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要求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數學知識有著抽象性強、知識點關聯性強的特點,學生若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邏輯思維能力,很難將數學學好。因此,本文以新時代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育改革趨勢為背景,對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進行簡單探究。
【關鍵詞】? 課堂提問;思維導圖;分層教學
有了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能輕易地理解較難的知識點,明確相似知識點間的區(qū)別與聯系,針對難點重點提醒快速理清思路。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更側重于書本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速度較慢,學習質量和效率低下,不利于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為此,當務之急是探究一條符合當下小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策略,筆者認為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優(yōu)化課堂提問,給予正確引導
對于思維意識正在初步形成與發(fā)展的小學生而言,讓其自行訓練和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教學方式很不現實。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讓學生自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的教學效果就會有明顯改善。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實現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優(yōu)化課堂提問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的重要途徑。
比如,在講到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多邊形面積一章》時,如果教師上課開始就問“大家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什么嗎?”“梯形的面積是多少?”這類沒有一點過渡的問題,首先因為沒學過,學生不會回答;其次這樣的問題會極大地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其邏輯思維能力沒有實質性的作用。正確的方法是,教師現將自行剪好的平行四邊形剪紙給每位學生一張,詢問學生:“大家發(fā)揮想象,如何能將這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我們之前學過的圖形?”這時學生就會開動腦筋,主動思考,相互討論。接著。教師帶領學生沿平行四邊形的的鈍角垂直于底邊將三角形剪開,再詢問學生:“如果剛才有同學不知道如何改變,那么現在呢?”這時,大多學生都能明白將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放到另一邊就組成了一個長方形。教師再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和剛才那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同嗎?”學生大聲回答:“相同?!崩^而教師順利引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為“底×高”的概念。整個過程教師都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逐漸深入地探索知識,有層次、有主次,學生輕松理解知識,有效激發(fā)其邏輯思維能力。
二、善用思維導圖,明確學習思路
邏輯思維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學生的學習思路是否清晰。有些學生不管遇到困難的題型還是較難理解的知識點,都能有條不紊的將其攻克,這就是學習思路清晰的體現。反之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丟三落四,學了這個忘了那個,做題過程混亂,知識概念亂用,這就是學習思路模糊的典型表現。一個清晰明確的學習思路能讓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事半功倍,而思維導圖正是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思路的重要法寶。
比如,復習《整數思則混合運算》時,教師就可以做一個系統全面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整個過程教師同樣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教師首先問:“四則運算是哪四則?”學生回答后教師將“+-×÷”羅列在黑板上。接著,教師針對加法詢問學生:“加法可分為哪兩種形式?”學生思考后回答:“10以內加法和進位加法?!苯處煂⒓臃ǖ某R妴栴}羅列后,就可進行減法提問,提問方式與加法無二,針對減法的常見問題中多了“誰比誰多多少,誰比誰少多少”等問題。而針對乘法,教師首先明確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即乘法是由加法演變而來的。然后,教師針對表內乘法和多位數乘法細分知識,通過問題引導,最后再羅列出不同的題型和常見的問題。針對除法同樣從以上思路講解。除此之外還包括括號內的加減乘除,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等細節(jié)知識。當教師列完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后讓學生及時記錄和理解,切實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
三、實施分層教學,注重因材施教
受到學生自身各方面能力發(fā)育成長的速度不同,尤其在小學各班級內,不同學生間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等都會呈現出明顯的差異。若教師不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很容易加重這種兩極分化的現象,極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為此,教師應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在班級內實施分層教學,給予不同學生不同的要求,培優(yōu)補弱,實現共同提高。
在新學期開始時,教師首先就要對班級學生的數學能力做一個系統客觀的評估,繼而根據每位學生的能力高低,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層次。這并不是以成績將學生分出檔次,而是借助分層促進學生提高。接著,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就要遵循“培優(yōu)補弱”的原則。
比如,以《解決問題的策略》中的雞兔同籠問題為例。這個問題對于小學生而言不易理解,若教師僅僅為學生講述傳統的解題方法——“假設解題法”,難免會有學生不理解。因此,針對該問題教師需要將兩種方法,一種“傳統假設法”供學習優(yōu)異學生使用,一種較易理解的“數形結合法”供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使用。數形結合法其實就是將傳統假設法通過圖形呈現出現。例:籠中雞兔共8只,共有22條腿,問雞兔分別多少只?教師讓學生先畫8個圓圈,每個圓圈畫2條腿,共16條,與題中22差6條,再在各圓圈內畫兩條,直到畫滿22條。四條腿的就是兔,兩條腿的就是雞。分層教學既保證整體能力的提高,又可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綜上,雖然在新時代下培養(yǎng)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任務極為緊迫,但這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不但能幫助學生學好數學,對各科學習甚至是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都大有裨益。為此,教師需要秉持一個正確的教學理念,順應當下教育體制改革趨勢,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征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新,相信在未來的課堂教學中先進的教學策略定會層出不窮,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定會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楊士永.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