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萍
摘 要:一直以來語文能力都是以讀為先的,所以閱讀對于學生們語文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新課程標準當中也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大閱讀量,拓展閱讀面。基于此,本文就將重點對其閱讀能力的提升策略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閱讀能力;教學效果
引言:
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環(huán)節(jié),同時在語文考試過程中,關于閱讀的考查分值比重也都相對比較大,因此對于學生來說也是語文學習當中的重點,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加大對學生們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及提升。通常在具體進行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們的人生感悟以及認知范圍等內(nèi)容全部結合進去,從而讓學生們能夠融入閱讀文本的氛圍當中。所以對其具體的培養(yǎng)措施進行分析具有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激發(fā)閱讀興趣
對于學生而言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非智力因素,它是學生們熱愛學習的主要動因,在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學生們只要有興趣才能夠促使其進行積極閱讀,同時并對其不產(chǎn)生厭倦,由此變得更為快樂與高效,對此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先激發(fā)學生們的興趣。比方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巧妙的導入方式引起大家的關注,或者是在課堂上多開展一些小游戲,進一步活躍課堂氛圍[1]。例如:在教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們獨立快速地將課文閱讀一邊,然后再把課本合上,比一比看誰記住的植物種類最多,最后獲勝的學生將獲得教師準備的一個小禮物。在這種形式之下,不但能夠有效調(diào)動起來課堂氛圍,還能夠讓大家情感充沛地投入到閱讀之中,以此起到雙向作用。這樣長時間下去大家就會習慣或者是喜歡上這種教學模式,對閱讀一直持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自主去尋找更多課外書籍,這樣閱讀量自然就會得到提升。
二、確定主體地位
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之下,學生們應該要成為當下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閱讀本身就是教師和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只有個性化的閱讀方式才能夠引導大家去對閱讀的思維及節(jié)奏進行主導,從而讓大家產(chǎn)生聯(lián)想,以此更好地去理解閱讀。對此這就需要教師積極轉變原先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給大家營造出能夠與文本之間實現(xiàn)良好的情感溝通及心靈對話的氛圍,從而強化大家作為閱讀主體的基本感悟和體驗,以此學習到更多的知識[2]。在實際進行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大家基本上都會遇到很多不理解的問題,同時與其認知之間出現(xiàn)沖突,所以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將其當作學生們求知欲的重要激發(fā)點,讓大家?guī)е鼮槊鞔_的目的去進行深度閱讀,對于不理解的地方一定要多學習幾遍,這樣一來絕大多數(shù)問題就能夠在反復閱讀過程中得到有效解決[3]。比如在教授《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課文的時候,因為故事當中的轉折點相對比較多一些,當大家在讀到鄒忌的妻妾以及客人等都說他比徐公美的時候,大家基本上都無法聯(lián)系上下文去深入理解這句話所闡述的基本道理。到了后面鄒忌分析王之弊的時候,很多問題就漸漸可以理清了,比如在理解文章都當中用來諷諫齊王的時候就可以使用是類比推理的方式,這樣一來就漸漸能夠明確上文當中的基本道理,即人經(jīng)常會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在第一時間將真相的道理講出來。當這一道理出來之后就又可以將鄒忌所提出來的治國大智推理出來,即不但要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還要讓人們?nèi)ブv真話,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xiàn)成功治國的目的。文本當中故事情節(jié)之間的基本關系以及整體的故事推動方式想要完全理清就必須要運用學生的思維去進行推理,而這一點的實現(xiàn)就需要教師有效明確學生們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保證大家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充分將主觀能動性發(fā)揮出來,進一步理解閱讀的內(nèi)涵和內(nèi)容,最終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培養(yǎng)閱讀方法
學生們成長到初中的時候,已經(jīng)完全打牢了小學基礎階段的知識。在初中學習過程中基本上都是注重知識的積累,倘若在這之中大家都沒有掌握相對比較正確的閱讀方式,只是盲目地去進行閱讀,或者是泛泛而讀,并未深入理解文章的本質(zhì)與內(nèi)涵,那么最終也就不能達到理解文章的基本目的,最后也無法實現(xiàn)提升閱讀能力的基本目標。只有掌握高效的閱讀方式,才能夠確保學生們在短暫的閱讀時間當中獲取更多的信息,也才可以有效提升閱讀能力。當下相對比較高效的閱讀方式主要有:第一,讓學生們學會從文章的中心思想、寫法、層次以及題目上去進行思考和閱讀,通常題目基本上是一篇文章的表面概括,比如《看云識天氣》《蘇州園林》等等,大家在閱讀文章之前需要進行審題,將文章的基本脈絡一層一層地理清,例如文章所敘述的對象都是從哪些方面展開的,文章當中作者主要是想要表達出來怎樣的一種情感。第二,教師需要給學生教授粗讀和精度的相關閱讀方式。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比如閱讀的消化能力、閱讀理解能力等,所以大家都需要在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去學習到更多的閱讀方式,從而實現(xiàn)在不同難易程度文章當中獲取信息的閱讀目的[4]。第三,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確保大家都可以始終帶著疑問去進行閱讀,或者是在進行閱讀的時候進行對比聯(lián)想,通過對比閱讀的方式去更深層次地去理解文本。例如在學習《我的母親》這一課的時候,當大家在掌握這一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之后,就可以將這篇文章和《背影》進行比對,從而獲得歌頌親情的不同表達方式,以此去更好地感受到不同的親情與愛護,這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四、強化課外閱讀
在目前的世界背景之下,學習大環(huán)境已經(jīng)發(fā)生了翻天覆地地改變,所以學生們也不能只拘泥于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更多的還是要加大對課外內(nèi)容的學習。教師在這之中就需要讓學生廣泛閱讀一些適合學生們的好書,從而有效擴大其知識面,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當然這一點的實現(xiàn)一般都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完成。在平時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給大家推薦一些讀物。這些讀物必須要能夠促進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比如作文選、科幻讀物、中外名著以及當代青少年文學作品等等。在教授完新課之后教師還可以推薦一些和課文相關的文章,或者是和學生們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的讀物。比如風景名勝、歷史人物以及地理環(huán)境、安全防范知識等等。反正教師推薦的讀物必須要多種類,從而滿足大家的閱讀需求。
五、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給予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的尊重,能夠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從其實際需求和能力出發(fā),將閱讀教學的形式予以改變,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閱讀產(chǎn)生濃烈的興趣,進而積極主動地投身到閱讀學習當中,最后提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朱亞璀. 在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經(jīng)驗分析[J]. 教育現(xiàn)代化, 2017(12):258-259.
[2] 趙會.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新閱讀,提高閱讀能力[J]. 發(fā)現(xiàn):教育版, 2017(3).
[3] 楊德彪. 淺談如何提升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 中華少年, 2017(36):00266-00266.
[4] 高桂榮.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探究[J]. 新課程(中), 2018(5).
(作者單位:濟南市歷下區(qū)明德中學,山東 濟南 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