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
摘 要: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于個性化的針織服裝的需求越來越高,基于這一發(fā)展形勢,越來越多的服裝設計師在工作中追求設計理念的創(chuàng)新,不僅要保留傳統(tǒng)服裝文化的特色,同時還要在此基礎上有效利用現代印染技術,發(fā)揮其應用優(yōu)勢,從而實現針織服裝產品的開發(fā)與創(chuàng)新。這一過程中需將具有時代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使針織服裝的設計更具個性化、時尚化的特征。這樣的設計方式有助于促進針織服裝行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有利于服裝設計的創(chuàng)新與二次開發(fā)。而文章則主要針對現代印染技術與針織服裝設計兩者的結合方式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針織服裝設計;現代印染工藝;創(chuàng)新
近幾年來,針織服裝設計的過程中部分設計師都會選擇性地應用現代印染工藝,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設計極具個性化、新穎的服裝,在此基礎上,加快現代印染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進程。設計師要融入新的設計元素,獲取更為豐富的創(chuàng)作靈感。針織服裝設計過程中應有效發(fā)揮現代印染工藝的優(yōu)勢,從而為針織服裝行業(yè)的發(fā)展注入動力。接下來本文主要針對現在針織服裝業(yè)的發(fā)展現狀進行分析與探討,以下為詳細敘述。
一、現代針織服裝行業(yè)的發(fā)展現狀
針織服裝行業(yè)的發(fā)展主要經歷了兩個過程,其一為手工編織,其二為機械化生產。早在16世紀末英國發(fā)明家就創(chuàng)造了第1臺手搖針織機,經過百余年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針織服裝生產逐步從手搖針織向半自動化針織的發(fā)展方向轉變。1775年,英國克萊恩發(fā)明了第一臺特里科經編機,至1859年,第一臺雙針床經編機在英國誕生,這就為工業(yè)化針織服裝的生產奠定了基礎,工業(yè)化生產針織服裝圖案精美,同時所生產的服裝質量也較為優(yōu)良,因此備受人們的青睞。工業(yè)化針織服裝的生產使得以往針織服裝行業(yè)的發(fā)展模式發(fā)生巨大變化,代替了傳統(tǒng)手工編織的方式,同時也提高了針織服裝行業(yè)的發(fā)展水平。與此同時,針織服裝的設計也更加新穎,服裝色彩越發(fā)豐富,曾一度在歐美等各國風靡。這一快速發(fā)展的形勢要求設計師在針織服裝設計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設計出新的款式,進而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自從進入到21世紀以來,電商的發(fā)展速度不斷加快,人們提高了對于針織服裝視覺化設計的要求,要求服裝兼具柔軟性與舒適性,并提高對于服裝科技含量、色彩搭配以及紋飾等各個方面的關注,在此發(fā)展形勢下,要求設計師首先明確現代針織服裝的發(fā)展趨勢,而后相應地應用現代化工藝手段,使得服裝設計更具現代化氣息[1-2]。
二、針織服裝設計過程中現代印染工藝的結合方式
針織服裝制造需要經歷從線到面的過程,而紗線可謂是針織服裝制造的最初形態(tài),在針織服裝的制造過程中將會面臨著許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傳統(tǒng)的針織設計環(huán)節(jié)紗線外形的改變以及紗線的創(chuàng)新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特別在此工藝手段不斷完善的時代背景下,現代印染工藝的應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針梭的約束性,同時也強化了針織服飾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美的感受。
(一)熱轉移與數碼印花工藝
熱轉移印染工藝的應用需要事先將需要印染的圖案印在具有特殊性能的熱轉印紙上,而后在溫度與壓力的作用下,逐步將紙上的圖案轉移到針織面料上,這一過程被稱作熱轉移,數碼轉移印染工藝在應用過程中體現了一定的優(yōu)勢,它所印染的圖案更加逼真、細膩,同時圖案的細節(jié)也更加分明,給人以較強的立體感。數碼轉移印染工藝屬于典型的無張力加工,可應用在具有機理特征的針織面料上,從而保證印染效果。
數碼印花工藝的應用主要是有效利用計算機,借助數字技術,將印染技術與計算機有效銜接,通過這樣的方式保證印染效果。要求服裝設計人員在設計環(huán)節(jié)有效結合具體情況對印染圖案加以優(yōu)化,利用計算機技術,發(fā)揮應用優(yōu)勢,做好程序編程,而后再進行印花。數碼印染工藝的應用,需要有效控制計算機噴印設備,而后再結合實際的印染情況,基于不同顏色的染料噴射形態(tài),選擇最為適宜的針織面料印花方式,這樣的印染方法生產加工效率更高,并且不受樣式風格、顏色以及面積等各方面的約束,從而使得所設計的圖案紋樣效果更佳,保證印染質量。值得一提的是,數碼印花工藝的應用所涉及的生產成本較高,因此通常被應用在昂貴的針織面料生產環(huán)節(jié)[3-5]。
(二)雕印與反底印染工藝
雕印是現代印染技術的典型,其應用過程中同樣涉及較高的加工成本,不僅如此,整個生產過程也相對繁雜,需要在色彩相對較深的服裝底料上進行印染。染印花的過程中應當在底色上印染含有拔染劑的印花漿,而后再經過烘干、汽蒸以及洗滌等多項工序完成印染,保證印染效果。雕印印染的針織服裝其紋路較為清晰,并且也可避免印花過程中的相互滲透等諸多問題。此印染方式通常會應用在小面積線條的印花程序。
