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慧霞
【摘要】幼兒游戲教育課程除了可以讓幼兒更好地提高體能,也可實現(xiàn)對其內(nèi)心思想的基礎性建設,只有在采用最為優(yōu)質的課程策略時,才能讓幼兒獲得更好的培養(yǎng)。當前游戲化課程開設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采用的游戲活動與幼兒的身心發(fā)展不符,今后需要全面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 游戲化課程 ?授課策略
游戲化課程開設要求教師能夠通過對幼兒身體素質和心理情況的了解和明確,完成對當前采用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的了解工作,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對于各類游戲項目的全面開發(fā)和使用。
一、幼兒教育游戲化課程的開設問題
(一)游戲強度問題
不同幼兒的身體素質存在一定差異,此外其心理建設水平也具有不同,當游戲的強度與其身心發(fā)展不符時,則對幼兒的身體和心理方面都會造成負面影響。比如對于某具體的教育過程來說,教師不顧幼兒的實際身體情況,讓其完成長期性足球訓練,檢測結果表明幼兒的耐力以及身體素質提高效果不足,同時大量幼兒由于不懂得對于傷病的防護,導致其在運動中出現(xiàn)身心損傷,對幼兒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二)心理建設問題
目前大量的游戲中存在對抗項,會對幼兒的心理建設水平造成影響,可以說幾乎所有的體育運動中都含有這一作用效果。
當幼兒長時間大量接觸這類影響時,則其心境會發(fā)生變化,導致幼兒對于各類事物的了解水平下降,甚至幼兒一味建設競爭性心理,導致幼兒性格過于狹隘,就目前教育方法上來看大量教師未注重對幼兒心理的建設工作,導致幼兒的心理逐漸偏向于不健康方向,最終讓幼兒失去了對于自身人格的優(yōu)質培養(yǎng)機會。
(三)情緒控制問題
游戲大量起源于體育活動,這類游戲包含著勝負,而對于情緒的處理過程需要幼兒接受環(huán)境和教師的雙方面影響。
這類游戲的應用目的之一為讓幼兒可以合理的控制情緒,但是當前的培養(yǎng)過程中發(fā)現(xiàn)教師并不注重對于幼兒的心理疏導工作,當幼兒在游戲中獲得勝利時,教師向幼兒施加鼓勵,但是并未說明幼兒如何在考慮他人的情況下表述自身成就,導致幼兒在長期游戲后過于趾高氣昂,但是這類幼兒在面對挫折時往往手足無措,無法控制自身情緒。而對于游戲失利的幼兒,其通常會產(chǎn)生氣餒情緒,教師通常不注重對幼兒這類情緒的排擠,導致幼兒長期處于自卑心理狀況。
(四)意識建設問題
幼兒需要建成的意識包括團隊合作意識、個人心理問題排解意識等,只有在幼兒建立這些意識的情況下,其才可更好處理各類問題,此外,尤其是對于團隊性游戲來說,所有幼兒都需要建立團隊合作意識,并包容隊友的失誤,同時降低自身失誤對情緒上的影響。
目前的問題在于,游戲課程開設中,教師讓幼兒游玩各類游戲并非意圖通過幼兒的玩耍過程,完成對于其自身素質體系的建設和培養(yǎng),而是單純地為了達到上級提出的要求,導致幼兒的心理、生理、意識培養(yǎng)質量嚴重不足。
二、幼兒教育游戲化課程的完善策略
(一)游戲路徑優(yōu)化
游戲路徑優(yōu)化過程可通過對當前游戲中存在問題的明確和了解,根據(jù)幼兒的實際身心建設水平,采用最為優(yōu)質化的游戲開展和實踐方案,本文提出的方法為,以幼兒的心理情況和身體情況為研究對象,采用強度適宜的游戲方式。
對于幼兒園中的小班幼兒,由于其通常情況下身體素質較差,并且不具備基礎的是非觀和價值觀,所以開展的活動多為個人性以及雙人性合作性游戲,通過這種方法讓幼兒身體素質提高的同時,實現(xiàn)兩個人之間的共同鼓勵,比如讓兩個人合作完成跳繩以及踢毽子活動,教師鼓勵幼兒之間實現(xiàn)相互幫助,為后續(xù)的團隊合作意識奠定基礎。
對于中班幼兒,可讓其適當接受具有一定對抗性的項目,但是該過程中也要繼續(xù)完成對于和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選用的活動包括短時間內(nèi)的足球和籃球游戲等。
對于大班幼兒,重點為調整勝負情緒,可通過乒乓球等游戲,讓其完成對于思想的建設工作,此外也要實現(xiàn)對于各類游戲項目的研究和優(yōu)化,各類思想方面的建設和培養(yǎng)工作要貫徹到幼兒的整個接受教育周期內(nèi)。
(二)游戲形式升級
游戲形式升級的方法指導思想從幼兒心理和生理的兩個角度出發(fā),讓幼兒能夠更好的參與活動,而教師則要依照幼兒的身心素質,優(yōu)化和改善傳統(tǒng)的游戲形式。比如對于傳統(tǒng)的足球游戲來說,升級后的游戲方法并非讓幼兒攻破對方的足球門,而是要能夠讓幼兒之間更好地接傳球,并獲取最佳的配合模式,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建成固定小組的方式完成組內(nèi)練習。在當前小組內(nèi)部有較高默契度時,將小組拆解,構造全新的合作小組,這一形式能夠讓幼兒學會如何接納其不熟悉的人員,并且提高了對于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高度。
(三)注重心理建設
心理建設實際上教師要讓幼兒實現(xiàn)對于勝負心理的合理調整,同時讓幼兒建成各類需要具備的其余品質。
前者在實際的運動開展中,所有的幼兒都不可能保持常勝或常負,而對于各類失敗后的幼兒,教師要能夠讓獲勝者向其講解其游戲勝利的技巧和自身具有的捷徑,同時教師要鼓勵幼兒完成對于當前自身存在問題的明確和挖掘工作,并將其解決。而對于勝利的幼兒,教師要鼓勵其向其余幼兒講解自身的成功經(jīng)驗,這樣的方法一方面能夠讓更多幼兒完成對于失敗情緒的排解,另一方面也不會讓勝利的幼兒過于沾沾自喜,從而讓幼兒能夠實現(xiàn)對于個人心理情境的建設,并讓其具備良好的品質,讓幼兒可通過對不同形式游戲的使用,逐漸完成對于個人心理的建設工作。
(四)融合意識培養(yǎng)
雖然教師可以在幼兒的游戲中向其講解各類較為獨立的基礎性思想,但是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也要讓幼兒具備對于這些意思的融合觀念,從而讓幼兒可以更好的完成對個人思想素養(yǎng)的開發(fā)和了解工作。
融合意識培養(yǎng)中,本文認為教師可通過在幼兒接受教育的末期,大量大型對抗性的團隊類游戲讓幼兒同時接受對抗思想、團隊合作思想、勝負情緒處理工作。比如對于經(jīng)過改造后的足球和籃球項目,這些方式可以實現(xiàn)對于幼兒已經(jīng)具備思想的全面融合功能,教師在過程中要觀察幼兒存在的心理建設問題,落實具有針對性的專項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