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如何提高幼兒教育質(zhì)量成為社會各界所關注的重點。種植課程是近年來所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課程,屬于園本課程的一種,但是在實際的種植課程教學過程中,種植課程更加偏向于戶外活動,影響了種植課程開設的效果。教師應當積極分析種植課程的實施意義,改善種植課程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模式,強化種植課程的教學效果。文章分析了種植課程開設的重要意義,并探討了構建幼兒園種植園本課程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夠完善幼兒園園本課程體系。
關鍵詞:種植活動;幼兒園;園本課程;開設意義;實施措施
一、 引言
科學化的教育方式必須是以兒童的切身生活為基礎,要以身邊的熟悉的事或物作為探索依據(jù),兒童種植活動簡單概括來說,就是運用身邊可以種植的材料對兒童進行實踐教學,在種植活動進行過程中,能引兒童導觀察各種蔬菜瓜果的生長,在感受到種植活動有趣的同時,既增加了童年的經(jīng)歷,留下美好難忘的記憶,又給幼兒園的課程增添了色彩,讓兒童教育向前穩(wěn)步的邁進。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應當積極學習和了解園本課程、種植活動的特點和意義,將兩者進行緊密的結合,構建高效的種植園本課程,促使幼兒綜合能力的提高。
二、 幼兒園種植園本課程的開設意義
(一)對幼兒成長的價值
種植區(qū)里不僅有花草樹木、瓜果蔬菜,還有與其共生的蚯蚓、螞蟻或者蝸牛等各種小動物,以及土壤、鵝卵石、砂石之類的自然產(chǎn)物,可以為學生提供探索科學奧秘的環(huán)境。種植園就是一個濃縮的生態(tài)園,可以讓幼兒近距離的接觸自然、了解自然,基于幼兒更加真實的種植體驗。在種植園中幼兒可以通過自主種植獲取經(jīng)驗,使幼兒在種植中探究、體驗快樂。
(二)提升幼兒的綜合水平
陶行知認為“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nèi)康恼n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他的理論再一次說明了種植活動應與幼兒園課程的開展緊密聯(lián)系起來。幼兒園種植課程的開設,不僅讓幼兒學會種植的技能,還整合了各方面的教育因素,重視培養(yǎng)幼兒形成主動參與意識、提升幼兒實踐操作能力、為師幼互動、幼幼合作搭建重要平臺。孩子們在種植活動課程以動手操作、觀察探究以及體驗分享為主線,提升了幼兒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溝通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綜合發(fā)展。
(三)豐富幼兒園的園本特色課程
大多數(shù)幼兒園開展了種植活動,但在園內(nèi)實際種植活動課程開發(fā)的過程中,多數(shù)情況都是老師根據(jù)自身經(jīng)驗的總結,缺乏一切生活都是課程出發(fā)去研究,多是為了種植而種植的活動,沒有完善、系統(tǒng)、可持續(xù)的課程體系。幼兒園種植活動課程,不僅應該包括戶外的種植活動,也包括與之緊密相關的自然角觀察、區(qū)域活動、各領域教學活動等,種植活動課程屬于園本特色,為園本特色課程的發(fā)展提供重要的助力。
三、 種植園本課程實施有效途徑
(一)書寫種植活動觀察日記
種植課程需要幼兒進行自主種植,但是如果種植課程結束之后,幼兒就不再關注所種植的作物,會影響幼兒對種植課程的認知,讓幼兒將種植課程作為一種活動對待,也無法發(fā)揮種植課程生命教育的效果。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書寫觀察日記,記錄種植植物的生長過程,并定期給植物澆水、施肥。在幼兒長期的堅持下,可以看到植物發(fā)芽、成長的過程,使幼兒對生命有新的認知,也能夠讓幼兒每天都可以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些許變化,激發(fā)幼兒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情。通過開展種植課程,兒童參與體驗,使其感受生命的意義,體味其價值,奠定“認識、欣賞、尊重、愛惜”生命的重要萌芽階段。
例如,幼兒教師讓幼兒在幼兒園內(nèi)種植小樹苗之后,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記錄樹苗的生長情況,并要求每個人都根據(jù)具體的植物表現(xiàn)來書寫自己的體會和心得。在幼兒記錄的過程中,可以使幼兒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豐富幼兒的種植知識,幼兒在澆水施肥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能夠提高幼兒的種植熟練度。兒童的生命教育作為生命教育整個歷程的起始階段,通過種植課程,使得兒童對發(fā)芽、生長、衰老、死亡有恰當?shù)恼J知,對四大現(xiàn)象會分類、會解釋、會對植物某一主要特性進行認知。因此教師需要重視書寫觀察日記的意義,不斷地督促幼兒深入到種植課程中去,發(fā)揮種植課程所具有的教學效果。幼兒教師需要對幼兒的觀察日記進行及時的評價,表揚幼兒的勞動熱情,給予幼兒以肯定,讓幼兒在種植課程中獲得成就感,提升幼兒對種植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開展種植活動
在目前的很多幼兒園的種植課程開展過程中,幼兒教師多數(shù)會將課程以活動課的形式進行教學,有一定的隨意性,不利于種植課程教學效果的發(fā)揮。幼兒教師要強化自身對于種植活動的認知,結合自身的環(huán)境特色,來完善種植課程的教學體系,通過栽種活動來嘗試開展種植課程。在種植課程開設的初期,幼兒教師可以對自身幼兒園的場地特點進行估算,分析出幼兒園場地面積的大小,并將場地進行劃分,為幼兒種植課程的教學提供實踐環(huán)境。在場地劃分結束之后,幼兒教師需要帶領幼兒熟悉場地,認識自己所負責種植的區(qū)域,為種植課程的開設打下基礎。
