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英
【內容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應該返璞歸真,更加簡約,教師在此過程中多做“減法”,改變以往冗繁、臃腫、低效的課堂現狀。教學內容上,刪繁就簡,做到主次分明;教學方法上,嚴謹重復疊加,做到靈活組合;教學語言上,化繁就簡,做到簡單明了。旨在以此幫助學生清晰學習思路,有足夠時間思考,打造“簡于形,精于神”的優(yōu)質課堂。
【關鍵詞】減法;高中政治;課堂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說“做事需要使用最簡單與省力的方法,獲得最大的效果”。此也是簡約化高中政治課堂的本質。教師需立足于政治學科的特點,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聯系教學目標、內容與方法,做好“減法”,促使政治課堂從低效走向高效,真正起到培養(yǎng)學生政治核心素養(yǎng)與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刪繁就簡,教學內容主次分明
課堂時間與學生學習精力有限,若處處追求“面面俱到”,反而會降低教學效率。所以需要在課堂中適當刪減,做到教學內容主次分明,有效預設,保持靈活。一方面,即使立足學生學情分析教材,縷清重點與難點。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主要因素就是其還不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什么,教師依據此設計教學內容。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一下就可抓住重點,并能預測學生在哪些方面是難以掌握的,以此令教學收放自如。教師要注重學生初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知識點的聯系。例如初三的時候學生初步學習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與政體等方面知識,高中再接觸此方面知識的時候就可簡單回憶,喚醒舊知[1]。另外教師還需多與學生交流,知道其關注什么,知道什么,然后選擇教學內容??偟膩碚f,課堂中對學生原本已經熟悉的內容做“減法”,少講或者不講,對學生的困惑或者重難點,則細講。另一方面,教師還需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情況整合教學內容。教師備課的時候,將一個知識點作為難點,并設計精細講解的過程,但是實際教學中發(fā)現精心設計的“難點”對學生來說很簡單,此時教師就也要及時調整內容的主次,或者深入剖析知識點,改變教學重點內容。
例如,《影響價格因素》教學中,關于本結合的重難點:勞動時間、生產率、商品單位價值量與價值總量之間的關系是重點,一般情況下教師需帶領學生計算后總結規(guī)律,并以關系圖形式為學生呈現。此處教師呈現的是總的關系圖,但是教學中發(fā)現此對于高一學生很難理解,加上總結環(huán)節(jié)在課堂的后半節(jié),學生精力不足。為了讓學生不死記硬背,從本質上理解幾要素之間的關系,教師將一個大的關系圖分解為兩個小的關系圖(圖1)。然后根據圖片,教師從左到右,結合案例逐一講解。此過程中教師不再機械使用教案,而是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更簡單的關系圖,從價值總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社會勞動生產率三要素設計關系圖,減去無關的標注與內容,防止學生出現混淆,緊抓重點,便于其理解。
二、靈活多變,教學方法優(yōu)化組合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科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有重要作用。自古至今教育方法有數十種之多,讓人應接不暇,并隨著教學目標內容與環(huán)境的變化,還再不斷產生新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課前要有效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并優(yōu)化組合,減去不適合的教學方法,做好新舊方法的辯證。當下教學理念的“新”往往體現在教學方法的變革中,此就出現已有教學方法還沒有透徹使用,新的方法又在產生的情況,層出不窮。在此基礎上教師不能建立新課改就是將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疊加的觀念,不單一追求新、多、異。有效的教學不是不斷推陳出新,而是新舊方法的整合。有的教師認為傳統(tǒng)教學方法過于落后,應該被淘汰,其實不然,在做“減法”的教學中,就是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的不足“減去”,如使用講解法這種基礎教學鞏固學生認知,同時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教學目標。然后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方式互補的方法,起到簡潔高效的作用。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是有優(yōu)缺點的,教師如果將多種方法組合,取長補短,就可避免課堂中教學方法的重復疊加。例如使用講解方法,可以為學生傳輸大量的理論知識;實踐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技能,獲得直觀感受[2]。將兩者而結合既減少了學生一直學習枯燥理論的知識,又避免了一直操作而不能精準掌握理論知識的問題,雙劍合璧。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只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教學方法,才能起到“減法”的目的。
例如,講解《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中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點的時候,課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圖片,并在課中展示,然后讓學生閱讀教材,對搜集到的圖片進行分類。最后教師強調總結傳統(tǒng)建筑;傳統(tǒng)藝術與思想等內容。本節(jié)課中讓學生自己搜集接觸到的傳統(tǒng)文化素材,培養(yǎng)其實踐能力同時,提升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教師課中也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讓學生熟悉教材后合作探究,總結知識點。
三、化繁為簡,教學語言簡潔明了
“教師的語言是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當下高中政治課堂中教師語言繁瑣一直是其不自知的不良習慣,此是長期教學實踐中形成的語言習慣,改變比較困難?;诖耍山梃b師范院?,F在為學生開放新專業(yè)——微格課程,對一線教師進行“微格教學”培訓,其過程為:以十五分鐘為例,對小班學生進行教學,然后錄制下來,眾多教師觀看并評析糾正,調整語言,令其變的更加簡單明了,以此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另外,課堂語言中的“減法”還體現在課堂中是否少說,教師可借助藝術語言構建課堂。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需循序漸進,只有縝密連續(xù)的課堂提問,才能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達到目標。高中思想政治作為一門社會科學課程,理論性較強,讓學生學習這些枯燥的知識可借助簡約的提問,將問題化多為少,深入淺出。需做到:第一,提出問題有效,教師洞察教材細節(jié),以復習型問題為例,對于學生熟悉的問題的講解,不能重復,防止學生厭煩,還要深挖問題的內在教育價值,找尋新舊知識連接點,發(fā)揮問題提出的作用。例如“政府的智能”一課中主要講解政府的基本職能,教師需引導學生對政府經濟建設職能中的公共服務與政府公共服務職能進行區(qū)分。將其作為問題直接引導學生思考,無需過多贅述。然后在學生討論解答后,教師給予客觀評價并總結。最后直接展示兩組文字資料讓學生嘗試區(qū)分。整個過程語言簡潔,問題針對性強,直擊要害,可讓學生有目的的學習。第二,教師提出問題需有“度”,包含難易程度與梯度兩方面。前者遵循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出問題不但符合其學習要求,還要讓其在學生努力思考后會得到答案,切忌太難與太簡單[3]。還有基于教學是面向每一位學生,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還需有梯度,可將問題分層,并向對應的學生提出,令其都能積極思考,即使是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也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問題的從淺入深,逐漸提升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第三,政治課堂中的“減法”要求提問與解答都簡明高效,但此不表示可以壓縮學生思考時間,所以教師要為學生留有適合的思考時間,特別是學生集體沉默的時候,正在進行頭腦風暴,此時教師要多停留一段時間讓學生專注思考。
結論
綜上所述,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多做“減法”,是對當下很多教師過于追求新型教學形式而造成課堂繁瑣凌亂的一種改進。在新課程改革浪潮下返璞歸真,教學內容主次分明、教學方法優(yōu)化組合,教學語言簡潔明了,為學生提供更多空間與時間深度學習,讓高中思政課堂充滿智慧。
【參考文獻】
[1]韋日鮮.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的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7.
[2]王秋雷.構建簡約高效的高中政治課堂——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科學文化修養(yǎng)》教學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5(12):46-47.
[3]唐素麗.“點、線、面”思維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研究[D].廣州大學,2014.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