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形勢下,融合教育的理念也慢慢深入人心,并且在發(fā)展中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成果。融合教育主要是指讓殘障兒童能夠有效融入到普通的教學環(huán)境中,促進兒童能夠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對特殊兒童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僅是他們學習知識的載體,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對他們以后的發(fā)展都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因此學校應該針對特殊隨班就讀兒童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以及評價制度等,讓學生在這種融合教育中獲得成長。
關鍵詞:融合教育;小學語文;隨班就讀;實施策略
接受教育是我國每一個合法公民應有的權(quán)利,特殊殘障兒童也不例外。國家現(xiàn)階段推行的融合教育以及隨班就讀的方式就位這些適齡兒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小學語文的教學更像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啟蒙與正確價值觀樹立的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給予隨讀兒童適當?shù)哪托呐c細心,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在這種融合的教育環(huán)境下來自外界的關心與自己不斷的成長和進步。本文以智力落后的隨班就讀兒童為例進行融合教育的實施策略分析,期待能夠使融合教育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一、充分掌握特殊兒童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情況
智力落后會導致學生在學習語文內(nèi)容時在理解力、記憶力以及閱讀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障礙,這些也會是他們在學習語文中最大的困難。教師如果按照普通學生的教學方式去對待的話勢必會讓這些學生在課堂上無所適從,長此以往會讓他們失去對學習的信心,對自我進行封閉,甚至產(chǎn)生抵觸上學這樣的情緒[1]。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前一定要對學生的實際智力情況有充分的了解,通過和家長的溝通或者是學校專業(yè)老師的測試有效掌握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情況。充分了解之后再有針對性性的制定適合的教學方式讓特殊兒童在這種融合教育中也能找到存在感與成就感,消除上課時產(chǎn)生的心理障礙。這也有利于他們進一步的學習與發(fā)展。
二、制定適合特殊兒童的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育都是有一定的教學目標的,這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的指導依據(jù)。如果不考慮隨班就讀學生的特點而使用統(tǒng)一的目標,就會使他們無法適應課堂的節(jié)奏,從而產(chǎn)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不僅不利于他們的學習,而且對他們身心的發(fā)展都是有很大影響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應該淺化目標,更加重視教學過程,當過程做到位了,目標自然也就達到了,因此要更加關注隨班就讀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一定的教學設置使他們也能夠很好地融入到課堂中。
例如,在學習古詩《憫農(nóng)》時,普通學生的教學目標是要求學生能夠熟練背誦古詩,并且能夠理解每一句詩的含義以及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農(nóng)民種糧食的辛苦,以及滲透珍惜糧食的思想教育內(nèi)容。但是針對隨班就讀學生,則應該放低要求,讓其能夠完整朗讀古詩并且認識詩詞中的簡單生字,對于詩詞含義的理解則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不做強行要求。通過不同目標的設定,讓特殊兒童也能在普通的教學環(huán)境中感受到成長的喜悅,同時也淡化了他們對于知識的恐懼。
三、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方式方法的調(diào)整
融合教育的理念就是讓特殊兒童能夠在普通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成長學習,培養(yǎng)其正確的認知以及健全的人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這部分學生的心理特點,適當?shù)臑槠鋭?chuàng)造機會,讓這部分學生也能夠在課堂上展現(xiàn)自己,通過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信心[2]。另外也要注意班級氛圍的營造,使他們也能和正常學生建立和諧與友愛的人際交往,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班級的關愛與照顧。
例如在進行語文知識游戲成語接龍時,考慮到隨班就讀學生的反應能力以及知識積累的缺陷,但是還要讓學生融入到游戲中,這時候就可以根據(jù)游戲的特點讓隨班就讀學生當“龍頭”,有他說出游戲的第一個成語,這樣既然他們參與到活動中,又充分照顧了他們的特殊性。還有在進行看圖寫話教學引導時,針對普通學生教師的提問方式可能是:“圖上都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干什么?”而對于隨班就讀學生就可以換成:“圖上有幾個人?他們在哪里?分別在干什么?”通過這樣細致的引導讓學生能夠跟著老師的思路對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的方式讓隨讀生也能夠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進行學習,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四、建立幫扶小組讓特殊兒童感受到班級的溫暖
融合教育不僅僅是指隨讀學生和正常學生做到一個教室里就算融合了,靠教師的一己之力也完成不了融合。還需要發(fā)動學生的力量,在班里建立幫扶小組,讓隨讀學生在這種友愛的班級氛圍中不僅僅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注與照顧,更重要的是來自同學的幫助與溫暖。通過這樣的方式也培養(yǎng)了正常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zhì)。這樣也避免了隨讀學生在班級里被學生嘲笑與孤立的情況。在教師的組織與引導下讓學生建立幫扶對子,幫助隨讀學生進行作業(yè)輔導與閱讀的幫助,并且通過榜樣激勵的形式激發(fā)正常學生幫助他人的積極性,主動、熱心去幫助隨讀學生的學習。讓班級建立起友好、互助的學習氛圍,也有利于所有學生思想品德的提升。
融合教育是國家針對一些特殊兒童的心理特點制定的有利于他們進一步學習與發(fā)展的非常重要的措施。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能夠通過教學目標以及方法的調(diào)整,兼顧正常學生與隨讀兒童的特點開展教學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研究的問題。只有讓他們真正融入于課堂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在感受成長的過程中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才能使融合教育真正發(fā)揮其作用為隨讀兒童的進一步教育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邵瑜.小學語文隨班就讀有效教學策略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19, 000(031):P.124-124.
[2]俞林亞.提升隨班就讀集體課堂教學實效的支持性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6):46-50.張家港市三興學校?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