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娟 吳潔珍 范潔玲
【摘要】 目的 探討急診分診管理控制對急診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260例急診科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130例。實驗組實施急診分診安全風險管理,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急診分診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及護理質量評分。結果 實驗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6.2%, 低于對照組的26.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為(90.04±4.52)分, 高于對照組的(75.48±5.19)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急診科患者實施急診分診安全風險管理, 不僅可以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還可提高護理質量評分,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安全風險管理;急診分診管理;急診護理質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109
急診科為醫(yī)院重要的科室之一, 主要救治各種創(chuàng)傷、意外事件、緊急事件等疾病患者, 由于疾病種類多, 病情復雜, 加之病情變化快, 故風險性較高[1]。在患者入院后實施快速、有效的救治方式, 針對風險實施急診分診安全風險管理對于救治效果及預后起到十分重要作用。本研究選取260例急診科患者展開研究, 探討急診分診管理控制對急診護理質量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急診科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260例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各130例。實驗組男67例, 女63例;年齡21~74歲, 平均年齡(43.1±10.9)歲;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APACHE-Ⅱ)評分38~55分, 平均APACHEⅡ評分(47.6±10.6)分;頭部外傷89例, 其他部位外傷41例。對照組男70例, 女60例;年齡22~76歲, 平均年齡(42.8±11.8)歲;APACHEⅡ評分37~56分, 平均APACHEⅡ評分(47.5±10.3)分;頭部外傷90例, 其他部位外傷4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急診分診護理管理。實驗組患者實施急診分診安全風險管理, 具體如下。①區(qū)域管理, 明確急診、門診區(qū), 各個急診室要懸掛明確的職能與功能標識, 張貼就診告知書與分診流程圖, 確保急診急救過程迅速、有效。②強化醫(yī)護防范意識, 定期開展培訓, 培養(yǎng)醫(yī)護人員無菌觀念, 制定院內管理規(guī)范, 做好風險教育、評估工作, 通過開展培訓、講座等方式使醫(yī)護人員的風險鑒別能力進一步提升。③制定分診標準, 為了使急診科分診護士業(yè)務能力有所提升, 要求其依據核心制度開展分診, 及時、準確對分診情況進行記錄, 規(guī)范自身行為, 積極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④成立監(jiān)察管理小組, 由護士長、科室主任以及醫(yī)護主干組成, 對急診分診科室實施多視角、全方位監(jiān)察, 發(fā)現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 通過會議討論方式完善管理辦法。
⑤風險管理措施, 要求護理人員如實上報風險事件, 做好未來風險事件的預測、上報、監(jiān)督工作, 成立風險質控小組, 護士長擔任組長, 詳細分析、探究風險事件, 以制定有效地干預方案。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及護理質量評分。風險事件包括投訴和護理意外。依據護理質量評分量表評估兩組的急診護理質量, 總分數為100分, 分數越高表明護理質量越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6.2%, 低于對照組的26.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為(90.04±4.52)分, 高于對照組的(75.48±5.19)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急診科為醫(yī)院風險較高的科室之一, 該科室患者較多, 病情變化快, 臨床救治難度較大, 且大部分患者是急危重癥, 若無法實施及時、有效的護理, 大大增加了護患糾紛、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因此, 對于急診科室實施急診分診安全風險管理, 有利于護理質量的提升。
分診是開展救治急診患者的一個重要基礎, 其主要是了解患者疾病類型以及疾病程度, 以此引導患者至相關科室就診, 保證患者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有效地治療[2-4]。由此可見, 分診安全管理工作決定著急診治療效果以及急診科護理質量。然而, 每日有大量的患者至分診臺咨詢, 故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現缺乏規(guī)范性、工作落實差等問題, 這些問題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急診科護理質量, 還容易引發(fā)護患糾紛[5-7]。
急診分診安全風險管理共分為5個部分, 包括:①明確科室區(qū)域, 在各個科室區(qū)域張貼區(qū)域功能圖、就診告知書以及分診流程圖, 其目的是為了讓患者盡快找到與自己相關的科室;②規(guī)范分診環(huán)節(jié), 每個分診崗位配備≥3年急診護理經驗的護士, 以準確評估患者病情, 利于分診[8];③提高護士安全防范意識, 通過培訓等方式考核護士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促進其風險鑒別能力提升;④成立監(jiān)察管理小組, 進一步分析、研討風險事件, 并做好各項風險事件防范工作;⑤風險管理措施, 完善、優(yōu)化分診規(guī)章制度, 實施崗位責任制, 制定文書書寫管理規(guī)范, 防止出現漏診情況, 同時要求護理人員及時上報風險事件, 對未來風險事件做到預測, 以制定出有效的風險事件干預方案, 確保風險管理工作有序、高效進行[9]。
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6.2%, 低于對照組的26.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研究資料顯示, 經急診分診安全風險管理后, 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4%[10]。分析原因, 本次研究選取例數較多, 故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相對較高。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急診分診安全風險管理后, 護理人員能夠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與流程開展工作, 使患者更快速、有效地到相關科室就診, 遇到風險事件時也能迅速制定風險事件干預方案, 這縮短了因風險事件干預方案制定不及時而導致的影響患者治療的時間, 因此, 大大提高了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 急診科室實施急診分診安全風險管理, 不僅能夠減少風險事件發(fā)生, 還可以提高護理質量,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康晶, 王柏舟. 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對急診護理質量的影響.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9, 17(5):236-237.
[2] 孫紅艷, 孫曉潔. 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探討.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 5(18):73-74.
[3] 李迎春. 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9, 7(2):120.
[4] 余敏, 陳翠薇, 張杰, 等. 精神科急診分診標準的研究現狀.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8, 45(5):55-58.
[5] 吳翔燕, 黃國連, 曾曉玲, 等. 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對提高急診護理的應用價值. 醫(yī)學信息, 2017, 30(4):219-220.
[6] 鐘敏. 風險管理對急診分診接診患者護理服務質量滿意度的影響.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5):107-108.
[7] 易瑜, 李倩, 嚴邱英. 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對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 血栓與止血學, 2018, 24(6):136-138.
[8] 陳婷婷. 急診分診安全管理結合風險管理對急診科護理質量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8, 18(64):54-55.
[9] 于毅, 錢延利. 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對急診護理質量的影響. 健康之路, 2017(9):243-244.
[10] 車根利. 急診分診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診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9, 19(12):273.
[收稿日期: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