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瑜 陳柳竹 喻珊 張曉宇
摘? ? 要: 語文教材是當前學生了解文學作品、作家,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所以,語文教材中現(xiàn)當代文學篇目的選擇至關(guān)重要。時下高中語文教材版本多樣,對魯迅作品的選擇各有傾向。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是近年來教材選編中較新的版本,從課本內(nèi)容看該教材重人文精神培養(yǎng),對魯迅作品的選編有獨到之處。
關(guān)鍵詞: 高中語文? ? 教材選編? ? 部編版? ? 魯迅
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在編著過程中重人文視野的發(fā)現(xiàn),課文的選擇、課后習題的安排和單元主題的制定無不彰顯著這一特征。魯迅作為現(xiàn)當代文學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部編版教材在編排過程中分文體選擇出三篇文章,分別是小說《祝?!?,雜文《拿來主義》和散文《記念劉和珍君》。
一、魯迅作品淺析
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共涉及魯迅作品三篇,這三篇作品分屬不同題材,無論是立意或藝術(shù)特色各有不同。
(一)《祝?!?/p>
《祝?!肥囚斞傅男≌f代表作之一,反映了辛亥革命后舊中國的黑暗現(xiàn)實,通過祥林嫂的悲慘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下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
1.富有特色的人物刻畫
文中從祥林嫂初到魯鎮(zhèn)-再到魯鎮(zhèn)-死前相遇三次外貌描寫中可以展現(xiàn)出舊社會對婦女的摧殘壓迫。祥林嫂第一次到魯鎮(zhèn)的肖像: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但兩頰還是紅的。
祥林嫂第二次到魯鎮(zhèn)的肖像:頭上扎著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上已經(jīng)消失了血色。眼睛:順著眼,眼角上帶著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了。
第三次描寫祥林嫂在捐過門檻插手祝福卻遭拒絕后“臉色同時變作灰黑,只是失神地站著?!诙?,不但眼睛窈陷下去。連精神也更不濟了……否則呆坐著,直是一個木偶人”。
三次變化反映了祥林嫂悲劇的幾個過程,祥林嫂被不斷地摧殘折磨,她的一生也被葬送在這吃人的制度里。
2.思想革命的理性認識
《祝福》的思想意蘊,首先應(yīng)將其與中國思想革命結(jié)合起來考察,主要體現(xiàn)魯迅對中國社會的理性認識。小說中祥林嫂賴以生活的家庭是魯四老爺?shù)募?。魯四老爺是一個大罵“新黨”“講理學的老監(jiān)生”。祥林嫂第一次到魯家,他“皺了皺眉”,分明“討厭她是一個寡婦”。他是按照封建禮教的思想觀念防范祥林嫂的,最終導(dǎo)致了祥林嫂的精神崩潰。顯然,魯四老爺本人不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盤踞他心靈深處的封建禮教思想才是殺死祥林嫂的真正“元兇”[1]。
(二)《拿來主義》
《拿來主義》是魯迅極具個人特色的一篇雜文,被收錄于《且介亭雜文集》中,嬉笑怒罵間傳遞出的卻是魯迅極具有深度的思考。
1.清晰的論證思路
《拿來主義》一文從題目便交代了作者想要論述的觀點:拿來主義。文章開篇從近些時間的幾樁趣聞入手,送古董入巴黎,送古畫入歐洲,送梅蘭芳入蘇聯(lián),種種現(xiàn)象作者以一個詞語概括“送去”。緊接著,就“送去”主義作者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從為子孫后代考慮的角度不該單純地奉行“送去主義”。話鋒一轉(zhuǎn),作者由“送去”進入“送來”,開門見山地指出“送來主義”在中國依舊是行不通的。在“送來”與“送去”的對照下,作者終于拋出了他真正提倡的觀點,國人應(yīng)奉行“拿來主義”。
“送來主義”與“送去主義”的對照在前,“拿來主義”的提倡在后,本文的論述思路一目了然、清楚明晰。
2.形象的比喻論證
《拿來主義》的成功之處,除了清晰的論證思路,更在于生動形象的比喻。
拿來主義本就是抽象的概念,作者將對其的闡述具象為一種比喻。擁有大宅子的青年正是此時處于動蕩局勢中的國人,而大宅子正是所謂的文化遺產(chǎn)。魚翅正是文化遺產(chǎn)中有益的精華部分,對于精華當然不必膽怯只需吸收便可。鴉片又好比文化中落后與先進并存的部分,作為拿來主義的奉行者,不必因它的害處而恐慌,相反應(yīng)去短揚長。至于煙槍這類文化里的古舊東西,完全可以加以利用,用作教育后代的反面教材。如此幾重比喻,對于拿來主義的內(nèi)涵,我們應(yīng)當有的態(tài)度手段都被以一種新穎生動的方法闡釋完全。
