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妮曉
【摘要】筆者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課型特點設計出自讀程序,構建了“五讀”的閱讀教學模式:初讀—議讀—精讀—美讀—誦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五讀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睆?zhí)锶粝壬f:“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是讀。”《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弊x,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反復讀,滾雪球地讀,才能使課文的語言進入學生的心田。讀這么重要,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統(tǒng)一起來,要依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及閱讀課型特點設計出閱讀程序,構建語文閱讀課堂 “五讀”的教學模式:初讀——議讀——精讀——美讀——誦讀,層層推進。
一、初讀課文,是悟的基礎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健康需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懂一篇課文,知道課文說些什么,首先就要讓孩子去讀課文,對語言的感覺,對文章思想的感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感受。
我在教學《掌聲》這課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并且提出一個要求:“你能讀懂些什么?”一讀好,學生們就紛紛舉手要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拔抑肋@掌聲是為小英鼓的”“我知道了同學們是? 為小英的變化而鼓掌”“我知道了小英由一個自卑、憂郁的女孩子變? 成一個活潑勇敢的女孩子”等。學生是那樣迫不及待地要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即使是最粗淺的感悟,他們也是欣喜若狂,躍躍欲試。那是他們閱讀后真正的思想在努力呀!這種極具個性的思維火花,是多么令人興奮。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基本理清作者的思路,奠定了悟的基礎。
二、議和讀結合,是悟的最高呈現(xiàn)
議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色調。課堂上引導學生議和讀結合,讓學生在初讀感悟了文本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朗讀與評價,做到讀后有議,讀后有答,讀后有反駁,讀后有爭辯,讓學生在讀與議中思考、感悟、吸取。
我在教學《坐井觀天》這課時,讓學生自由讀第三次對話,邊讀邊想:小鳥和青蛙都是笑著說的,他倆的笑各有什么含義?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先自由朗讀再分角色朗讀,再討論上面的問題。因為在討論時,學生閱讀體驗開啟,通過發(fā)表見解,傾聽發(fā)言,當學生自我的見解得到肯定時,學生會產生一種讀書獲得成功的快感,而當學生自己的見解受到同學反駁時,會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學生學習過程中只要有了主動積極的思考,對課文的閱讀就有了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指導老師。學生對讀課文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主動學習的讀、議,就很容易體會到小鳥和青蛙的心理和性格特點,就能增強角色意識,達到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和能力,為下一步的精讀打下基礎。
三、精讀課文,是悟的核心
精讀課文就是要把課文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全面地把握,綜合地理解。因為多讀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領悟文中作者遣詞造句之妙,學習作者布局謀篇之法。因此教師必須抓住關鍵語段詞句引導學生讀悟,走進文本核心。
如在教學課文《東方之珠》,老師只要實實在在地抓住文章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去品讀,學生就能感受到“東方之珠”的輝煌、亮麗。只是老師要注意在學生初讀議讀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借助圖畫和相應的語言文字,精讀感受“東方之珠”的繁華的街市、迷人的夜景。讓學生反復朗讀文中精妙的比喻句,展開想象:站在太平山山頂,清風徐來,美麗的維多利亞灣夜景盡收眼底,眼望繁燈閃耀,心里也似乎跳躍著一盞盞閃爍的明燈。這樣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地精讀,深入理解作者為什么會把“港灣里的燈光”“馬路上的車燈”分別比喻成五顏六色的焰火濺落人間和閃光的長河奔流不息,學生理解了文本就會與作者產生共鳴,就自然激發(fā)了學生熱愛香港、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這個閱讀理解的效果。
四、美讀課文,是悟的升華
美讀,是把作者的情感通過學生自己的朗讀傳達出來,設身處地,入情入境、聲情并茂地讀,激昂處還它一個激昂,委婉處還它一個委婉……這是葉圣陶先生特別推崇給老師教給學生的一種讀書方法。這里的“美讀”,既是讀的一種訓練方法,又是讀的理想境界,是傳達課文所蘊含的美,獲得美感,引起思想共鳴,是悟的升華。
如閱讀《西湖》,我重點引導學生感悟了文中詞句所描繪的西湖的美。首先出示了課文插圖,介紹圖中景點,然后讓學生說說西湖怎么樣。學生都說西湖很美。于是,我出示了文中總寫西湖美的句子:“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弊寣W生體會這句話的意思,把作者描寫的看到的美景還原為圖,感受作者的心情。教學第三自然段,則放手讓學生自讀,圈出表示景點的詞,然后畫出它們的位置及樣子。學生畫得興趣盎然,一些詞語就在學生的讀讀畫畫中理解了。第四自然段,我則讓學生邊聽老師范讀,邊閉眼想象那景象。然后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感受。學生學得入情入境,與作者感同身受。
五、誦讀課文,是悟的再現(xiàn)
誦讀是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的誦讀,是在不斷積累言語和情感的過程,是悟的再現(xiàn)。而悟的過程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若提升了,學生語言的概括、組織及表達能力就會加強,最后會作用于日常說話寫話上,就能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得簡明、流暢、連貫、得體、有條理;誦讀的過程,能夠讓學生從不同的言語中體味文章所抒發(fā)的不同程度的思想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思想共鳴,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入選小學語文書里的文章蘊含著各種美,學生多次誦讀,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文章言語的含蓄美、形象美、音樂美的感染能力,還能從篇章結構中領會文章的旨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用語言描摹表情達意的能力。
因此,我密切關注學生課堂中的誦讀感悟。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抓重點詞語、句子,反復誦讀、感悟。如我教學《軍神》這課時,讓學生反復誦讀“像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這句話,讓學生體會劉伯承將軍那比鋼鐵還要堅硬的意志。這樣,課堂上通過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既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又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由“接受者”成為“發(fā)現(xiàn)者”。
好的文章,需要我們認真反復朗讀體會,對文章的美妙之處、精彩之處,要學會緊扣關鍵語句詞語用心朗讀、美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閱讀課文,文質兼美,老師教學每一篇課文,都要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讓學生在課文中多走個來回,通過初讀課文、議讀課文、精讀課文、美讀課文、誦讀課文五步,給學生提供運用知識的空間,營造運用知識的氛圍,發(fā)掘運用知識的源泉。這樣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知識的能力會大大加強,思維將會更有條理,創(chuàng)新意識將會更加強烈,從而使學生成為真正的閱讀主人,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參考文獻
[1]馬曉霞.“五讀”俱全,盡享書香快樂[J].教師,2016(24).
[2]肖明英.古詩教學中的“五讀”[J].課外語文,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