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明志
摘要:作為一個具有跨學科性質的生態(tài)學翻譯研究途徑,生態(tài)翻譯學是運用生態(tài)理性,從生態(tài)學視角對翻譯進行綜觀的整體性研究。不斷的實踐表明運用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確實能夠使譯文更切實、更“接地氣”。本文將從生態(tài)翻譯學出發(fā),分析研究生態(tài)翻譯學在攀西地區(qū)旅游公示語中的應用。
關鍵詞:生態(tài)翻譯學;旅游公示語;翻譯;攀西地區(qū)
在2019年召開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習近平同志在開幕式致辭中提到:“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fā)展”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不同的文明,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樣,故而產(chǎn)生了許多不同的人文景觀、風俗習慣、民族文化。在當今這個經(jīng)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世界,全球更要加強文明的交流與借鑒。旅游則是途徑之一,通過旅游可以快速的了解一個地方的民風民情、文化風俗、歷史文化。而旅游公示語、旅游宣傳文本資料的翻譯會在旅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好的旅游翻譯文本會提升游客對該地區(qū)的好感度,從而提升游客量。
一、生態(tài)翻譯學與三維轉換
生態(tài)翻譯學是由中國學者提出的一個全新的概念。生態(tài)翻譯學主要以翻譯適應選擇論和三維轉換為基礎。其中翻譯適應選擇論被概括為“以達爾文‘適應/選擇學說的基本原理和思想為指導,以‘翻譯即適應與選擇的主題概念為基調(diào)、以‘譯者為中心的翻譯理念為核心、能夠對翻譯本體作出新解的翻譯理論范式”(胡庚申,2004:181)“三維轉換”是生態(tài)翻譯學的翻譯方法,指的是語言維、文化維、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不同語系有著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譯者要設身處地從讀者出發(fā),要“胸懷讀者”,在翻譯過程中進行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就是“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不同的國家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文化,文化的獨特性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必須關注雙語文化內(nèi)涵傳遞與闡釋,這就是“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中文博大精深,多用雙關、反語、比喻等,有時一字之差意思卻相差甚遠,所以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這便是“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二、生態(tài)翻譯學視野下的旅游公示語翻譯
2.1 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不同的語系有著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使用習慣,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漢語含蓄,英語直接;漢語多對仗工整,前后押韻,一語雙關,多用典故。譯者在翻譯時,應設身處地為讀者著想,考慮到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再進行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做到準確達意,生動直觀。
例如,西昌市有條旅游公示語叫:“邛海重生,西昌更美”這句公示語簡短八個字,對仗工整,不難理解?!爸厣痹诂F(xiàn)代漢語中的意思是指機體的組織或器官的某部分喪失或受到損傷后,重新生長。這條公示語是為了改善邛海濕地被污染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而提出的,邛海濕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西昌息息相關,只有保護好邛海濕地,西昌才能更美。前半句“邛海重生”是后半句“西昌更美”的前提條件,換句話說,“西昌更美”是因為“邛海重生”,是伴隨著“邛海重生”而發(fā)生的。所以官方譯本很好的考慮到了這兩個短句之間的關系,給出的譯本為:“A More Beautiful Xichang with a Reborn Qionghai Lake”,“with”將這兩句的關系處理的恰到好處。
2.2 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進行翻譯時,不能期待外國讀者跟我們一樣對中國那么了解,要“胸懷讀者”,將中國特有的文化轉換成外國讀者易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表達,才算做到在文化維間的完美轉換。
被稱為香格里拉之源的木里藏族自治區(qū)有條旅游公示語是:“隱秘木里;藏在川滇藏邊界的桃花源”這句公示語里的“桃花源”一詞出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作的《桃花源記》指避世隱居的地方,也指理想的境地。并不是指種滿桃花的地方,而是理想的境界,如天堂一般美好的地方,應譯為“paradise”;“川滇藏”分別是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qū)的簡稱?!疤一ㄔ础焙汀按ǖ岵亍倍际菢O具中國文化的表達,所以這句公示語應譯為:“Hidden Muli: a Paradise on the Border of Sichuan, Yunnan and Tibet”。
2.3 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去適應讀者,完整的表達原文所包含的交際意圖,實現(xiàn)原文的交際目的。中文往往含蓄,且對用詞會不斷斟酌,力爭用最委婉最得體的話抒發(fā)胸臆。這樣有利有弊,對于外國人來說,這樣會讓他們覺得中文的博大精深,但也不利于他們完全理解意思。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該化繁為簡,直截了當?shù)淖g出原文最核心的意思,以達到交際的目的。
前面提到的會理縣,會理縣因“川原并會,政平頌理”而得名。會理位于金沙江邊、又與云南接壤(高原地形)自然是“川原并會”,“政平頌理”則是指會理縣政治穩(wěn)定、人民生活安定。這句公示語想要傳遞的意思就是:會理縣是一個地形多樣,政治穩(wěn)定、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好地方,所以在翻譯時,應該化繁為簡,譯為:“Intersection of Plateau and Rivers, a Harmonious Place”。還有另外一句公示語:“歡樂彝族年,紅火會理游”這句的交際意圖就是邀請游客來會理縣開開心心、紅紅火火地過彝族年。所以這句也可以直截了當?shù)淖g出交際意圖:“Visit Huili to Enjoy the New Year of Yi People”。
三、結語
隨著四川南向門戶的不斷建設,攀西地區(qū)肩上的責任將越來越重,攀西地區(qū)具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中國乃至全世界不可多得的“聚寶盆”,攀西地區(qū)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姿態(tài)迎接著各地人民、各族文化,不斷融合、發(fā)展,不斷一步步走出去。習近平同志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說:“今日之中國,不僅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同樣地,攀西地區(qū)亦是如此。未來的攀西地區(qū)必將一步一步地走出去。
參考文獻
[1] 四川旅游局公布各城市宣傳語中英文對照:http://opinion.chengdu.cn/topic/2014-05/13/content_1427728_4.htm
[2] 攀西地區(qū):360百科https://baike.so.com/doc/ 5382096- 5618446.html
[3] 胡庚申. 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 中國翻譯,2011(2).
[4] 胡庚申. 翻譯適應選擇論[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