(三)《記念劉和珍君》
《記念劉和珍君》是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現(xiàn)代散文專題中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篇悼念性散文,出自魯迅的《華蓋集續(xù)編》。
1.精湛的寫作技巧
文中對劉和珍的描寫不多:“常常微笑著,態(tài)度和溫和”“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從這些事跡不難看出她的品質(zhì):本性善良,熱心政治運動,不畏犧牲。這與殘暴的軍閥政府和惡意無恥的閑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只用了只言片語,就將劉和珍和段政府及走狗文人的形象概括得言近旨遠。文章的思路是謀篇布局的安排,從由愛到憎的邏輯順序,將記敘、議論和抒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表現(xiàn)出了一個現(xiàn)代知識分子不屈不撓的反抗意識和批判精神,突出了作者的寫作動機。
2.表現(xiàn)力極強的“警句”
《記念劉和珍君》中有相當多富有表現(xiàn)力的句子,如經(jīng)典警示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薄俺聊?,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如對偶句:“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濒斞缸鳛橐唤槿鯂用?,當初棄醫(yī)從文,是想要為國民做一些改變的,想用文字的力量喚醒國民意識、民族意識,然而探索了許久,始終沒有找到中國人精神的出路,只能吶喊、彷徨,批判國民的劣根性,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審視社會反映的現(xiàn)實。
二、單元教學背景及目的
課文被放置在單元環(huán)境下,單元的教學目的決定了作品在教學方面的側(cè)重點不同。
(一)《祝福》
從《祝?!匪诒匦奕诙卧梢钥闯鼋虒W目的在于鼓勵學生欣賞和體會小說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側(cè)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文本的人文性。本單元的寫作指導(dǎo)則是“小小說試做”?!蹲8!愤@篇現(xiàn)代小說在寫作技巧上非常具有深入探究的地方,許多經(jīng)典手法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寫作方法。比如祥林嫂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學習環(huán)境描寫、外貌描寫、倒敘插敘等手法,利于學生吸收借鑒作者的寫作技巧,從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提高。
(二)《拿來主義》
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將《拿來主義》編入必修四第三單元思辨類文章中,從單元主題不難推測出將《拿來主義》歸入此單元,是緊緊扣住《拿來主義》議論文的體裁。
《拿來主義》作為一篇論述清晰的雜文,若只是簡單地從主題將其歸類有些淺顯了。同時本單元的寫作指導(dǎo)內(nèi)容是:論說文--如何辯駁?!赌脕碇髁x》是一篇極具魯迅個人風格的雜文,全文論證方法豐富,論說思路清晰,不乏“神來之筆”,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學習這種行文風格與思路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充其量只能習得一點文字上的皮毛。因此在寫作指導(dǎo)的編排上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三)《記念劉和珍君》
《紀念劉和珍君》出自部編版教材必修二第二單元現(xiàn)代散文部分。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引導(dǎo)學生把握現(xiàn)代散文的情感與思辨、敘事、抒情與議論的綜合運用。魯迅在這篇文章中自然地交代了寫作用意和旗幟鮮明地表達了個人的思想感情,希望通過文字的力量喚醒“庸人”的清醒意識。同時,文章對于劉和珍的懷念嘆惋之處又極富感情色彩,令人動容。
同時部編版教材本單元寫作指導(dǎo)是:散文試做?!队浤顒⒑驼渚愤@篇課文內(nèi)容很豐富,其中的經(jīng)典句子有利于學生對寫作素材的積累,且在人物形象描寫上詳盡具體,有利于學生把握對于人物寫作的刻畫。但是課文篇幅較長,含義深刻的句子較多,對于剛步入高中的學生來說,閱讀文本的難度還是相當大的。魯迅的散文同樣是極具個人風格的,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幾乎很難學得其精髓。
