可以讓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師需要結合社會的實際發(fā)展明確現(xiàn)代化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好學的思想意識,還需要培養(yǎng)其仁愛精神。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生還需要對班級成員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互相幫助,表現(xiàn)出一定的關懷,使其德育視野更加廣闊。
(二)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的產(chǎn)物,在開展小學課堂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應用。信息技術已經(jīng)席卷了生活及學習的各個方面,為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小學教師在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明確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德育教育手段進行利用,使得學生可以明確自己在生活及學習方面的不足。在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構建信息化教室及網(wǎng)絡平臺,開展德育教育宣傳工作。學生可以在信息平臺中進行交流,還能夠開展相關的競技比賽。學校在組織相關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設置活動專欄,讓學生在其中進行良好的互動。
(三)借助生活實踐
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常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但是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單一,不能對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進行利用。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生活實踐進行利用,讓學生將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況進行分析,在營造學習環(huán)境的過程中體現(xiàn)生活中的形式與樂趣。學校可以在德育教育平臺上組織學生開展生活實踐,讓其通過實踐獲得體驗。教師需要聯(lián)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使其在開展生活實踐的過程中體現(xiàn)自身的優(yōu)勢。在進行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杜絕網(wǎng)絡影響,凈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
(四)開展健康活動
健康活動的開展顧名思義就是保障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的健康,使其在成長的過程中更加積極。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班級活動,利用多樣化的形式加強德育教育。在開展健康活動時,教師需要讓學生理解德育教育的根本內(nèi)容及作用,還需要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引導,加強學生之間的情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之間的相處情況,使其可以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加積極的表現(xiàn),增強課堂德育教學的和諧性。
三、結語
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課堂中要求教師對學生的生活情況進行分析,轉變德育教育理念,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好基礎。德育教育需要與現(xiàn)代化社會的整體發(fā)展相適應,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構建交流平臺,讓學生在平臺中溝通交流。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德育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劉艷.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探索[J].文教資料,2018(25).
[2]陳達明.有效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
[3]劉躍剛.新時代下小學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現(xiàn)代化, 2017(32).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宋曉會(1979.2— ),女,漢族,河北石家莊人,小學二級,研究方向: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