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蘭
[摘要]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是課標版教材新增設的內容,它既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小學數學課本內容中的一個亮點。小學數學每冊教材中都安排了兩個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不同于一般數學知識教學,它以研究性學習方式為主,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以解決問題為抓手,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和發(fā)現問題,感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四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忽視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常常采用學生閱讀或自學、教師粗略帶過等教學形式,未能把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那么,怎樣開展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教學呢?本文以 《擲一擲》一課為例,談談有效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應把握“四性”。
一、數學綜合實踐教學中的“問題性”
以問題為中心的數學課堂教學,更有利于調動學生思考和探索的積極性,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幫助學生有效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在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教師應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讓問題成為數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深入思考,促進數學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
如《擲一擲》一課,上課伊始,教師出示骰子,提問“這小玩意兒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擲一個骰子,可能擲出哪幾個點數?”“同時擲2個骰子,它們的點數之和有哪幾種?”并追問“可能是1嗎?可能是13嗎?為什么?”這一系列的問題,既提取了學生頭腦中對骰子原有的認知經驗,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緊接著,師生擲骰子比賽的結果讓學生產生了認知沖突,此時,教師趁熱打鐵生成問題“針對比賽結果你有什么想說的?”“剛才的比賽,誰贏了?你認為會是一次偶然,還是必然的規(guī)律?想知道其中的原理嗎?”拋出問題后,再引領學生展開新課的探究之旅。課尾,提問“剛才我們通過實驗、統計、組合等方式解決了“擲2個骰子,哪些點數之和出現次數多”的問題,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例子嗎?”這一問題意在讓學生尋找實例,頭腦中呈現出已有的信息和生活經驗。之后,教師借此引出某超市為了促銷正籌備抽獎活動 :購滿299元物品即可參加擲骰子抽獎活動,一次擲兩個骰子,憑點數之和兌獎。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果你是經理,準備怎么設獎項?”“如果你是顧客,你期待怎么設獎項?”利用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主動參與設計獎項的活動,并積極交流自己的設計方案和理由。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通過問題情境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熱情。
二、數學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活動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更應該以“實踐”為基礎,為學生提供多種探究活動,讓學生“動”起來,給予每位學生動手創(chuàng)造的機會,為學生搭建施展才能的平臺。
如在《擲一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弄清“同時擲2個骰子,和是幾出現的次數多?”這一問題,教師可設計探究奧秘的實驗活動:為學生提供骰子、小籃子、表格等學具,讓學生2人一組輪流擲骰子,并在表格上做好記錄,和是幾,就在表格中數字幾的上面涂一格,直到某列數字涂滿,實驗活動結束。通過此活動,學生很容易弄清“同時擲2個骰子,和是5、6、7、8、9出現次數較多的”這一規(guī)律。
再如,在擲骰子的實驗活動中,受時間的限制擲骰子實驗次數有限,一些同學的實驗結果中5~9出現次數多的情況并不那么明顯,這讓學生對規(guī)律產生了認知沖突。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理解事物的偶然性和規(guī)律性,教師創(chuàng)設“想象活動”,學生按教師的提示做“想象活動”,閉眼想象:①同時擲兩個骰子,擲100次兩個骰子的和出現的情況統計圖會是怎樣的?②擲500次,兩個骰子的和出現的情況統計圖會是怎樣的?③擲1000次呢?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頭腦中構建統計圖的樣子,再借助多媒體課件呈現擲1000次的統計圖?!跋胂蠡顒印蓖黄屏藢嶒灮顒哟螖档木窒扌裕寣W生直觀形象地體驗到實驗次數越多規(guī)律就越明顯,進一步感悟到點數之和5~9出現次數多的規(guī)律。
有效的實踐操作活動有助于點燃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學生在動眼、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有效提升數學素養(yǎng)。
三、數學綜合實踐教學中的“實踐性”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是發(fā)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重視開展有效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加深體驗,積累操作經驗。
如在探究“哪些數出現的可能性大?”環(huán)節(jié),教師組織開展小組實踐活動,給每位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經過實驗發(fā)現點數之和5、6、7、8、9出現的次數較多,點數之和2、3、4、10、11、12出現的次數較少;學生還發(fā)現點數之和2、12不容易擲出,點數之和7出現的次數最多……由于兩個骰子點數之和出現的規(guī)律是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中探索發(fā)現的,所以,自然也就容易理解,記憶深刻,掌握較牢固。
在“驗證、揭示奧秘”環(huán)節(jié),探究“為什么和是5、6、7、8、9出現的次數較多,規(guī)律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教師安排另一實踐活動,讓學生動腦思考,嘗試寫出點數之和的組合方式。學生運用組合知識探究得出:“兩個骰子點數之和共有36種組合方式,點數之和7的組合方式有: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學生還發(fā)現1和6、6和1是兩種不同的組合方式。這一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骰子點數之和的組合方式決定了骰子點數之和出現的次數,促使學生將操作經驗鞏固和內化。
學生在思考、操作、應用的實踐活動中,多種經驗參與其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理解了規(guī)律,既獲得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又發(fā)展了知識應用能力,提升了數學活動經驗。
四、數學綜合實踐教學中的“反思性”
教育心理學研究認為,感性層面的活動經驗只有通過反思、交流才能使之清晰化、系統化,并提升為有效的活動經驗。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在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要教會學生思考,尤其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
如在《擲一擲》一課的教學中,學生經過擲骰子的實踐活動發(fā)現了同時擲2個骰子點數之和的規(guī)律,并研究了規(guī)律背后的原理所在。操作活動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回顧擲骰子活動過程,提問“回顧老師與同學們玩的游戲,你知道老師為什么會贏嗎?有找到什么規(guī)律嗎?”留足時間讓學生回顧、反思、交流,梳理經歷的猜測、實驗,總結發(fā)現規(guī)律、驗證規(guī)律的學習過程,分析、歸納得出教師能贏的奧秘。在回顧反思中,學生既內化了新知,又生成了數學能力。課尾,讓學生對照學習目標,交流學習收獲和學習疑問。此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學會反思,梳理知識要點,與同伴交流學習經驗,學會分析、總結、強化新知。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研究分析、歸納總結,是對學生的感性經驗加以概括和提升,有助于學生積累數學學習經驗,加深對知識的印象。
總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應該是有趣的、多樣化的,且具有現實意義的。教師要認真對待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采用多種有效的實踐活動策略,把握好“四性”,讓學生在有效的實踐活動中獲取數學知識,積累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會思考,學會應用,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發(fā)展數學思維品質,從而進一步提高數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蔣曉榮.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數學學科有效整合的策略探討[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13,(05).
[2]許鳳鳴.對數學活動經驗積累的教學探究——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擲一擲》教學為例 [J].教育藝術,2016,(04).
[3]王欽敏.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主要變化與精神實質[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2,(05).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