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淑娟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促進教育教學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不但需要教師講解閱讀內容,還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從多方面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確保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對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這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貫徹核心素養(yǎng)教學理念,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進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閱讀習慣
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體現在學生對于知識的主動學習、探究能力、思維品質還有人文素養(yǎng)等多個層面。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積極優(yōu)化和更新教學模式,將課內與課外閱讀進行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習慣養(yǎng)成的意義
(一)有效促進自學能力的發(fā)展形成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增強學生主動探究和學習的意識。閱讀是獲取新知識的有效方式之一。但當前學生大多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尤其在我國傳統(tǒng)應試教學模式下,學生的閱讀量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加強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增加學生的閱讀量。
(二)提高學生文本理解深化能力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閱讀教學進行了這樣的闡述:閱讀是學生、老師、編者與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因此,對文本內容閱讀了解,可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以及落實核心素養(yǎng)這一教學目標。學生積極主動展開閱讀活動,能夠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準備,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另外,通過系統(tǒng)閱讀可以使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有利于語文知識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以此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語文技能。
(三)有助增強學生對社會現象深刻認識
只有學生具備了良好的閱讀能力與習慣,才能在課余時間積極主動的閱讀喜歡的課外書籍,以此補充課堂書本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社會現象的認知與理解。豐富多彩的社會知識形成,能夠使學生深入體會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形成自身寶貴的社會經驗,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語文閱讀習慣養(yǎng)成策略
(一)采用“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先學后教的探究模式,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積極主動展開探究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為學生以后更好的閱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整體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比如,在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的過程中,在講解這篇文章前可以要求學生預習與這篇文章相關的內容,在學生預習時為學生布置一些任務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不僅能夠訓練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時還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根據文章內容設置與之相關的預習問題,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預習探究,仔細閱讀文中內容,從而提煉出教師布置的預習任務。教師在布置預習探究問題時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什么是為人民服務,文章從那幾個方面闡述了為人民服務?利用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預習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的走進文本內容閱讀探究中,有效的認知閱讀內容之間的邏輯層次關系,并深入理解文中要表達的中心主旨以及所蘊含的重要精神,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探究能夠提升對文本學習的體驗。教師講解完這篇文章后,可以引導學生總結這篇文章中的重點內容,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探究能力,還能夠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二)引進思維導圖教學,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是小學核心素養(yǎng)綜合能力中的一種,這種思維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高效開展閱讀學習以及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與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習慣,通過思維導圖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有效引導學生思維,強化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邏輯性思考、自主探究以及總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多層次的閱讀習慣,以此提升閱讀教學效果。如,在教學部編版六年級上冊《開國大典》這篇文章時,這篇閱讀文章中的內容非常復雜,涉及到了一些陌生的革命歷史背景,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總結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充分感悟文中蘊含的任務精神以及主旨思想,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維習慣,以此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水平。
(三)注重方法,訓練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與閱讀習慣是一體兩面的關系,良好的閱讀習慣基于一定的閱讀能力之上,通過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當前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較低,甚至有很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還存在聲讀與指讀的不良現象,阻礙了學生課堂閱讀效率。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中可以傳授學生閱讀方式,第一種,思讀法。這里所說的思讀主要是引導學生將讀寫有機結合到一起,在拓展閱讀的過程中為學生設置一些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閱讀之中,以免出現無效閱讀。第二種,精讀法,精讀是指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章,根據文中的詞句以及文中蘊含的情感多角度解讀文本,促使學生能夠對文章全面認知。如,在教學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觀潮》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文中詞匯的選擇還有句式的變化以及所蘊含的情感等多角度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本,通過這樣的閱讀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第三種,泛讀法。泛讀主要是需要學生快速的瀏覽文章內容,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快速獲取有效信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并不是每篇文章都需要精讀,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學生不可能精讀每篇文章,這時學生可以利用教師傳授的泛讀方式展開閱讀。
(四)創(chuàng)設多種閱讀活動,促進閱讀水平提升
在核心素養(yǎng)這一教學理念下課堂閱讀教學有了很大的轉變,并且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課內外閱讀材料,教師或學??梢蚤_展多元化的閱讀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以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整體提升上去。閱讀方式各種各樣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根據不同的文章開展不同的閱讀活動,提升學生的各種閱讀能力。如學??梢远ㄆ谂e辦名著誦讀大賽或詩歌朗讀大賽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不斷提升學生閱讀中的情感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將情感融入進日常閱讀中,以此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還可以組織史料知識搶答競賽以及課文知識競賽活動等,可以更好的檢測學生的閱讀質量,讓學生通過對課文延伸的知識背景進行競賽,促使學生進行課內閱讀,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
三、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yǎng)這一教學理念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教師必須要充分分析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內容,將其滲透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優(yōu)化和完善課堂閱讀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良好閱讀習慣養(yǎng)成,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水平。
【參考文獻】
[1]廖玲.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育理念下的閱讀教學改革初探[J].快樂閱讀,2016(18)
[2]劉興素.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7(05)
[3]鄒麗華.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2017(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