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博
(黑龍江省科學院,哈爾濱 150001)
食用菌是人類生活必需的營養(yǎng)食材。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資料庫統計的食用菌大概有350種,且多屬于擔子菌亞門。人們日常食用的菌類主要有木耳、銀耳、猴頭、蘑菇、香菇、松露等。不同的食用菌生長在不同地區(qū)、不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人們通常將食用菌通稱為蘑菇。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對食用菌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大型工廠化生產逐漸取代傳統手工作坊生產模式,在此過程中,微生物災害問題也日益凸顯,已成為影響企業(yè)生產效率、影響食用菌生產質量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在給人類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危害。食用菌生產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擾,一旦遭到有害微生物的侵擾,會使食用菌減產,生產質量下降,甚至還會造成絕產。調查顯示,食用菌的栽培環(huán)境非常適合眾多微生物病原菌和污染雜菌的產長,同時食用菌培養(yǎng)過程中使用的培養(yǎng)料也會為各種病原菌提供發(fā)生和生長的環(huán)境。食用菌生長過程中,如果遭到有害微生物的侵害,會使食用菌生長缺少營養(yǎng)、氧氣、水分,有的有害微生物還會分泌有毒物質,抑制食用菌的生長。隨著我國食用菌栽培產業(yè)的發(fā)展壯大,生產者越來越重視有害微生物的預防和治理工作。
調查數據顯示,當前食用菌生產中出現的競爭性污染雜菌主要有絲狀真菌、放線菌、酵母類真菌、木霉菌、毛霉菌等,這些競爭性雜菌生長速度快,與食用菌爭奪養(yǎng)分,還會污染食用菌種和菌袋。第一,可變粉孢霉。這種雜菌又稱菌蓋疣孢霉,食用菌生產過程中一旦出現這種雜菌,就會引起食用菌的白腐病。該病菌通常生長在食用菌養(yǎng)料中,當食用菌養(yǎng)料發(fā)酵不充分時,就會增加可變粉孢霉的生長速度,起初會在食用菌生長土粒中蔓延,形如爛棉花,之后逐漸變成灰白色,如果得不到控制就會在蘑菇床上呈白茫茫的一片,導致蘑菇腐爛或死亡,如果任由這種雜菌生長,到后期會逐漸變成圓柱形分生孢子,給食用菌生產企業(yè)帶來巨大的損失,它是食用菌企業(yè)生產過程中急需預防和治理的雜菌之一。第二,小孢假縱塊菌,又叫胡桃肉塊菌或假塊菌。該菌容易生長在沒有覆土的食用菌培養(yǎng)料中,起初生長呈棉花形狀,經過數十日會長成褐色胡桃狀的襄果,一旦襄果破裂便會出現大量的孢子,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理,蘑菇床將不會再出菇,甚至出現絕產。這種雜菌可以通過空氣、覆土和培養(yǎng)料帶入菇房內。第三,木霉雜菌。木霉雜菌又稱為綠色木霉,可生長于多種食用菌種,主要由培養(yǎng)料和空氣帶入到菇房內,以培養(yǎng)料、段木、菌種塊和死蘑菇為繁殖基地。第四,青霉雜菌。青霉生長過程中呈毛狀,可生長在不同的食用菌種中,尤其是以木屑栽培料為主的食用菌種,通常通過空氣和段木帶入菇房內。如果菇房內空氣質量不佳也容易滋生青霉雜菌。第五,毛霉、跟霉和曲霉。