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關鍵詞】小學語文;看圖寫話;眼力;拓展;想象空間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20)13—0147—01
小學階段是人的啟蒙教育階段,夯實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對學生今后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深深體會到抓好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對于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影響。下面,筆者結(jié)合自身在看圖寫話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悟,談談本人對提升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效能方面的認識。
一、培養(yǎng)觀察興趣,激發(fā)學生好奇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持續(xù)性差,普遍愛模仿、表現(xiàn)欲強,思維方面簡單直白、表達能力有限。但他們眼中的世界同樣有春天的五顏六色、夏天的蟬歌蛙鳴,只是他們受語言能力的限制,無法將自己眼中美麗的畫面用恰當?shù)脑~語描繪出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作為提高看圖寫話教學的“敲門磚”,讓學生在興趣的激發(fā)下,靜下心專心看、仔細看。如在教《我喜歡的玩具》(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這一課時,教師充分利用小學生“喜歡玩具、表現(xiàn)欲強”這一特點,先選出幾個頑皮好動、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學生,讓學生先來說說自己有哪些玩具?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最喜歡的這個玩具是誰買來的?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玩具?從學生實際生活入手,通過設置一些學生能回答、有體驗的問題,調(diào)動學生興趣,引入新的授課內(nèi)容。
二、指導觀察方法,提升學生眼力
讓學生學會有序觀察、觀察時能抓住重點。會是避免學生在看圖寫話過程中出現(xiàn)“不著邊際、中心主題不突出”這類問題的核心和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重點訓練學生學會看圖,對于沒有人物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時采取“先四周再中間”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抓住圖片中心的景物,集中進行觀察和聯(lián)想;對于有人物的圖片,教師讓學生采取“先景物再人物”的方法,讓學生先看看圖片上有哪些景物,這些景物代表著什么?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然后讓學生把景物和人物聯(lián)系起來,按照記敘文的要素“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誰在干什么”,啟發(fā)學生積極聯(lián)想“這個人”為什么要“干這件事”,讓學生學會按照簡單的順序?qū)懗鲇醒腥?、有聲有色的一段話來。如在《我喜歡的玩具》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出示圖片,誘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按照先觀察上、下、左、右,再觀察中間的順序,說說圖片上都有哪些玩具?中間的是什么玩具?這個玩具有什么不同?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學生練習說話時往往會出現(xiàn)“我喜歡搭積木,因為他可以開發(fā)智力”這類問題。如何避免出現(xiàn)這類“看一眼圖、說一句話”的情形呢?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重點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和點撥,讓學生都參與其中,集體商議開“良方”,讓學生評說“這些句子哪些說得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不足的地方如何改進?怎么說會更好?通過這種方式,將學生自然地引入思考之中,不斷地進行完善和補充,并歸納總結(jié),逐漸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說話習慣。
三、拓展想象空間,提升學生腦力
給予學生充足的想象空間,訓練、發(fā)揮好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看圖寫話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這對于看圖寫話和語文寫作教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看圖寫話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多種情景,運用多種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眼”“耳”“鼻”“舌”“身”“意”各方面,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結(jié)合能聽到、能看到、能聞到、能嘗到、能觸摸到的生動世界,再把這些生動的畫面寫出來。如在教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貓和老鼠》的圖片時,教師利用低年級學生好奇、天真、求知欲強、善于模仿的特征,讓他們觀察圖片,看看畫面上有哪些動物?然后,說說圖片上貓在哪里?老鼠在哪里?讓學生通過觀察小老鼠的神態(tài),揣摩小老鼠的心理,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富有童趣的語言,寫出趣味生動的語句,編出富有童話色彩的小故事。
總之,看圖寫話是訓練低年級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要把握好兩點:一是把內(nèi)容寫完整,把握住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把話寫完整。二是把內(nèi)容寫具體,突出重點。指導學生寫與主要情節(jié)有關的人物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抓住細節(jié),展開想象,讓畫面活起來。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