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芬
【摘要】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學校管理的重點,每個班級完善班級的管理才能構成學校的管理體系。教師作為班級的領導者,也是各種規(guī)章制度的執(zhí)行者,在班級的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在制度執(zhí)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障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班級管理制度的實施,阻礙學生行為舉止的規(guī)范和道德品質的形成。因此,借助傳統文化實施切實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案勢在必行,這樣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規(guī)范自己行為舉止,讓學校在無形之中完成塑人的計劃。
【關鍵詞】班級管理;傳統文化;應用
班級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傳統文化無形中的熏陶和感染,本文對法家、儒家、道家的思想展開研究和探討,結合目前學校教育的管理制度和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對傳統的文化加以借鑒,提出切實可行的班級管理方案,在制度的實施中堅持以人為本,同時發(fā)揮教師和干部的引導作用,通過班級的活動增強每個學生的班級凝聚力,無形中完成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保證學校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一、傳統文化智慧在班級管理中的體現
所謂的傳統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經過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長期交往而積累和沉淀的物質和精神總和。傳統文化的范圍非常的廣泛,涉及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以法治國,以儒治世,以德治人”是對歷史文化的最好闡釋和總結,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對國家的管理、企業(yè)的管理、班級的管理都有積極地引導意義。
1.基于法家“法制天下”的思想原則
法家思想認為“善者偽也”,人有著先天性的欲望,在受到利益的誘惑時會偏離正道,所以,法家思想認為人的本性是險惡的,但人又屬于群居的高等動物,為維護社會的安穩(wěn),就必須樹立領導的權威性和引導性,用法制來規(guī)范人們的舉止。韓非子提出“法、術、勢”相結合的領導理念,其中“法”指規(guī)章制度,“術”指操作管理的手段,“勢”指管控臣民的方式,其中把“法”作為中心。而現在的管理中,我們把“法”理解為更為廣義的“制度”,在現代化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對法家的“法制天下”的理念要加以轉化和運用,建立更為完善的管理制度對人們的言行舉止加以管控。學校的教育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和人格的塑造,青少年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叛逆的性格,各種價值判斷還沒有完全形成,如果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學生就很容易因為跟風而誤入歧途,在班級的學習和活動中沒有目標和集體榮譽感。在對學生的教育和班級的管理中,僅僅依靠說教的形式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這時候就需要一定的制度對學生的言行舉止加以管制,不僅要制定班級的管理制度,還要有相應的懲罰制度來監(jiān)督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保證班級的各項工作能有序的開展。
2.基于儒家“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儒家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孔子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強調人的作用,結合任何人生探討“仁”的根本問題,孔子重視“仁義”教育,認為“仁”是人類的類屬本性,認為人的本性都是仁慈善良的,儒家思想強調注重人性、崇尚理性,堅持仁義良知的說法,對現代化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理論上的依據??鬃诱J為道德理念的下滑會直接造成社會生產和發(fā)展的失衡,只有進行道德的復蘇,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才能引導社會走上正軌,帶領國家走上繁榮富強之路。班級的管理是以教師為領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管理,其教育的核心是完成學生人格[3]的塑造,文化知識的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而儒家思想的“仁”正好提供了自我修養(yǎng)的方法,在班級班規(guī)的建立上不能僅僅考慮實用性,而是通過民主、平等和科學的方式塑造學生的良好品質,讓制度成為一種保護學生的條例,而并非是限制學生行為的枷鎖,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為學生樹立終生的發(fā)展目標,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能力,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3. 基于道家“以柔克剛”的執(zhí)行方案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能造成壞的結果。因此,看待事物要用辯證的思維去分析,老子“剛”與“柔”的辯證思想自古以來被人們所稱贊,所謂的“柔”是指依靠柔性去打動人、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對現代化的管理有著理論上的指導,“剛”具有無形的殺傷力,在制度的執(zhí)行中容易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給管理造成不可逆轉的局面。學生屬于青少年一代,在很多事物上的認知并不明確,容易受到壞思想的感染,同時處于叛逆期的學生脾氣比較“剛”,這時候就更需要用“柔”來感染和熏陶,采用適當的方式加以引導,在班級制度的監(jiān)督上,要堅持柔性的處理原則,教師和班干部要以身作則來規(guī)范自己,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對于學生不好的行為表現,盡量通過交談和引導的方式去規(guī)范,切忌以剛制剛,在無形中完善班級的管理制度。
二、傳統文化智慧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在應試教育的驅使下,學校更加重視學生的文化知識講授,缺失了思想文化方面的道德教育,導致現在的很多學生目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不受管制等,在這種前提下,學校主張用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借助傳統文化的管理模式,讓學生在無形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1.實現準確的個人角色定位