三、選編分析及建議
作為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魯迅的作品毫無疑問應(yīng)當被放入語文教材。但是魯迅的文章具有多種特點,一方面魯迅的文章具有深刻性,另一方面由于時代的隔閡及魯迅先生晦澀的文字,使當代中學生害怕閱讀魯迅先生的文章。魯迅的小說《祝?!贰㈦s文《拿來主義》和散文《記念劉和珍君》被選入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這種編排具有合理性,但仍需進一步完善。
(一)注重選編教材的遞進性
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較為成熟,形成了一定的鑒賞能力,因此選編教材的時候可以挑選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但鑒于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更要注重選編教材的遞進性。
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小說《祝福》講的是祥林嫂悲慘的遭遇,表達的是魯迅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抨擊?!蹲8!返娜宋镄蜗篚r明,寫作手法多樣,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學生可以逐漸走進那個時代,了解導(dǎo)致祥林嫂悲劇的真正原因。《記念劉和珍君》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紀念性散文,希望喚醒國人的“庸人”意識,然而當代高中生離那個時代較遠,很難切身體會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因此教授此文時,教師要適當補充背景知識,關(guān)注學生的理解能力,循序漸進地理解此文。
總的來說,在選編教材的時候,我們需要挑選一些具有深刻性的文章,但更要注意文章之間的遞進性,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實際情況,注意教師的合理引導(dǎo)。
(二)注重選編教材的思想性
2001年修訂的《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币虼耍Z文教材必須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選編教材時要考慮文章的思想性。
魯迅的文章思想性十分深刻,選擇篇目的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當代高中生最需要的是何者。《祝?!访枋隽讼榱稚┍瘧K的一生,從知識分子的視角表現(xiàn)了婦女的無助和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離現(xiàn)代社會雖有距離,但也不是毫無聯(lián)系,有利于中學生將故事情節(jié)與社會現(xiàn)實聯(lián)系在一起,探討人性與社會的關(guān)系問題。《拿來主義》這篇文章具有鮮明的歷史背景,在國民政府崇洋媚外、出賣民族文化財產(chǎn)的情況下,魯迅通過嬉笑怒罵的形式對當時這種現(xiàn)象進行了抨擊?!队浤顒⒑驼渚肥且黄貞浶陨⑽模斞赶壬谖闹斜磉_了對劉和珍這樣的愛國人士的尊重和敬佩愛國主義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向?qū)W生傳遞。
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三篇文章,適當?shù)貙⑦f進性與思想性結(jié)合在了一起,減少了學生與魯迅作品的隔閡。編選教材時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再進一步提高作品的思想性。
四、結(jié)語
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在選編上有其獨特的想法,對魯迅經(jīng)典篇目的選擇有其獨特的見解。但語文是一門人文性、綜合性極強的學科,語文課本作為教學的主要工具,因此入選經(jīng)典篇目的意義并不在于讓學生模仿,而在于體悟其中的意蘊精髓,如此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育方可稱得上有益。
參考文獻:
[1]傅麗霞.對《祝?!匪枷胍馓N的多元解讀[J].語文教學通信,2005(06).
項目來源:常熟理工學院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訓(xùn)練計劃項目,名稱:高中語文教材中現(xiàn)代文篇目構(gòu)成的分析與研究——以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