這三種雜菌主要生長在食用菌培養(yǎng)過程中的培養(yǎng)料中,同時菇房內通風不暢、溫度和濕度過高也容易滋生這三種雜菌。這三種雜菌生長初期呈白色菌絲狀,之后出現黑色、綠色孢子穗,可以造成食用菌腐爛、枯萎的現象。第六,鬼傘雜菌。鬼傘雜菌的種類非常多,可出現在春季和夏季的雞腿菇、平菇、草菇的種植階段,也是污染食用菌的主要污染菌。鬼傘雜菌具有生長快的特點,可以在最短的周期內破裂孢子進行分散傳播,所有經過鬼傘雜菌污染的培養(yǎng)料都不能再使用。第七,脈孢霉雜菌。該雜菌過去被稱為連孢霉,主要生長在食用菌菌種、培養(yǎng)料中,容易出現在春季和夏季的高溫和高濕天氣中,冬季溫度較低,發(fā)生的幾率較小。該菌出現時呈灰白色菌絲,經過48 h就可以生成紅色孢子,孢子破裂后迅速分散傳播。
食用菌種中出現的病原菌主要有真菌、細菌、病毒菌三大類。第一,真菌類病原菌。真菌類主要分為傘菌霉、小孢霉病、核斑病、軟腐病等。這些真菌主要呈白色絨毛狀,在生長后期呈現褐色斑點不規(guī)則的針尖狀,且質地較干,被污染的蘑菇不腐爛,但是會延長蘑菇的生長期,進而影響食用菌的生產質量和產量。與此同時,受軟腐病侵入的蘑菇會出現大面積倒伏、腐爛的現象,是真菌類最為嚴重的一種病原菌。第二,細菌類病原菌。細菌類病原菌主要包括褐斑病、干腐病、濕腐病三種類型。其中褐斑病又被人們稱為銹病,主要由托氏單孢菌引起,主要生長在金針菇、平菇等蘑菇上,蘑菇出現褐斑病后會出現褐色的斑點,進而不斷侵蝕整個蘑菇,導致蘑菇出現腐爛異味、裂紋,最后干枯而死。干腐病和濕腐病是由一種假單孢細菌引起的,一旦蘑菇出現干腐病和濕腐病后,就會出現干萎、腐爛的現象,導致食用菌產量減少。第三,病毒類病原菌。食用菌的病毒和其他生物的病毒生長規(guī)律是一樣的,也就是活細胞專性寄生。不同的食用菌病毒,其病狀表現也不盡相同。調查研究顯示,我國香菇感染病毒嚴重的原因是食用菌種長期使用,不更新換代,一種食用菌種如果長期得不到更新換代,勢必會導致該菌種長勢不好、產量下降、抗病毒能力下降。食用菌病毒是危害食用菌生長的主要因素之一,急需解決和治理。
長期使用一種食用菌種勢必會導致種子抗病毒能力、產量下降,所以在選種時要優(yōu)先選擇性能好、商品價值高的菇類品種。同時還應不斷引進先進的栽種設備,這樣才能提高食用菌的抵抗能力,為食用菌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當前制種容器一般選種密封性較好的蘑菇瓶或長為14 cm左右,寬為5絲左右的聚丙烯袋。質檢時,要將充氣密封好的容器用手壓至薄厚均勻,并用頸圈和棉塞將容器口密封嚴實。
工作人員應該按照生產計劃采購食用菌生產原材料,同時應該將食用菌生產原材料放置于通風、干燥、低溫處??茖W配置蘑菇種子、培養(yǎng)料以及水分。與此同時,生產企業(yè)要大力推廣較為先進的壓力容器,節(jié)約能源,并規(guī)范生產種植中的操作流程。
企業(yè)和工作人員要規(guī)范操作各種生產設備,采用科學的消毒劑不斷優(yōu)化食用菌培育和生長環(huán)境。工作人員還應根據不同食用菌生長特點,合理配置光、氣、水、溫度等條件。
要提前做好雜菌的預防工作,當發(fā)現菇房內出現雜菌后,要采取措施立即清除,包括霉點及霉點附近的料塊,清除之后,要及時補進長勢較好的食用菌種。段本要刮骨、火燒、涂石灰水等防治,并隔離出菇,分別管理。清除的雜菌要裝廢袋立即深埋或燒掉。
食用菌營養(yǎng)價值豐富,是人類必需的食用材料。要不斷強化食用菌生產中微生物災害的防治工作,提高企業(yè)生產效率和食用菌的質量,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食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