雕印印染工藝的應用優(yōu)勢較為顯著,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針織服裝生產企業(yè)意識到此印染工藝的優(yōu)勢,并將其應用在針織服裝的生產環(huán)節(jié),但是,雕印印染工藝的工序較為繁雜,同時也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就無疑會一定程度的提高生產成本,通常情況下,雕印印染工藝都會應用在奢侈品針織服中印花環(huán)節(jié)。
反底印染工藝技術的應用也意味著印染技術的發(fā)展水平已達到了一定的階段,此印染工藝的應用主要是運用不全滲透法,而后在針織服裝上對設計圖案紋樣進行印染,此技術所印染的圖案更具藝術氣息,同時也呈現了個性化的設計效果。特別是在前胸、領口以及袖口等部位可以體現針織服裝的獨特魅力。
針織服裝設計過程中,染料會受時間、溫度以及濕度等各項因素的影響,使得圖案的印染效果有所不同,這也體現了圖案的不可復制性,使得所印染的圖案更具個性化的特征。反底印染工藝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較為顯著,與傳統(tǒng)手工生產模式相比其特征更加突出,所印染的圖案效果更能引人注目,同時也提高了印染效果。
(三)扎染與吊染工藝
傳統(tǒng)手工藝人技術中扎染工藝與吊染工藝都是極其重要的技術手段,它常作為特殊防染技法的應用,扎染與吊染工藝技術的利用可使服裝視覺效果更佳,給人以和諧、柔和且淡雅之感,并能充分體會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獨特性。
針織服裝設計過程中有效利用扎染與吊染工藝措施,將會使得所涉及的服裝更加優(yōu)雅、細膩。以上工藝手段的應用無疑是對傳統(tǒng)手工編織的創(chuàng)新,為針織服裝制造與生產的機械化與現代化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最近幾年來,許多設計師在針織服裝設計過程中都會選擇性地應用吊染工藝與扎染工藝,提高了對上述工業(yè)措施的重視。比如,FENDI以及Prada等著名品牌的服裝設計師都會針對性地應用吊染工藝手段,此工藝手段的應用呈現了朦朧漸變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設計效果。在針織服裝的設計過程中有效運用扎染工藝手段,可以使得圖案紋樣更加清晰[6-8]。
運用扎染工藝可以印染太陽花、蝴蝶花以及小圓菊等等,通常情況下,應用扎染工藝都會使用平針串閘的方式,保證針與針之間的距離,而后再對線進行打結,最后進行染色,這樣的印染方式可以確保所印染的圖案紋樣更加唯美自然。利用扎染工藝手段可以使得圖案紋樣更具秩序性與相似性,同時也豐富了圖案的內容,可滿足不同人的消費需求。沾染工藝的應用需要利用Photoshop軟件以及CAD軟件等等,對圖案進行設計與配色,而后再針對性的印染圖案樣板,為接下來沾染工藝的應用打下基礎,接下來則要利用扎染工藝完成圖案紋樣的印染這項工作,盡可能使得圖案紋樣更加唯美,同時也保證過程中的生產效率。
縮絨、爛花以及植絨等印染技術在針織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范圍較廣,它更加接近人們的審美觀念。針織服裝設計的過程中若想保證印染效果,那么就要提高對于爛花印染工藝與植絨印染工藝的重視,改變傳統(tǒng)的服裝印染方式,并使得服裝設計效果達到更佳的狀態(tài)。傳統(tǒng)的服裝設計過程中通常都會采用服裝織片的方式,在實際加工過程中很多時候將會改變面料的風格,無法達到最初的服裝設計效果。而植絨技術的應用則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此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借助高壓靜電的推動作用,而后再有效利用印花技術,從視覺上使得服裝成品更具層次感,并更具藝術效果,提高其藝術魅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經分析后可知針織服裝設計中應用現代印染技術已成為必然趨勢,針織服裝在人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若想使得服裝設計效果達到更加狀態(tài),并極具時尚化與個性化的特征,那么就要有效利用現代印染工藝,使得針織服裝設計方案更為豐富,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與此同時,大大提高針織服裝的藝術價值,進而為我國針織服裝業(yè)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中元.現代印染藝術在針織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染整技術,2017(2):80-81,87.
[2]馮霖.現代印染藝術與針織服裝設計的結合[J].美術文獻,2018(1):112-113.
[3]喬卓然.淺談針織服裝設計植入現代印染科技工藝的創(chuàng)新應用[J].考試周刊,2019(44):195.
[4]鄧姬,鐘楠.淺析天然印染藝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大眾科技,2016(5):141-143.
[5]鄢宜.論現代印染藝術在針織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流行色,2019(4):49-50.
[6]陳晨.對針織服裝設計的印染技術的相關分析[J].廣東蠶業(yè),2018(1):128-129.
[7]張雯茜.現代印染藝術在針織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世界,2019(1):107.
[8]姚月霞.印染美術技巧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評《服裝設計》[J].印染助劑,2018(2):后插2-3.
作者單位:
慶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藝術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