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晏蘋
摘要:很多同學由于生物難學而對學習失去了學習興趣,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對于課堂學習內容充滿期待,為整堂課的學習做好鋪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設置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過程中取長補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體驗生物學習的樂趣,發(fā)現生物的奧秘,注重實驗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
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是生物學科研究的對象,生物學包含很多概念,研究內容豐富,因此很多高中生認為生物是很難學習的一門課程。這種學習觀點造成很多同學對生物學科失去了學習興趣。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我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生物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生物學科充滿好奇,讓學生的好奇心來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學生只有對生物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有發(fā)現,有思考,有創(chuàng)新。教師在課堂上也要轉變教學方式,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銜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運用已經學過的生物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這樣學生也會獲得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下面是我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一些看法。
一、抓住導入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學習情緒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開始是導入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充分利用這個環(huán)節(jié),通過設置疑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前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帶著對知識的期待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積極主動,課堂教學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要力求問題設置能牽動學生的思緒,促使學生進入學習的積極狀態(tài),這種學習狀態(tài)為整堂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我們可以利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講授“遺傳學”知識時,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同學是雙皮眼,有的是單眼皮?父母都是A型血,而你是O型血,這有可能嗎?我們還可以引用成語、諺語和俗語。如我在講高二生物第六章《遺傳和變異》時就借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這樣的諺語和俗語來引入。又如在講高二生物第四章第五節(jié)《植物的礦質營養(yǎng)》時,就借用“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和“莊稼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來引入。生物學教學導入新課的方法有很多,關鍵是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題的內容中來,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課題設計得比較“新奇”,就能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
二、設置疑問探究合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我們在生物課堂上也要遵循新課程理念,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獲取知識,在探究中領悟生物概念,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引發(fā)學生內心的求知欲,學生也會在小組合作探究中互相取長補短,彌補自己知識和能力上的不足。在學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幫助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有所收獲,讓他們體會到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樂趣。例如,在學習“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這一節(jié)時,我在課前就設置了問題如“什么是裸子植物”“什么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除了種子裸露這一特點,還有什么特征呢”等等,然后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課外書、上崗搜集有關資料,再讓他們上課時帶來并向同學介紹。這就使他們嘗試到探究過程中的樂趣,而通過介紹自己的勞動成果,他們也獲得一種成功感。這正是我在這節(jié)教學中想要達到的效果。學生多數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對于日常生活中似懂非懂或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產生疑惑,引起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學中教給學生探究問題的實驗程序,提出一些問題,介紹一些資料,讓他們體會到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樂趣和享受成功的喜悅。
三、注重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學和生活密切相關,而且這一學科可以進行實驗操作,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生物現象和課堂上的實驗操作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如果只是單純的在課堂上講解生物知識,就會使這些知識變得枯燥乏味,毫無生氣,課堂學習氣氛也不會高漲,學生也不會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這就是我們教師忽視了生物知識的奧妙造成的。有一些生物知識我們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事物現象而獲得,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來親自感受生物現象的變化。所以,我們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將高中生物學教材中安排的分組實驗都讓學生在實驗室內操作完成,盡可能地在學生面前將教材中安排的每一個演示實驗的過程和現象展示。許多在市場上不能購買到的實驗材料都是學生主動采集來的,如:水綿、苔蘚、蕨菜、野生的小花和蚯蚓等。學生在幫助教師準備這些實驗材料的過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受到學習生物學的價值和快樂。在實驗課上學生動手操作,展示自己,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從中體驗到實驗成功的快樂與喜悅。這樣,我們充分把握好實驗的契機,組織開展好生物學實驗課教學和演示實驗,為提高學生的實驗素養(yǎng)和科學探究能力提供根本保障。
總之,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學生,鉆研教材,抓住教材中能夠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知識點,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對學習有了濃厚的興趣后,就會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突破和創(chuàng)新,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果。當然,教無定法,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我們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摸索體驗,力求讓我們的生物課堂更加有活力。
參考文獻:
[1]程克雅.高中生物教學如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6(11).
[2]展麗萍.生物教學中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