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愉 魏婉榮 羅立
摘要:中學階段對失重環(huán)境下力學問題的教學往往限于利用牛頓定律進行受力分析,抽象且枯燥[1],學生很難理解和體會。本文提出的基于自由落體運動和智能手機的失重實驗平臺設計方案,可將常見的力學模型在失重狀態(tài)下的運動狀態(tài),通過手機無線投影直觀地展示出來,并可進行實時共享和精確分析。這種以實驗探究為基礎并結合現(xiàn)代技術的物理實驗平臺設計理念,可以供同行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失重,自由落體,平臺設計
一、引言
超重與失重是高中力學教中對牛頓運動定律的具體應用,也是宇宙開發(fā)中面臨的重要內(nèi)容。教材[2]在課后“發(fā)展空間”引導學生通過受力分析描述完全失重狀態(tài)下的天平測質(zhì)量、物體是否受浮力,水銀氣壓計測氣壓等情景。這些情境如果沒有實驗演示會十分抽象[3],對學生理解分析能力有較高要求,加大了學習難度。2013年6月20日中國航天員在天宮1號中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太空授課,首次讓學生觀察到了在完全失重環(huán)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圖1所示的單擺模型。但是,以航天器作為失重實驗平臺,對日常教學演示來講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設計了一個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可實時演示的失重實驗平臺,可實時直觀向?qū)W生演示失重、超重條件下,常見力學模型的運動情況。
二、設計原理和思路
把系有彈性繩的物體在某一高度靜止釋放,到下落至最低點,物體的運動情況分析如下。若將該物體替換成一個封閉的空間,例如一個箱子。則該箱子即為失重平臺。我們可以將單擺、天平等力學模型放置在箱子里,在箱壁上固連一智能手機,結合Airplay功能,把視頻顯示在大屏幕電視上或網(wǎng)絡共享[4-5],就可實時觀察分析這些力學模型在完全失重、失重、超重下的運動狀態(tài)。
三、結構設計
該實驗平臺主要由支架、實驗箱、控制系統(tǒng)和物理模型盒四部分構成。
支架包含底座和帶有刻度可伸縮的豎直支架,可調(diào)節(jié)平臺的高度;在豎直支架頂端的水平支架中間有一掛鉤,四角設有電磁鐵。
實驗箱頂部中間拴有彈性繩,彈性繩另一頭可懸掛于水平支架的掛鉤上;頂部四角設有與電磁鐵位置對應的鐵片。實驗箱側壁設有攝像頭和用于放置手機的手機卡槽;卡槽兩側均設有活動卡片和壓縮彈簧以組成夾持結構,能防止實驗過程中手機滑出。實驗箱底部設有四個卡槽,用于固定物理模型盒。
控制系統(tǒng)位于支架底座內(nèi),包含視頻處理系統(tǒng)和電磁鐵控制系統(tǒng)。
物理模型盒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六面半封閉小盒,有單擺、天平、沙漏、浮塊四種物理模型,還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設計其他物理模型。
四、使用說明
1、選擇一種物理模型盒固定在實驗箱的底板上;
2、調(diào)節(jié)豎直支架到合適的高度,將牽引繩細繩端拴在掛鉤上,彈簧端與實驗箱3固定;
3、通過電磁鐵,將實驗箱吸附于水平支架上;打開視頻使攝像頭,或放置手機準備錄制視屏;
4、斷開電磁鐵開關,實驗箱自由下落;
5、可多次實驗,對實驗視屏回看慢放分析。
五、 以失重狀態(tài)下的單擺模型為例的實驗教學設計[6]
六、拓展及小結
基于同樣的原理和實驗方式,為使實驗效果明顯,本實驗平臺還可以應用于高度更高的平臺,在實驗盒中安裝一個具備高速攝像功能的手機,攝像機開關可以通過重力感應器控制,箱子上端系一橡皮筋組成的系統(tǒng),柔繩另一端固定在天花板或者樓頂上。把實驗器材放入實驗箱內(nèi),松開實驗箱,手機內(nèi)置重力感應器(定時器)打開攝像機開始錄像,用于觀察實驗器材在完全失重下的運動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