例如,本園校園面積小,所以多是在墻面、窗臺以及PVC管道進行立體種植。立體種植是一種新型的種植方式,可以對立體空間進行充分的利用,能夠提升種植效率和產(chǎn)量,通過新型種植模式可以使幼兒對種植活動有新的認識,對于培養(yǎng)幼兒種植技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首先向幼兒提供合適長度的PVC管,確保PVC管經(jīng)過處理后不會給幼兒造成傷害。之后讓幼兒以4人為1個小組開始向PVC管中移植植物,由于這種種植方式和幼兒的認知有一定差異,幼兒教師應當用趣味性的PPT來告知幼兒立體種植的特點和優(yōu)勢。
(三)設計不同的主題種植活動
幼兒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班級等級的不同設置種植主題,如小班開展“認識蔬菜”活動,中班開展“春天的田園”活動,大班開展“種樹小能手”活動。利用園內(nèi)主題活動可以提高種植課程的有效性,將與種植有關的活動轉(zhuǎn)化為種植課程,提升幼兒的種植技能。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激發(fā)幼兒對種植課程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讓幼兒主動投入到實踐的過程中,使幼兒在實踐中體會到種植的樂趣。在中班的種植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根據(jù)自己在種植過程中所見到的動物、植物進行繪畫,展開“植物觀賞活動”,并將優(yōu)秀作品粘貼在教室內(nèi),如“蔬菜的樣子”“美麗的花瓣”等作品。將種植課程的教學過程以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可以提升幼兒的種植技能,也能給幼兒留下更多的美好回憶。
例如,植物的種植和收獲都依賴于季節(jié)和天氣,幼兒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設計不同的主題活動。在春天的時候,幼兒教師可以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種植蔬菜,如辣椒、土豆或者青菜等,設計“春天的田園”這一主題活動。在進行種植實踐之前,幼兒教師應當向幼兒講解在種植蔬菜時需要遵守的原則,可以為幼兒播放有關于種植蔬菜的視頻,讓幼兒通過觀看視頻來學習種植蔬菜的正確流程。通過“春天的田園”的主題活動能夠讓幼兒了解到春天和種植活動之間的關系,提升幼兒對種植課程的認知。在秋天到來之后,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開展收獲活動,將幼兒在春天所種植的蔬菜采摘下來,并開展“品蔬菜”的活動。秋天是作物收獲的季節(jié),同時也是農(nóng)民伯伯豐收的季節(jié),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幼兒展示農(nóng)民伯伯收獲的圖片,并讓幼兒回憶自己種植蔬菜時所需要做的事情,使幼兒在活動中得知每一份糧食都來之不易,培養(yǎng)幼兒形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
(四)實施游戲教學,拓展種植課程
游戲教學是幼兒園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符合小學生的性格發(fā)展特征,能夠讓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下展開學習,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幼兒教師可以將游戲教學法和種植課程相結合,為幼兒營造和種植課程有關的游戲情境,使幼兒可以在游戲中加強對種植活動的認識。教師需要根據(jù)幼兒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需求設計游戲,在游戲中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撿豆子”的游戲。教師可以為每個幼兒準備兩個碗,在一個碗中放入各種豆,要求幼兒使用筷子將豆子加入另一個碗中。在限制時間內(nèi)夾出最多豆子的人即為獲勝者。通過游戲的設置可以鍛煉幼兒的手部肌肉,培養(yǎng)幼兒形成自主使用筷子的能力,同時也能讓幼兒對豆子的種類有所了解。
四、 結語
種植活動能夠帶領學生深入領略生活實踐的魅力,真切地感受到勞動的魅力,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種植園本課程的開展能夠突出園本課程的特色,促進幼兒監(jiān)控成長,提升幼兒綜合能力,如自主學習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等。幼兒教師應當不斷探索新型有效的方式來實施種植園本課程,引導幼兒主動投入到種植活動中,使幼兒能夠適應新型的課程模式。幼兒教師可以要求幼兒書寫簡單的觀察日記,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的內(nèi)心,滲透生活觀念,或者可以結合幼兒園的特色選擇不同的種植活動環(huán)境,為幼兒提供優(yōu)質(zhì)的種植體驗。
參考文獻:
[1]楊曉霞.借“親禾”之徑,拓“課程”之道:園本課程框架建構的思考[J].教育界,2020(33):87-88.
[2]高翔,胡露,盧霞娥.幼兒園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成都市金牛區(qū)機關三幼教育集團勞動教育實踐探索[J].教育科學論壇,2020(20):71-73.
[3]黃七妹.不忘初心、根植海絲,構建泉州特色的園本課程:社會領域為主的園本課程實踐[J].學苑教育,2020(13):82.
[4]許芊芊,趙霞.依托課程審議?完善園本課程:以我園沙水泥科學探究活動的發(fā)展和演變?yōu)槔齕J].幼兒教育,2020(13):19-21.
[5]朱冬.園本課程開發(fā)研究:內(nèi)涵、制約因素及路徑選擇:基于自主創(chuàng)新理論的分析[J].教育現(xiàn)代化,2020,7(32):123-125.
[6]劉健.基于幼兒主動學習的園本課程構建:“葵花課程”的研究與實踐[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0(2):47-50.
[7]劉興玉.立足生活,追逐童心:踐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構建建盞文化園本課程[J].福建教育,2020(7):12-14.
作者簡介:賈金鳳,甘肅省平?jīng)鍪?,甘肅省平?jīng)鍪星f浪縣第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