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灝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三初級中學 內蒙古 通遼 028000)
初中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是學校各科教學有效開展的基礎。但初中語文教學長期以來一直忽視閱讀教學,背離語文閱讀幫助學生掌握祖國語言文字,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人文精神的目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閱讀能力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影響至關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還指出: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而當下的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教學依然存在語文課堂學生讀書時間少,讀書量偏低;課堂教學效益差的不良現狀,亟需在改革教學方式的同時,更要注重整合并充實教學內容,從原有的追求“怎么上?”走向“上什么”與“怎么上”的整體合一,在具體教學中,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建適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發(fā)展的語文學習課程與教學體系培養(yǎng)學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改革首要任務,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解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一定的探究,為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出如下建議:
在以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是老師進行知識的灌輸,然后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對于教學知識理解的重任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學生身上,這種教學模式教師執(zhí)行起來十分輕松,但是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不僅影響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而且對于學習的興趣也會大打折扣。新課標改革落實后,為了更好的改變這種情況,初中老師應該積極的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從而為以后更好的學習各門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首先,較高的語文閱讀能力水平有助于初中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內容和教學知識。在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培養(yǎng)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幫助他們更加深入的理解句子排列和詞語結構等知識,從而更加輕松的學習語文。其次,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語文的表達能力主要體現在口語和寫作兩個方面的表達能力,教師對重點詞匯和句子的解釋和分析,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詞匯和句子的含義,從而提高語文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yǎng)中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但就目前中學生的現狀來看,他們只是局限于教科書上面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很少接觸課外閱讀,導致學生閱讀面狹隘,缺少閱讀的興趣。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習慣。(1)激發(fā)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一些內容生動、語言質樸的課外讀物,讓學生愛上閱讀。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時要注意閱讀難度要由易到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2)拓寬閱讀范圍。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教科書中的閱讀,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去閱讀和學習更多的課外讀物,包括一些人物傳記、科普知識及人文歷史等等。老師也要鼓勵學生多多去圖書館借閱各種書刊,以此來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
調動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老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閱讀的好習慣,學生只有主動的投入到閱讀和學習中去,才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才能更快的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老師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充分的調動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1)設置懸念。在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時,老師要善于給學生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懸念去閱讀文章,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在閱讀時的注意力。比如老師可以為學生描述一些精彩的內容卻不告訴結局,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樣學生便會帶著好奇和問題去閱讀文章,學生也可以漸漸的培養(yǎng)出自己的閱讀能力,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閱讀空間。(2)故事梗概。在閱讀過程中給予學故事梗概,他們便可以通過故事梗概來發(fā)散自己的閱讀思維和思考方式。老師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將文章的大體梗概告訴學生,以此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學生可是聽的興致勃勃,課下也會更加有興趣去閱讀。
培養(yǎng)學生科學閱讀的方法(1)明確文題。閱讀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文章的敘述來明白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因此讀懂文題是最終目標,而題目在整篇文章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老師要讓學生明白題目對文章中的作用,明確題目的重要性。(2)理清層次。作者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他獨特的文章思路和層次,在閱讀文章時一定要理清文章的層次,這樣在閱讀過程中就能夠理解文章的發(fā)展情況,降低閱讀的難度,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信心,從而提高閱讀能力。(3)控制速度。學生在閱讀時要注意閱讀速度。對于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的文章,只需把握文章大意即可,可采用快速閱讀。對于重要的文章,需要透徹的了解文章內容,需采用字斟句酌的閱讀方式,方可詳細掌握文章的重點內容。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所以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結合學生自身的興趣特點的基礎上,探究相應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