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麗 熊正瓊 李怡
【摘 要】目的:探討多通氧氣連接在多人急診急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滿意度的影響。方法: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多人急診急救患者100例作為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50例)和觀察組(n=5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裝置吸氧救治,觀察組采用多通氧氣連接救治,比較兩組搶救成功率、死亡率、復發(fā)率及滿意度。結果:觀察組多通氧氣連接的使用患者搶救成功率、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死亡率、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多通氧氣連接用于多人急診急救患者中的能提高搶救成功率及滿意度,能降低患者搶救死亡率、復發(fā)率,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多通氧氣連接;多人急診急救;搶救成功率;滿意度;傳統(tǒng)裝置
【中圖分類號】R5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3--01
急診急救是指當有任何意外或疾病發(fā)生時,施救者在醫(yī)護人員到達前,根據醫(yī)學護理原則,借助現(xiàn)場自愿為患者進行搶救的過程,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立即容易[1]。甘孜州處于高原地區(qū),平均含氧量僅為16.15%。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2015年-2016年我院出診率為30.66%,急診人數(shù)為22376人,但是缺氧患者占56.3%。在缺氧患者不斷增多,院前急救,多人急救呈上升趨勢,但是限于醫(yī)療水平、醫(yī)療設備等,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滿足多人吸氧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2]。多通氧氣連接是我院自主研發(fā)的急救設備,用于多人急診急救中能滿足患吸氧需要,但是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研究較少[3]。本研究以多人急診急救患者作為對象,探討多通氧氣連接在多人急診急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6年1月-2017年12月多人急診急救患者100例作為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齡(23-69)歲,平均(41.29±5.63)歲。疾病類型:急性心肌梗死24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20例,農藥中毒6例。觀察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齡(22-70)歲,平均(42.05±5.67)歲。疾病類型:急性心肌梗死22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21例,農藥中毒7例。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裝置吸氧救治?;颊卟捎萌怂疂窕绞竭M行吸氧,選擇普通的濕化瓶與滅菌注射用水,采用一次性吸氧裝置幫助患者進行吸氧治療,控制吸氧速率為1-3L/min,醫(yī)護人員每天更換濕化瓶,濕化瓶更換前利用無菌注射器對濕化液完成細菌培養(yǎng),見圖1。
觀察組:采用多通氧氣連接救治。采用仿生學表面濕化技術與仿植物水技術幫助患者疏松氧氣,氧氣流量機在關閉的狀態(tài)下插入,并拔除加濕通路瓶體進氣口的密封帽,將多通道氧氣管與加濕通路瓶體出氣口完成連接輸送,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完成吸氧,治療完畢后將加濕通路瓶內的水凝膠剪掉2cm完成細菌培養(yǎng),見圖2。比較兩組搶救成功率、死亡率、復發(fā)率及滿意度。
1.3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行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表示,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多通氧氣連接的使用患者搶救成功率、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死亡率、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多人急診急救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導致傳統(tǒng)的單人吸氧方式難以滿足臨床急救需要,不僅會影響患者搶救效果,亦會增加臨床死亡率,且傳統(tǒng)吸氧方式對于醫(yī)療設備要求較高。近年來,多通氧氣連接在多人急診急救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4]。本研究中,觀察組多通氧氣連接的使用患者搶救成功率、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死亡率、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多通氧氣連接用于多人急診急救患者中能提高搶救效果及滿意度,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利于患者早期恢復。多通氧氣連接是我院自主研發(fā)的一種吸氧設備,該設備能實現(xiàn)多人同時急診急救,能保證統(tǒng)一設備多人使用,避免由于缺氧等引起的死亡,能延緩病情發(fā)展,為后續(xù)診療奠定基礎。國內學者[5]以多人急診急救患者作為對象,將患者進行隨機分為,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吸氧裝置,觀察組采用多通氧氣連接,結果表明:使用氧氣多通連接后患者的滿意度為83.44%,而未使用患者滿意度僅為76.44%,說明多通氧氣連接的使用有助于提高病員對于急診急救的滿意度,能滿足當?shù)貙嶋H需要。多通氧氣連接的實施能保證患者在無菌環(huán)境下完成氧氣吸收,并以水凝膠作為濕源物質,能避免了濕源物質的產生,能幫助患者提高吸氧的效果,直接獲得純潔的氧氣,有助于降低醫(yī)院交叉感染率,減輕醫(yī)護人員的工作量。同時,多通氧氣連接裝置相對較淡,避免了螺紋連接,醫(yī)護人員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安裝,大大縮短了患者急診急救所需的時間,有助于降低臨床死亡率與復發(fā)率,促進患者早期恢復。但是,患者采用多通氧氣連接吸氧時應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監(jiān)測,根據患者需要調整氧流量。
綜上所述,將多通氧氣連接用于多人急診急救患者中的能提高搶救成功率及滿意度,能降低患者搶救死亡率、復發(fā)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馮林芳,徐芬.高危人群規(guī)避模式應用對急診科護理人員傷害發(fā)生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7,15(2):355-357.
李翔,張衛(wèi)青,高飛.微信干預在急診科肌肉骨骼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重慶醫(yī)學,2017,46(33):4641-4643.
邱祥,金倩倩,周嬋,等.急診嚴重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綠色護理通道的建立及實施效果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8,25(3):302-304.
石金蕾,劉小燕.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對急診時間、搶救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7):114-115.
卓瑞英.急救護理流程對創(chuàng)傷性休克患者救治效果及家屬滿意度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8,389(2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