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繼華
摘 要:借助多元化教學方法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促進教學質量提升,滿足新課程改革要求的主要途徑。開展有效性語文教學,對學生語言知識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有良好的推動作用,而且對學生未來發(fā)展也有巨大的幫助。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要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初中語言課堂教學這還能夠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為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多元化教學 初中語文 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初中語文教學改革中已經有了明顯的效果,但是還普遍存在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根據研究發(fā)現,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自身學習能力方面的問題,學生僅僅為了考取更高的成績而學習,教師僅僅為了提升學生的成績而教學,在教學中根本沒有意識到學習語文的意義,導致語文課堂教學的價值沒有充分體現出來。[1]
一、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語文教學作為重點教學內容之一,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顯得尤為重要。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在全教學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借助多元化教學方式開展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眼界,而且還能有效推動課堂教學的開展。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自由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初中語文教學相比小學語文教學難度大大增加,在教材內容中增添文言文以及詩詞歌賦等,學生理解起來存在難度,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分析能力等也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學習《木蘭詩》這首北朝民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朗讀,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大大提高,而且這首民歌朗讀起來較為順暢,朗朗上口,學生能夠感受到這首民歌的語言特點,進而對接下來的教學有推動作用。
二、注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積極性
一般學生喜歡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有哪次,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采用有效的課堂導入方式,注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積極進入課堂學習中,也同樣也是多元化教學方式之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利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氛圍中。例如,在對《恐龍無處不在》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上提問學生:“有沒有學生去參觀過恐龍主題公園?對恐龍了解嗎?”然后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一些恐龍的圖片以及考古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讓學生說出恐龍的名稱,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進而帶領學生跟隨阿西莫夫的腳步去探尋恐龍的世界,深入到文章中進行閱讀,了解文章主要描繪了上億年前恐龍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況,明確這篇文章是一篇科普文章。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明顯提升,對于開展語文課堂教學是一種推動作用。[2]
三、采用角色扮演,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材文章有很多人物情境,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大多還不成熟,處于愛玩的年紀,較為樂于參與一些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因此,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的這一性格特點,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扮演文章中的角色,深入文章中,增強學習體驗。例如,在教學《阿長與‘山海經》這一課時,讓學生在扮演前先朗讀幾遍,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礎,進而挑選角色扮演者,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切忌教師自己安排,這樣會大大減少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選擇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后,很容易和文章中的角色產生共鳴,扮演效果也會明顯提升。這篇文章的角色扮演主要是阿長在新年時送福橘的情節(jié),可以讓兩名學生主動扮演阿長和文中的“我”,旁白部分再由其他學生朗讀。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能夠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同時還要注意評價,盡管學生是第一次表演,一些感情和動作沒有到位,但是還要要給予一定的表揚,讓其他觀看的學生進行評價,進而教師阿長在送福橘時的動作較為急切且真誠,可以再找兩名學生扮演,在這種角色扮演中,學生體會到阿長這一角色的性格特點,即迷信卻善良,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3]
四、采用小組合作,提高課堂教學的互動性
在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之間的學習較為獨立,相互之間不干預,這種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假如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正確,也沒有其他學生幫助,將會阻礙學習能力提升和思維拓展。小組合作法應用到學生學習中,將會是一個動態(tài)的學習過程,小組成員之間通過思考、探討和交流,進而達成統(tǒng)一觀點,形成最終答案,從而有效發(fā)揮小組學習的作用,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法,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同,而且還能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推動課堂教學的發(fā)展。在使用小組合作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要明確這種方式要求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因此,教師要引導每位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能夠將自身的知識儲備量拿出來,同小組其他成員一起交流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例如,在學習《春》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尋找有關春天的歌曲,摘錄有關春天的優(yōu)美詞句,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能夠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在正式課堂教學中,將小組查找信息進行展示和分享,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積極性。
結語
總而言之,課堂是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推動教學的正常進行;注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積極性;采用角色扮演,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采用小組合作,提高課堂教學的互動性。采用這些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習慣,發(fā)散思維,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還能有效推動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黃巍巍.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運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7):77.
[2]段文濤.初中語文多元化教學方法略談[J].學周刊,2019(29):47.
[3]丁濤.綜合性學習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