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上就業(y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各大用人單位對于所招聘的人才也不只是看重專業(yè)技能,對于道德品質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場所,高校當中開設的思政教育課就是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更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國逐漸步入網絡時代,而高校的思政教育課程也需要和網絡相結合,這有利于將高校的思政課和時代特性結合在一起,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本文主要是對高校學生的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兩方面的工作進行了探討,并總結出利用網絡技術管理學生以及展開思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思政教育;網絡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智能化在生活當中的滲透,人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在當今時代,大多數(shù)大學生都配置了手機,大學生之間接收和傳達信息基本利用手機終端。而高校當中學生輔導員是管理學生們日常生活和學習的主要人員,所以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并結合網絡技術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這種教育方法能夠進行更有效的學生管理,提高教育學生的效率。
1.學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關聯(lián)
1.1服務主體相同
高校當中學生管理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當中極為重要的事情,高校對于學生管理的水平以及思政教育的程度能夠側面的體現(xiàn)出這個高校的教育質量。高校當中的學生管理以及思政教育所針對的群體都是學生。在進行學生管理時最重要的就是引領學生們的思想,帶領學生進行黨團建設,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意識等,而這幾方面的內容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們的綜合素質。高校當中的思政教育主要的目的就是進行學生們思想上的引導,利用課堂講學或者辦專題講座等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們多方面的思想道德品質,而其主要的目的就是進一步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養(yǎng),而且,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的管理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大多時候會有交集,所以可以將這兩方面的工作結合在一起開展,這樣能夠更好的進行人力資源的利用,提高教育的時效性。
1.2任務目標一致
在高校當中學生的管理工作以及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進行人才的培養(yǎng),這兩項工作在同一個目標下分工合作。一般來說,我們將高校當中的教育工作分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而思政教育是作為第一課堂開展的,學生管理工作則是作為第二課堂進行實踐的,主要是為了對第一課堂進行補充,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yǎng)。
2.網絡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的發(fā)展方向
2.1提高學生管理的時代性
在當今這個網絡技術發(fā)展迅速的時代,大學生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對于手機的使用率越來越高。在高校的教學過程當中,將網絡和學生們的管理工作融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在當今這個信息化時代培養(yǎng)學生們的多方面綜合素養(yǎng),還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管理的時代性。在如今這個網絡時代,高校在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時要結合現(xiàn)今科技和網絡,做到以人為本,形成現(xiàn)代化的學生管理體系,而且高校的學生管理者還需要在學生管理的過程當中加入適當?shù)木W絡元素,通過改變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方式,以網絡為基礎,為學生們打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管理的質量。
2.2提高學生管理的預見性
高校在進行學生的管理時,需要對學生們的行為進行預測,這是提高學生管理效率的關鍵。在傳統(tǒng)的學生管理過程當中,大多數(shù)的管理者都是通過單一的給學生們灌輸理論的方式進行信息的傳遞,這種管理方式不利于學生們自身的發(fā)展,不能夠保證管理信息的時效性。而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高校的學生管理者就可以通過手機來關注學生們的多方面狀態(tài),還能利用多種方式向學生們傳達信息,在保證信息透明度的基礎上更好的管理學生。
2.3提高學生管理的交互性
在進行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時大多數(shù)時候會直接面對學生,而這種工作方式帶來的好處就是有利于觀察學生們對于管理工作的反饋,而相關工作者就需要根據(jù)學生們的反饋進行工作的調整。利用網絡技術高校學生的管理者就可以與學生們進行互動,可以觀察到學生們對于學校管理工作所持的態(tài)度,并且還可以實現(xiàn)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對學生們進行多方面的管理。
3.基于網絡手段的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的整合路徑
3.1依托網絡交互平臺,實現(xiàn)學生管理與思政管理的整合
高校當中的學生管理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不只是對學生們進行約束,其主要的目的是為學生們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網絡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大多數(shù)學生日常都使用微信、QQ等社交軟件進行溝通,而在這個基礎上學校在展開學生管理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時就可以利用這些平臺創(chuàng)建溝通交流場所。高校是一個獨立的教學主體,都擁有自己的官方公眾平臺,學校的管理人員就可以使用高校的官方公眾平臺統(tǒng)籌學生的管理工作以及思政連續(xù)工作,更好的調控這兩者的內容。以學校的官方公眾平臺為基礎,學生管理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為主要目的開展。學生的管理工作以及思政教育工作的相關工作者需要在工作前以及工作過程中溝通協(xié)作,密切合作,從多個方面進行人才的培養(yǎng)。對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來說,要在工作過程中鼓勵課程思政,對于學生的管理工作來說,要以網絡為基礎展開思政教育,這樣才能夠更好的達到學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學生的管理和思政教育在當今教育背景之下都需要以網絡為基礎,將以生為本作為根本,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培養(yǎng)。
3.2發(fā)揮移動特色,提高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整合的時效性
在網絡時代當中,高校的教育需要以提高學生們的學術認知以及文化認知為基礎,加強移動式的學生管理,將學生管理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有效的融合起來。而將學生管理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在一起需要著重從以下幾點出發(fā)。
首先就是需要上官網絡管理職業(yè)的定位。在網絡當中,學校需要建立專門的信息管理團隊,對于網絡上的媒體資源進行控制,將學生的管理工作建設成數(shù)字化。而且,高校當中的相關媒體資源調控者還需要進一步開發(fā)學校的公眾平臺,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邀請專家對疑難問題進行解答。其次就是需要提高高校內新媒體的運營質量。在網絡背景下,高校還需要依靠科技手段維護學校內的媒體資源,對學校內的媒體資源進行整理和更新。學生管理工作的相關人員還需要在學校的公眾平臺上結合思政教育和學生管理,并且在媒體平臺上發(fā)布的信息一定要和學校的口徑一致,這樣才能夠有足夠的輿論宣傳力,保證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最后就是為了保證網絡媒體資源與學生管理、思政教育的有效對接,需要打造由領導、部門、教師組成的信息鏈條。通過政策實施、資源整合等實現(xiàn)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的高效對接。對學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改革可依托平臺反饋意見數(shù)據(jù)進行。
4.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有效的結合y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目前高校教育當中的一些問題,并且還能夠保證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高校育人是以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依托,在發(fā)揮學生管理者主導作用的基礎上,依托網絡交互平臺,發(fā)揮移動特色,加強主體管控等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模式,優(yōu)化學生管理流程,使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相結合,這樣才能夠形成學校獨特的育人方法,在保證學生管理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同步的基礎上為社會輸送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靜.淺談思政教育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時代內涵與指導啟示[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7(10):138-139.
[2]李廣玉.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缺失與對策[J].現(xiàn)代交際,2017(8).
[3]梁帥.思政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性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7(13):24-25.
(湖北財稅職業(yè)學院 ? 湖北 武漢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