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莉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小學語文教育逐漸被大眾所重視,它除了能幫助小學生更好地進行交流,也對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本文重點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養(yǎng)成教育,并提出一定的見解。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養(yǎng)成教育
一位語文專業(yè)學者曾說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最終任務”。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
一、培養(yǎng)認真寫字和愛惜文具的習慣
新課改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也做出了相應的規(guī)范與要求,例如:“要強化寫字認字能力,加強引導學生獨立認真寫字,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以一年級的小學生為例,由于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剛正式接觸規(guī)范的文具,例如2B鉛筆、橡皮等,這屬于一個小學生寫字的初始階段,所以我們要針對小學生寫字習慣的養(yǎng)成做出一定的規(guī)范要求。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自我控制能力相對來說是很薄弱的,寫字常常出現走神、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從源頭入手,在日常寫字過程中嚴加管理,嚴格且認真地指導小學生進行寫字練習,例如:教師可以從拿筆的姿勢與寫字的姿勢切入,結合實際,用生動形象的方式進行講解,然后再進行學生之間的寫字評比,獎罰分明,通過強化訓練,使小學生保持正確的寫字習慣,這不僅可以有效預防近視、駝背等由于不良習慣所造成的疾病,對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極為必要的。
二、培養(yǎng)認真聽話、語言接收的習慣
眾所周知,聽與說是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聽與說的能力培養(yǎng)可以極大地增強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鍛煉小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我們知道,當別人說話時,只有全神貫注地聽才能聽清說話的內容,只有一邊聽一邊思考與理解,才能理解意思,基于此,同時結合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將傳授的知識生動而形象地表達出來,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充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主動進行思考。人在說話前,一定是將自己的思維活動轉變成語言后進行輸出的,先思考后說話是必要的,只有在心中先打一遍草稿,再通過語言進行表達,才能說得有條理,具有邏輯性。因此,老師可以告訴學生要先思考再表達,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模仿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或者可以讓教師先說前半句話,后半句由學生進行補充,到了最后,老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自主獨立地先思考再表達了。課堂教學所依賴的就是聽與說的能力,因此,聽與說的能力訓練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來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每天安排一名同學上臺演講,以此來充分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一位小學語文老師每天堅持讓一名學生上臺演講,學生可以提前做準備,題目自擬,但不能帶著原稿照念,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檢測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培養(yǎng)學生表達的自信心。
三、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位學者曾說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從理解層面來看,是獲取一種知識;從運用層面而言,是培養(yǎng)一種習慣?!币虼耍覀兛梢缘弥己昧晳T的養(yǎng)成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不僅可以汲取豐富的知識,還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因此,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應該加強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將這項工作貫穿到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光要在課后布置相應的閱讀作業(yè),還要開展多元化的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活動,為了保持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老師要在平時重視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比如說在課本上進行生字生詞批注的習慣,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生字生詞,要及時查閱工具書或者課后利用網絡進行查詢,然后將注釋標記在附近,下次再遇到這個生字生詞時,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進行應用,還可以將文章的段落、關鍵句等進行詳細地標記,之后理解課本內容時,效率就會有明顯的提升。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過程中最為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其重要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因此,要積極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從行為規(guī)范入手,加強對小學生的培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小學語文學習習慣將會使學生的未來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周文真.小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現狀及問題分析[J].學周刊,2019(18):102-103.
[2]都秋薇,吳倩.《弟子規(guī)》在現代兒童養(yǎng)成教育中的局限——基于兒童發(fā)展心理的反思[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5):166-167.
[3]李旺平.農村學校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現狀、原因及思考[J].甘肅教育,2019(8):23.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