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興紅
【摘要】隨著課堂多維互動有效性研究的持續(xù)深入,老師們也在積極探索互動教學的新方法。加強中學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互動可以改變基于“教師和教材”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確立學習者的主體位置,通過師生互動合作增進師生感情,增強學習者交流協(xié)作與語言表達能力,培育其獨自思索、分析概括的技能。本文在中學語文講堂師生互動的基礎上,分析了該教習方式的概念、需遵循的必要條件和當前出現(xiàn)的問題,并為教師提供相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師生協(xié)作互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新課改強調(diào)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習者的個性化發(fā)展,主動促進課堂交流氛圍,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課改的中心思想已被教學者們深入貫徹到日常的教習中并獲得了相當?shù)某尚?。其中,師生協(xié)作互動式教習成為中學語文的重要教習方式。
一、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概述
互動式教學模式是指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形式。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發(fā)展過程,在這些互動活動中,加強了人與環(huán)境對講堂教習的共振效應,從而更好地完成了教習目標。這里的重點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此種方式是培育學習者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典范,特別重視挖掘?qū)W習者的內(nèi)在動力,激勵其主動求學力,因此要求講堂必須具備互動性、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師生互動需遵循的必要條件
中學語文課堂教育是“交流”與“協(xié)作”的活動,在教師與學生的協(xié)作交流中,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整個教學行為能激起學習者主動去探查、實踐、推論、論證及交流。
(一)激起學習興趣是其必要前提
興趣是學習者自動參與教習活動的必要的前提條件,教育中老師要能站在心理學的角度,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點”,從而引領學習者主動去了解、探究、回憶。
(二)引導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是其內(nèi)在動力
在教學中,教習者需要指導學習者掌握常用的調(diào)查方式,讓其穿透事物的表征發(fā)覺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師生可以各自憑借自身的經(jīng)歷,在教授學習中進行意見的交流、協(xié)作的討論,完成知識的掌握。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是其內(nèi)在要求
語文的學習來源于生活,在教習中可以依據(jù)學習者的知識特性,將課本知識與其生活場景結合起來,讓語言成為可以被看到和使用的知識,學生就可以更多地參與學習,同時也有利于其養(yǎng)成用語文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三、目前師生互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一)為求互動刻意發(fā)問
老師經(jīng)過精心的策劃與備課,在講學時很大程度上能夠猜到學生的反應。例如,在教學中老師常常會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你是怎么想的?”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學習者通常都能做出預想的回答。如果不管學習者是否真有疑惑而刻意去提問,根本不可能對學習者的思維造成影響。
(二)教育機會不均等
在實際的教習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常只局限于老師和某幾個學生之間,有些學生因為知識掌握不牢、沒有提前預習、思維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膽小害羞等,不敢主動舉手回答問題,不敢與老師互動,使得教習中的互動出現(xiàn)了機會不均等的情況。
(三)互動方式過于自由
有些老師把互動講習誤認為漫無目的的對話,認為只需要和學生多討論多做游戲就可以了。學生雖然對這樣輕松自由的氛圍興趣濃厚,但對于在課堂上“應當學到什么,學會什么”并不是很清楚,很多學生課后對有關知識、問題的理解并不清晰。
四、互動教習方法探索
語文講堂學習中,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交流是教師理解學生思維情感的最簡單便捷的方式,可以使師生在相互接納平等對話的基礎上獲得愉悅的精神交流,使學習者用理解的態(tài)度完成角色的轉(zhuǎn)換,自動參與到講堂的學習中。
(一)搭建融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建寬松融洽的課堂氣氛
要想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就必須先與學生搭建起良好的關系,要對學生的日常生活給予充分的關注,讓其體會到來自于教師的愛護,讓他們對教師產(chǎn)生信賴感。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講堂上拋開對教師的懼怕情緒,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說出自己的疑惑,進而實現(xiàn)講堂的有效互動。創(chuàng)建寬松融洽、彼此接納的講堂氛圍也是促成講堂深入互動的前提。寬松融洽的氣氛可以使學生思維開闊,開發(fā)其創(chuàng)造想象力。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處處體現(xiàn)“師愛”,尊重學生,愛護學生。
(二)合理設置教學情境,引起學習者的共識
設置教學情境是中學語文講習導入的重點。在講習中,教學者可以根據(jù)所要教授的內(nèi)容,設置合理的講習情境來引發(fā)學習者互動。教師在設置情境時必須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聯(lián)系,讓學習者有置身其中之感。例如在講授《桃花源記》一課時,教師可以從春天公園里面桃花盛開的情境講起,引導學生探索桃花源的風景,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也可以與前段時間討論熱烈的唯美電視連續(xù)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聯(lián)系起來,給學生播放劇集里面桃花盛放的場景,讓學生體會“落英繽紛”的盛況。然后老師可以要求學生列出一些和“桃花源”相似的地方,并鼓勵同學們與大家分享。在欣賞完桃花源的美景之后,老師還可以讓學子們發(fā)散思維想一想:為什么漁人走出桃花源之后,幾次尋訪卻再也找不到了呢?如果漁人后來又找到了桃花源的入口,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教師可以和學生們一起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讓其深入了解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意圖,加深同學們對課文的理解。
(三)靈活采用多種教習方式和教習方法
為了增加學習者的積極主動性,教師也要學會利用現(xiàn)代科技作為輔助的教習方法,例如運用多媒體來給學習者展示一些教學問題和生活情境,再配上音樂動畫等,既給學習者添加了新鮮感又給予其一些啟示。比如在講解《赤壁》一詩時,教師可以播放有關赤壁之戰(zhàn)的電影或電視劇片段來引導學生理解這首詩所提到的歷史事件。然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分角色來表演課文內(nèi)容,讓其理清文章中的人物關系。之后,還可以和學生們討論:赤壁之戰(zhàn)為什么會取得成功?曹操為什么會同意將船綁在一起?讓學生們各抒己見,最后由教師來進行總結,并有針對性地解釋這些問題,以提高課堂效率,確保教學效果。
(四)積極合理地給予正面評價
教師對學習者給以合理的積極的正面評價,對其有著巨大的肯定和激勵效果。在互動中,教學者可以運用豐富多彩的、積極正面的評價語言,加上激勵的眼神、表情和動作,再附送自創(chuàng)的贊美表情包貼紙,一定會俘獲學習者的心,令其感到元氣滿滿,充滿向上的動力。除了老師給予的評價之外,老師還可以充分組織同學們自評和互評,讓他們在互評和自評中察覺自己的優(yōu)秀之處和不當之處,從而針對問題改進、完善自我。
五、結語
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為講堂教習中的一項重要的教學方法,其運用不僅可以提升講堂教習效果,更能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因此,無論是從學習者知識水平的提高還是從中學語文講堂教習水平的提升來看,都需要將師生互動教習策略應用于中學語文講堂教習活動中。在具體的教習活動中,教學者可以給以學習者充分的生活關注,并給以其正確的學習指導,讓自己成為學生生活中的家庭成員,對其展開學習輔導,并與其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為講堂互動的高效性提供基本保障,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言知識的講習目標。
參考文獻
[1]賴詩明.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有效策略[J].考試周刊,2015(2).
[2]周大鸝.淺議初中語文課堂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6(4).
[3]侯楊莉.初任中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研究—基于師生互動的視角[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