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鋒
【摘 要】 目的:探索負壓引流在硬膜外血腫術后應用的臨床效果。方法:100例硬膜外血腫術患者為試驗對象,采用數(shù)據(jù)庫隨機分組式,各50例,分別進行常規(guī)保守治療、負壓引流治療,此項試驗在2017年6月16日至2018年6月16日期間進行。結果:觀察組頭痛或嘔吐癥狀消失時間(6.95±2.37)d、血腫大部分吸收時間(7.86±2.54)d、GCS評分(12.36±1.76)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00%)、6個月復發(fā)率(0.00%)、12個月復發(fā)率(2.00%)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硬膜外血腫術后實施負壓引流治療效果顯著,可降低復發(fā)率和并發(fā)癥,加速血腫吸收。
【關鍵詞】 負壓引流;硬膜外血腫;應用
【中圖分類號】R4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2-230-02
1 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在2017年6月16日至2018年6月16日期間選擇100例硬膜外血腫術患者為試驗對象,均采用數(shù)據(jù)庫隨機分組式,各50例。入選標準:(1)患者受傷時間24小時以上;(2)患者無腦疝表現(xiàn),意識清楚;(3)患者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硬膜外血腫疾病。排除標準:(1)排除存在手術禁忌證患者;(2)排除無法表達內心感受患者。
觀察組平均年齡(52.86±5.17)歲,血腫量(15.86±6.65)ml;性別:男性29例,女性21例;血腫位置:6例為幕上幕下騎跨型血腫,10例幕下血腫,34例為幕上血腫。對照組平均年齡(52.55±5.28)歲,血腫量(15.95±6.22)ml;性別:男性28例,女性22例;血腫位置:4例為幕上幕下騎跨型血腫,11例幕下血腫,35例為幕上血腫。兩組資料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預防感染治療,需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加強對癥治療,根據(jù)CT影像學結果和患者體征,決定是否使用脫水藥治療。
觀察組采用負壓引流治療,實施局部浸潤麻醉,在硬膜外血腫厚處進行顱骨鉆孔治療,將骨窗擴大至2.5~3厘米厚,填塞骨蠟,為了降低顱壓,需將血腫吸盡,且在側孔放置硅膠引流管,另外戳孔引出至頭皮上,縫合,外接負壓引流球,注射2~4萬u尿激酶,在保留2小時后,進行負壓開放引流,常規(guī)情況下,3~4天便可將殘余血腫全部清除,拔除引流管 [1]。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頭痛或嘔吐癥狀消失時間、血腫大部分吸收時間、GCS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個月復發(fā)率、12個月復發(fā)率。
GCS評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數(shù))評估 [2]:主要評估患者三個方面,即肢體運動、語言反應、睜眼反應,分數(shù)越高,當前昏迷狀態(tài)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選擇SPSS21.0軟件統(tǒng)計學處理,當對比值存在統(tǒng)計差異,用P<0.05代替。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恢復情況
觀察組頭痛或嘔吐癥狀消失時間、血腫大部分吸收時間短于對照組,GC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2.2 對比并發(fā)癥
觀察組神經(jīng)功能障礙、癲癇、感染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2.3 對比復發(fā)率
觀察組6個月、12個月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3所示:
3 討論
負壓引流具有并發(fā)癥少、安全性高、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便等優(yōu)勢,與常規(guī)保守治療相比,主要作用性如下:(1)負壓引流能夠減少腦移位時間,利于腦復張,降低顱內壓,降低腦功能損害性,同時負壓接球口處存在抗返流裝置,避免逆行感染和引流;(2)負壓引流能夠通過長時間的引流,及時將部分腦脊液引出,及時將硬膜外滲液、滲血引出,不會因為引流管折彎而影響引流效果,具有抗皺能力;(3)負壓引流過程中,選用尿激酶藥物,能夠激活纖維蛋白溶酶原,快速消耗纖維蛋白原,促使其轉變?yōu)槔w維蛋白溶酶,在短時間內溶解血凝塊,具有顯著作用性,且安全性更高 [3-5]。但負壓引流仍存在2例并發(fā)癥,1例復發(fā),因此需注意以下幾點:(1)對于高血壓疾病患者,禁止使用冬眠靈,對于合并糖尿病患者,需注意血糖的處理和變化;(2)密切觀察引流液顏色和量;(3)做好手術適應癥的篩查。
總而言之,負壓引流能夠提高治療安全性,保證引流效果,用于硬膜外血腫術后患者中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四軍,張香.單孔負壓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32例體會[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5,33(11):130-131.
[2] 吳德平,喻偉,祝銳等.微創(chuàng)小孔閉式負壓引流+血腫置換術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8,23(12):802-803.
[2] 李彥,劉曉光,劉忠軍等.頸后路單開門椎管擴大成形術后常壓引流與負壓引流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8,28(11):969-974.
[4] 牛占國,高雁,萬里等.清創(chuàng)縫合術結合雙負壓封閉引流技術修復壓瘡[J].局解手術學雜志,2016,25(8):589-591.
[5] 牛曉濱,王世宏,王存堂等.鉆孔沖洗持續(xù)微負壓引流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7,14(4):3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