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波
[摘 要]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語文包括語言和文字兩大方面,其中口語表達訓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口語表達訓練對于學生閱讀和表達能力的提升都有著重要意義。語文教師作為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啟蒙者,要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語言訓練的重點。本文依據小學生自身特點進行分析,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口語表達訓練的方式。
[關鍵詞] 語文;口語表達;教學創(chuàng)新
口語表達訓練是語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會口語表達”“說好話”都是語言能力的體現,強化語言訓練不僅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而且也能在側面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從學生特點來看,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表達能力,但是他們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邏輯性思維,只是通過自身的經驗積累完成日常語言表達。語言訓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小學生都需要按照拼音、識字、詞語、短句、長句的順序來進行學習,實際教學過程可以在創(chuàng)新意識下不斷探索口語表達訓練模式。
一、通過“比賽”激發(fā)學生口語表達熱情
小學語文教育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口語表達訓練可以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小學生都有一種喜歡表現的情緒,語文教師平日里要善于發(fā)現,只要是他們喜歡的事物,他們就會“打開話匣子”,不需要教師過多的進行干預,小學生自己就可以展開話題。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在教材或者讀物中找到和學生的生活接近的插圖進行提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經驗進行思考和講述“這是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好玩的”等類似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傾訴欲望,鼓勵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此加強口語表達訓練,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通過“表演”形式激發(fā)學生口語學習興趣
從個性特點來看,小學生正處于愛動、愛玩的年齡段,他們喜歡將口語和肢體語言同時進行,教育工作者可以從這個特點進行研究,讓學生在肢體動作和語言方面相互配合,激發(fā)學生的口語表達欲望。例如在目前的教材和課外讀物上,都有很多簡單的故事,在老師和學生學習完這些故事的時候,可以由老師組織學生進行“故事表演”,老師為學生分配角色,讓每一個角色都有發(fā)言的機會,也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分別進行“故事表演”,在表演中鼓勵學生自由發(fā)揮,對于故事情節(jié)可以進行簡單的編排,在熱烈的課堂氛圍中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欲望,在表演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通過詞語接力形式激發(fā)學生表達靈感
小學生本身具有一定的連鎖記憶能力,語文教師在平日里會發(fā)現,小學生可能不太懂很多詞語的意思,但是他們卻有著超強的記憶關聯(lián)能力,可以在某些時候將這種能力進行模仿式運用,而且可以將一個詞語進行關聯(lián)性展開,這是由小學生的大腦發(fā)育特點決定的。語文教師在日常詞語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種特點,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玩一些“成語接龍”“詞語接龍”的小游戲,建議將學生分成兩個或多個小組,老師以圖片形式開頭,一個組接著一個組進行詞語接龍,詞語的運用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反復累積就會加深印象,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競賽意識,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使得學生在游戲中既能放松身心,又能鍛煉語言思維,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口語表達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的語言能力、語言思維、語言運用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加強口語表達訓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語言和文字的正確理解和運用方式,語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習慣進行不斷地研究和分析,探索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方式、方法,以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作為學生訓練的關鍵點,為小學生的語文教育探索新的途徑,同時要注意口語表達訓練過程中的規(guī)范性語言教學,為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和語言運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賈素平.關注口語表達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小學語文口語表達教學探究[J].語文天地(小教版),2018(12):33-34.
[2]劉家喜.小學語文口語表達訓練探討[J].文存閱刊,2019(7):109.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自籌課題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258。】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