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梅
(山東省膠州市萊州路小學 山東 膠州 266300)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與學生感情的交流,應時刻注意去關心他們,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親近感,那么學生自然而然地就喜愛你所教的學科。教學中常常會產生一些后進生,對于他們不能動輒訓斥,應該循循善誘,善于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要經常表揚鼓勵他們,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
在新課引入時,創(chuàng)設誘發(fā)學生想揭密的問題意識。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我對學生說:“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數字游戲,看誰能考倒老師。你們隨便說出一個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很快說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們可以用手中的計算器去驗證?!庇螒蜷_始了,學生們爭先恐后,有的想難倒老師,說的數比較大,但我卻對答如流。學生們都震驚了:“為什么老師比計算器還快呢?”產生了這樣的疑問:老師有什么絕招呢?”于是帶著渴求知識的欲望進入新知的探求。
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使他們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和理解數學。例如教學“小數的性質”時,課前布置學生到超市里了解商品的價格。上課時先聽取學生的匯報:如20.50元、60.15元、3.70元、7.06元、105.00元等,然后教師提出三個問題:(1)商品的標價為什么都是兩位小數?(2)像20.50元、7.06元、3.70元、105.00元這些標價,如果把它們小數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價格有沒有發(fā)生變化?(3)這些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商品的價格卻沒有改變?這樣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動手操作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圓面積時,首先拿出一個長方形,讓學生通過測量長方形的長和寬,求出長方形的面積,再拿出一個圓形紙片,問:你們會求圓的面積嗎?啟發(fā)學生是否可以把圓剪成若干相同的圖形,拼成已學過的圖形呢?學生動手把圓形等分成若干個小扇形,再把若干個小扇形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形。接著問:“這個長方形的長相當與圓的什么?寬又相當于圓的什么?”讓學生通過觀察、小組討論探索出圓面積公式。然后繼續(xù)啟發(fā)還可以拼成什么圖形,學生們又動手操作,拼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圖形。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數學教師應當注意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