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
【摘 要】在我國教育發(fā)展過程當中,大中專是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給社會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在大大中專教學過程當中,語文是重要的一個學科。長時間以來,大大中專教育工作者都對語文學科比較關注,然而通常情況下,傳統(tǒng)大大中專語文教學主要是對簡單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對學生人文精神滲透教育有所忽視,不能收到理想的大大中專語文教學的效果。所以,大大中專語文教師需要對教學過程內(nèi)的人文精神滲透進行注重,讓學生通過正確的人生觀以及世界觀來給未來人生發(fā)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關鍵詞】大中專語文;人文精神;滲透教育;研究;探討
人文精神為人類自我的修養(yǎng)。它要在人們各個教育時期的各學科教學過程當中潛移默化滲透,更好的形成學生對人的價值以及追求等方面的精神文化觀,進而形成整體發(fā)展的理想人格[1]。人是萬物的靈長,是由于人有著人文性。大大中專院校在教育的過程當中,滲透人文精神最好的學科就是語文。因此,本文從大大中專語文教學滲透人文精神入手,對大大中專語文課文中的人文精神進行了概述,闡述了人文精神在大中專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現(xiàn)狀,最終提出了大大中專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教育策略,力求給大中專語文教學帶來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一、大中專語文課文中的人文精神相關概述
(一)理性哲學精神
一般人都認為大中專生的學習成績比較差,其思想境界也較低,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做好大中專生的思想引導工作,需要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通過日常語文教學來滲透人文精神,幫助學生感悟理性哲學,用更加客觀、公正的眼光看待事物,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良好發(fā)展[2]。比如,在為學生講解“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時,教師就可以從理性角度分析,讓學生學會去正確選擇學習道路,端正自身學習態(tài)度。《我有一個夢想》一文則能讓學生感受到夢想的力量,讓他們樹立自己的夢想,通過夢想來找準自己的位置,并為之奮斗、拼搏。《勸學》中“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更是體現(xiàn)了一種內(nèi)省的精神,提醒學生要努力進取、約束自我,為以后的成長提供幫助。
(二)思想道德精神
大中專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需要增強自身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今后社會的人才需求,從而找到稱心的工作。在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都涉及人的思想品格,它們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品德的重要性[3]。比如,在曹操的《短歌行》中就充分展現(xiàn)了作者的豪情壯志,但是又體現(xiàn)了一代梟雄對人才的渴望。學生在學習這篇詩歌時能夠認識到既使能力再強的人,也需要他人的幫助來完成事業(yè),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相互幫助,最終提升學習水平。
(三)積極進取精神
人生需要積極進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展自我、充實自我。大中專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人才,他們要樹立積極進取的理念,勇于克服面前的困難,用更加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除此之外,在該精神的指導下,大中專生也能夠端正其人生態(tài)度,向社會展現(xiàn)大中專生的素質,轉變?nèi)藗儗λ麄兊膫鹘y(tǒng)看法。語文詩詞中,有許多詩人他們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比如,在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描述了他登高望遠后對歷史的感概,但是又折射出他樂觀向上的精神;蘇軾的《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中,不僅表達了作者豁達的胸懷,也向我們展現(xiàn)了他積極進取、勇于堅守的品質。
二、人文精神在大中專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現(xiàn)狀
當前,我們從現(xiàn)階段大中專語文教學過程中人文精神滲透現(xiàn)狀可以看到,它在滲透過程當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的解決。第一,教師自身存在有限的人文底蘊。盡管社會不斷發(fā)展推動了教師的教育能力不斷提升,然而因為長時間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制約,多數(shù)教師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固守,比較少的教師通過提升自身人文底蘊作為目的來進行提升自我能力和進修。所以,教師自身人文底蘊存在限制嚴重影響了大中專語文教學內(nèi)的人文滲透。
第二,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的認知,傳統(tǒng)應試教育過程中往往看重考試,而對人文進行輕視。這就讓考試成績變?yōu)閷W生、家長、教師、乃至學校唯一的追求目標,完全忽視諸如道德情操、審美情趣等人文精神。所以,高分低能的學生往往出現(xiàn)在了我國教育的各個時期。
第三,語文課程設置不夠科學。盡管人文凈勝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要。但是,有關研究表明:人文凈勝培養(yǎng)時間僅僅占據(jù)了5%的課程時間。和分數(shù)直接相關的知識講解占據(jù)了多數(shù)的課堂時間。所以,不科學的課程設置讓人文精神滲透不能健康的推進。
三、大中專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滲透教育策略
(一)增強教師人文精神素養(yǎng)
大中專語文教師在開展人文精神滲透教育時,首先,需要增強自身的人文精神素養(yǎng),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他們?nèi)ジ惺懿煌宋木竦奶攸c,端正學生的生活與學習態(tài)度,最終達到語文課堂人文精神滲透的教育目標。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只有不斷增強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才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認識和學習語文知識,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用更加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感悟生活的美好。其次,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人文精神滲透教育課堂上,最為重要的就是“人”,只有充分尊重學生,才能調(diào)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人文精神。最后,教師要具備真誠待人的人文態(tài)度。面對大中專學生,語文教師要更有耐心、更加真誠,幫助學生探索語文知識的魅力,從中學習到相關的人文知識,增強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為以后的發(fā)展提供幫助。
(二)做好學生人文精神教育
大中專學生人文精神素質的高度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社會發(fā)展狀況,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需要做好相應的滲透教育工作,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生活與工作中嚴格要求自我,用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困難,敢于向困難發(fā)出挑戰(zhàn),從而展現(xiàn)出現(xiàn)代大中專學生的風貌。做好學生人文精神教育,就要讓他們學會陶冶自己的情操,用心去審視和品味生活,感受不同事物的美好。除此之外,學生也要不斷豐富自身思想,相互交融,在思想的碰撞中使得人文精神水平得到提升。比如,在《祝?!分?,各個人物性格能夠為學生展現(xiàn)出不同的人性,讓學生更深入思考人性的重要性,使他們的思想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升華,從而達到語文課堂的教學目的。
(三)充實課堂人文精神內(nèi)容
語文教師在為大中專學生講解語文知識時,還要不斷充實課堂的人文精神內(nèi)容,運用不同的方式來提升課堂趣味性,讓他們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并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水平。比如,教師在講解《琵琶行》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展現(xiàn)了詩人白居易對琵琶女的同情,對自己境遇的感慨。學生只有將自身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再聯(lián)想自己遇到的相似情景,幫助學生找到情感上的共鳴,提高他們的思想境界。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中專語文教師在進行人文精神滲透教育時,應該要從不同角度認識問題,提升他們的人文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也可以逐漸發(fā)現(xiàn)“真”“善”“美”,體驗學習與生活的樂趣,用更加樂觀、理性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感悟生活,從而實現(xiàn)自身的良好發(fā)展。此外,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作出教學榜樣,激發(fā)他們學習人文精神的熱情,學會運用人文精神更好地認識和學習事物。
【參考文獻】
[1]李倩.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對策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28):283-284.
[2]趙惠娟.彰顯人文關懷促進認知成長——談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滲透[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3):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