任何集體生活都是復雜的群體,會有階級的管理和制度,集體成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班級的集體管理是由教師、班干部、學生、家長組成,教師、學生和家長在班級中都要對(下轉第14版)(上接第13版)自己有明確的定位,這樣才能保證班級活動的有序開展。教師做為班級的領導者,在班級各項制度的制定上要結合班內部的自身因素,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讓制度有可實際的可操作性,在低年齡段,學生的模仿性較強,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位置有很重要。所以,教師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無形中給學生樹立榜樣,教師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個學生,關注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采用多樣化的方式規(guī)范學生的管理制度。班干部在班級中輔助教師完成班級的管理工作,要明確自己的職責,不能知法犯法,在制度的規(guī)范上起領頭羊的作用。學生是班級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學生都是班級的一份子,為了集體的榮譽感每個學生都要明白班級制度的內容,要有主人公的意識,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家長是學生道德行為規(guī)范個性化培養(yǎng)的關鍵,更好地完成一對一的教育,家長要把孩子的教育作為自己的責任,在生活中通過自身的行為影響,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每個人認清自己的角色,在集體生活中才能更好地遵守自己的職責,實現集體的凝聚力。
2.強化班委干部的責任意識
教師在班級的管理中,應當充分利用現有的條件,采取“無為而治”的管理方式,在班級管理上,教師要重視班干部的培養(yǎng),實現班干部輔助管理班級的目的;同時,教師要關心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通過用心地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內心真實的想法;教師和班干部要加強自我的約束,做好榜樣,行不言之教。在實行班干部管理的過程中,班干部的任選可以通過班級內部投票的形式決定,充分體現管理中的民主和公平;要有班干部的監(jiān)督機制,對學生進行平時的考核,表現好的可以任下一輪班干部,這種考核能調動學生參選的積極性,為參選主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班級可以實行班干部輪流制,增強學生的班干部責任意識,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選和實踐,用班干部的要求嚴格要求自己。
3.通過集體活動提升凝聚力
在班級內部的管理中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爭執(zhí),但在班級作為一個個體來外的情況下,班級內部所有成員就會團結一致,勁往一處使,一致對外。因此,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校園內部的比賽,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提升班級的凝聚力。近年來,學校開展的傳統文化進校園的活動比較多,通過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一方面讓學生熟悉歷史,強化了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另一方面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增強學生的班級榮譽感。例如,在學??梢蚤_展和傳統文化相關的文藝活動,民族舞蹈、國畫比賽、國學經典朗誦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在比賽前期,教師可以讓學生主動搜集相關的文化知識,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增強自身能的民族榮譽感;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在勞逸結合的情況下,展現自己的文藝特色和才華,為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娜瞬抛鰷蕚洹?/p>
4.加強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學生是青少年一代,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很多還沒有完全形成,在集體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外來思想的感染,影響到自己的主觀判斷,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很容易誤入歧途,帶來不可逆轉的后果。在學生的思想教育上,教師要善于運用儒家思想的傳統文化,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現在的幼小學生會強化他們國學的學習,在學校的教育中會讓學生學習《弟子規(guī)》《三字經》這樣的文化經典,用于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舉止;組織學生到孤兒院或養(yǎng)老院進行公益性質的活動,幫助別人的同時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鼓勵學生互幫互助,讓學生間建立深厚的友誼,為以后走上社會處理人際關系打好基礎;教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行為舉止影響學生,給他們做好榜樣。在家庭的教育中,要重視家長對孩子的道德培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定期開展家長會的形式,強化家長的加理念,引起家長對學生道德培養(yǎng)的重視,通過家校協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教育更利于現代學生的身心的健康成長。
班級的管理不能一直因循守舊,要綜合現代學生特點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善于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通過先進傳統文化的影響,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自覺地遵守班級的管理制度,增強班級的凝聚力,為國家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默F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坤.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 落實班級管理[J].科技風,2019(25):223.
[2]郭貴卯.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班級管理的思考[J].甘肅教育,2019(16):51.
[3]張連云.基于傳統文化的初中班級管理[J].文教資料,2019(13):168-169.
[4]李振興.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淺議中國傳統文化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有效融入[J].文教資料,2019(05):157-158.
[5]王婷婷.淺論傳統文化在現代班級管理中的必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