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就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情況來看,數學教師應該有效掌握課堂提問技能,以此來展開與學生們的充分交流,而且,在良好的互動過程中,數學教學效果也可以得到明顯的增強。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只強調自己的提問,并不在意學生們的回答,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問題意識無法得到有效地培養(yǎng)。為此,以下文章講述了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現狀;策略
一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們進行課堂提問,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教學方式得到了很多數學老師的青睞。而且,有效的課堂提問會積極影響多方面的發(fā)展,并帶來很多益處。但是就當前情況來看,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因此,這里首先明確了數學教學中提問環(huán)節(jié)所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重視,提出的問題沒有針對性
課堂提問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同時,也有利于聯系教材內容。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積極影響學習活動和教學活動。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方式。但是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并沒有重視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總是十分隨意的展開對學生們的提問。所以,教師的不充足準備,導致所提出的問題缺乏針對性,進而造成學生們無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數學教學效果也不理想。
(二)沒有準備把握提問難易程度,學生缺少思考時間
學生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所以他們每個人的情況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由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差異性,在面對學習問題時,往往會出現一個問題多種難度的情況?;谶@一情況,數學老師應該著手于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掌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以此來促進全體學生們的有效思考,使學生們能夠在有效問題的帶領下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但是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難以把握提問的難易程度,導致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價值無法正常的發(fā)揮出來。與此同時,課堂提問還需要學生們的思考,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但是很多數學老師并沒有給學生們充足的思考時間,這樣一來,便導致學生們無法思考問題,并難以梳理問題,最終影響數學教學效果和學生們的學習效果。
(三)教師提問為主、學生回答為輔的模式占據主導,課堂提問方式不佳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還有很多問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首先,新課程改革明確強調學生們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但是在數學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仍然占據著主要位置,強調自己的提問,學生們的回答只能夠起到輔助效果。在教學中,這一模式雖然能夠起到作用,但是卻干擾了學生數學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其次,一般情況下,學生們都是通過舉手或者是教師點名的方式來回答問題,舉手要求學生們具有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教師點名一般都是讓優(yōu)秀的學生來回答。這兩種回答問題的方式各有缺點,前一個是因為學生們主動性存在差異,教師難以做出有效的把握,后面是教師不可能了解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 提高數學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策略
(一)完善發(fā)問技能,提高提問效度
小學數學老師在對學生們進行課堂提問時,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提問方式:
1、激趣式提問。在學生們學習新的內容之前,教師可以有目的的設計問題情境,讓問題具有情趣性,這樣一來,便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欲望。2、遷移式提問。從結構和內容上來看,小學數學知識存在著相似性,而且,這其中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為此,教師應該學會用舊知識引出新的內容,由淺及深的向學生們提出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們便可以從以前學習的知識和已有思維方式的問題情境中、以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新的內容。3、懸念猜想式提問。在應用這一提問方式時,數學老師需要在提問后給學生們留下懸念,而不是先告訴學生們答案,這樣一來,便有利于學生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另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聯系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因為這樣有利于學生們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比如說:數學老師在帶領學生們學習《秒的認識》時,便可以組織學生們觀看運動會中的精彩片段——劉翔雅典會奪冠。通過片段我們可以了解到,劉翔以12秒91的成績獲得了男子110米決賽跨欄的金牌。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出問題:“劉翔花了多少時間取得了最終的冠軍?”通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引出“秒”這一時間單位。
(二)尊重學生差異性,把握問題難易程度
學生們會因為家庭因素或者是自身興趣愛好和智力等方面的影響,產生個體差異性。面對學生們的差異性,如果教師不予以尊重態(tài)度,那么就會阻礙學生們的思維發(fā)展,就難以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學生們的差異性主要是學習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師需要控制好課堂提問的難度,以合理的問題難度,促使學生們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去,并充分發(fā)散思維能力。
比如說,教師在向學生們講授“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內容時,學生們已經大致了解了分數,這有利于學生們更好地學習之后的分數運算知識。因此,在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數學老師應該根據學生能力的差異,提出具有不同難度的問題。比如說,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離開教材,提出一些具有更高難度的問題,要求學生們自己對分數性質進行總結,而對于一些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著手于課本,提出一些具有基礎性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們便可以進行有效的思考。
(三)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以往的數學教學課堂上,都是教師提問為主,學生回答為輔的課堂提問模式,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一般也都是教師點名回答或者是學生自己主動舉手回答,這種模式不利于全體學生的進步。所以,數學老師可以積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以此來有效解決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這一問題。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去,教師應該將班級中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這樣一來,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們便可以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和回答。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可以得到增強。但是教師應該注意一點,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不能夠只找優(yōu)秀的學生,還應該多多鼓勵學習成績不好,積極性較低的學生,讓這些學生們也可以主動地說出小組討論的答案。
(四)耐心啟發(fā)引導,提高導答技巧
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們遇到問題,教師可以根據以下方面,展開對學生們的有效引導:
首先,教師應該重視維護學生們的自信心。教師應該先確定學生們是不是沒有聽清楚自己的問題,或者是沒有弄清楚題意。如果學生們不存在這些方面的問題,那么教師就應該展開耐心的引導,以此來幫助學生們弄清題意。
其次,教師需要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了解他們的發(fā)展情況,但是這種關注也需要具有針對性。在面對基礎好的學生時,如果他們出現回答問題的障礙,教師可以用復習的方式引導他們,同時,也可以采用導答方式,使學生們能夠站在整體角度思考問題,同時積極聯系已經學習過的數學知識,這樣一來,便可以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但是在面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時,教師則可以保持耐心,減小學生們思考的難度,給他們提點問題答案的提示,使學生們可以獲得思考的靈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中,還存在著很多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到數學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增強。為此,作為小學數學老師,就一定要積極采用有效的教學措施,以此來完善其中的不足,使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作用能夠被充分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李曉丹.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教育界,2018,(8).
[2]劉志明.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中外交流,2018,(1).
[3]尹佳慧. 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提問技能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 新智慧,2018,(13).
作者簡介:黃東升(1980-)男,安徽廬江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